| 世界上有三樣東西極其堅硬:鋼鐵,鉆石,以及認識自己?!窘苊鳌じ惶m克林 對于人類來說,沒有比自己更有趣的話題了。 我是誰?我的想法為什么是這樣?為什么我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社會心理學》為我們逐一作出解答。 我是誰? 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記憶,比如:你認為自己是高的、胖的、聰明的等等。自我的概念不僅包括我們是什么樣子,還包括我們可能會成為什么樣子,即可能的自我??赡艿淖晕野ㄎ覀儔粝胫械臉幼?,比如富有、苗條、受歡迎的自己。同樣也包括我們害怕成為的樣子,比如失業(yè)、被人討厭、成績差的自己。這種可能的自我會激發(fā)出一種我們渴望的生活愿景,對我們產(chǎn)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或促使我們努力避免成為自己害怕的樣子。 我們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聰明、富有或漂亮?一種方式是通過社會比較。通過與周圍的大多數(shù)人比較,在村里,你年薪5萬,是富有的,但在一線城市,年薪5萬卻是貧窮的。在高中,你成績名列前茅,但在清華大學,你成績卻是中下的。這就好比放在小池塘里的魚看起來會更大一些一樣。當別人貧窮時,你就覺得自己富有;當別人遲鈍時,你就覺得自己聰明。因此,我們會為別人失敗而暗自高興,特別是當我們嫉妒的人遭受失敗或遇到不幸,因為看到別人失敗,我們自己會顯得特別優(yōu)秀。所以,為什么刷太多朋友圈,你會有莫名的失落感?因為圈里的人都秀出最好的一面,你會相形見絀。 不要做任何比較!只和往日的自己比。 看朋友炫耀,會影響身心健康喔 判斷自我的另一種方式是其他人的評價。當別人認為我們很好時,我們也會認為自己不錯。我們通常感到贊揚別人比批評別人更自在,更傾向于恭維而不是嘲諷他人。因此,我們可能高估了別人對我們的評價,進而自我膨脹。當你腰纏萬貫時,周圍恭維你的人更甚,夸你英明神武,無所不能,你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當你落魄時,周圍恭維你的人變了,他們罵你是個只會玩樂敗光所有家產(chǎn)的白癡。你會驚訝,怎么昨天的我是神,而今天就變成白癡。黃渤感嘆:自己紅了后,周圍的好人變多了。如果你想變美或變帥,建議你去廣東一趟,因為無論你是高矮肥瘦,所有廣東人都會親切地喊你一聲“靚仔”或“靚女”。 稱贊的話不能盡信,忠言雖逆耳,但有用。 來了廣東,你會變靚仔,是真的! 我的想法? 在我們認識自己的過程中,我們的自我感覺會持續(xù)滲透其中。試想一下,有一天,你穿了一雙很臟的鞋上班,你會懊惱(同事們一定會覺得我是邋遢的人),看到同事們低頭接耳,你以為他們在取笑你。事實上,同事們大多數(shù)都沒留意你。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這叫焦點效應。心理學家對焦點效應做了研究,他們讓大學生穿著印有“美國之鷹”的運動衫去見同學。約40%的大學生確信同學會記住自己運動衫的字,但事實上只有10%的同學會記住。大部分觀察者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對方中途出去幾分鐘再回來時換了衣服。 當你上臺演講很緊張,擔心觀眾看到你緊張出丑的樣子。但很多研究表明,我們所遭受的這些煩惱,別人經(jīng)常注意不到,即使注意到,也可能很快就忘記。你的緊張,很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當研究者把這個事實告訴演講者后,演講者的演講質量比以前好了,觀眾也覺得演講者表現(xiàn)得更從容了。 下次當你擔心自己的衣著不得體或表現(xiàn)出緊張或焦慮時,想一下實驗的結果:他人并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注意你。 有時候,我們會驚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親戚朋友、兄弟姐妹取得巨大成就時,內心會有莫名的失落感。他們生意失敗或貧困潦倒時,你反而會竊喜。因為你的自尊受到了威脅。自尊即我們對自我的評價,就是認為自己是有魅力的、聰明的、將來注定富有和受人愛戴的。親戚、朋友和兄弟比陌生人更容易威脅到我們的自尊,因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成就會顯得我們的平庸,他們的富有會顯得我們的貧困。所以,當親兄弟之間的能力相差甚遠時,他們的關系往往不太好。 自尊受到威脅,有好和不好的兩面:高自尊(認為自己是很優(yōu)秀)的人會做出補償反應,如責怪自己或下次更加努力,這些反應有助于他們保護積極的自我感覺;而低自尊(認為自己很差)的人則更容易自責或放棄努力,進而被擊垮。 但高自尊的人如果摻雜了自戀,或者摻雜了膨脹的自我感,就會變成大問題。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最優(yōu)秀的,極度熱愛自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而且經(jīng)常喜歡插嘴打斷別人,他們喜歡對別人品頭論足,而不是與人交談。他們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會具有攻擊性,會報復批評過他們的同學。所以,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常常導致許多人際關系的問題。 不幸的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來對自我重要性的追蹤研究,心理學家瓊·特韋奇報告,現(xiàn)在的年輕人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戀。自戀的人追求成名和膨脹的欲望,他們越來越少忠誠的關系和越來越多欺騙和賭博。年輕人“都忙于努力爭取自己的成功”,一心只想著自己,而忽視了他人,因此同理心能力降低。同理心能力是指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關心別人的困擾和問題。諷刺的是,那些高自戀低同理心的人反而更不成功,他們的大學成績更差,工作的成就較低。 我的行為? 至此,我們了解到自我的概念和自己的內心想法?,F(xiàn)在,我們看看自我的行為。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每個人的自我的能量是有限的。例如:努力強迫自己吃紅蘿卜而不是巧克力,或壓抑被禁止的思想——隨后在遇到無解的難題時會更快放棄。因為努力做自我控制會耗盡我們有限的意志力。但可以通過提高自我效能感(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的回報)來提升我們的意志力。例如:想象你每天堅持跑步后,你可以獲得一副好身材和強勁的體魄。一百多個研究顯示,當問題出現(xiàn)時,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會指引人們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并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反復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且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有韌性,較少會感到焦慮和抑郁。如果你想要鼓勵某人或自己完成目標,請?zhí)嵘麄兊淖晕倚芨小?/span> 當提升自我效能感獲得成功后,人們樂于接受成功的榮譽,把成功歸結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卻把失敗歸咎于“運氣不佳”、“問題本身就無法解決”等這樣的外部因素。這種行為是自我服務偏差的效力,即個體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例如:我在數(shù)學測驗成績滿分,那是因為我聰明。要是分數(shù)不如理想,那是因為老師講課不好或我那天身體不舒服。為什么人總是喜歡把好的結果歸因于自己?因為這樣能讓自己愉悅。但自我服務偏差往往會導致婚姻不和、團隊解散。2008年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49%的已婚男士聲稱自己承擔了一半或大部分的子女教育責任,而認為丈夫做了這么多的妻子僅占31%。這一調查還發(fā)現(xiàn),70%的妻子認為家里的飯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而56%的丈夫則認為自己做飯更多。夫妻雙方往往會覺得自己對家庭的貢獻更多而埋怨對方,當家庭出現(xiàn)問題時,他們會覺得對方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日積月累之下,往往會導致婚姻不和。同理,樂隊成員總是高估自己對群體成功的貢獻,而低估他們對失敗所負的責任,許多樂隊或團隊都因自我服務偏差而解散。 在婚姻或團隊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停一停,想一想自我服務偏差的效力。 人們通過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意志力很好理解,但為什么有時候人們通過設置障礙來阻擾自己獲得成功?人們在求職面試前徹夜狂歡,在大考來臨前瘋狂玩游戲而非學習。在敗給幾個年輕對手之后,網(wǎng)球巨星納夫拉蒂洛娃承認:“我在比賽時不敢盡全力,唯恐發(fā)現(xiàn)盡全力仍被擊敗,因為一旦如此,就證明我完了?!薄叭幦s失敗了”要比“因耽擱而失敗”(好借口)更讓人泄氣。如果我們在重重障礙下失敗了,我們仍可以維持對自己能力的信任;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大吹特吹,甚至懷疑自己是個天才。這種行為叫自我妨礙,這種行為絕不是一種故意破壞自我的行為,而恰恰是為了維護我們自尊的行為。 如果打破自我妨礙?記住喬丹名言——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絕對不能接受自己都未曾奮斗過。 自我服務偏差和自我妨礙都顯示個體十分在意自我形象。我們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很在意自己給他人留下的印象,我們總是向周圍的觀眾表演,渴望被社會接納,這種渴望非常強烈。微博、朋友圈、自媒體的紅火印證了這個觀點。大家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在各種平臺表現(xiàn)自己,大家慎重抉擇選用哪張圖片發(fā)布,認真思考怎樣的推文能引起大家的點贊、留言以及關注。那些擁有更具吸引力的朋友的人,也會感到自己頗有吸引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