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 10-13 閱讀 3080 關(guān)注 來自話題 #帶你去旅行 13.9萬篇 賞秋浴鵠灣 昨天與一幫老同事相聚浴鵠灣,提前過重陽節(jié)。 浴鵠灣位于西湖西面的赤山埠一側(cè),東靠楊公堤,西北相交于三臺山景區(qū)。據(jù)記載,浴鵠灣原名“赤山水曲”,在西湖景區(qū)中一直不出名,是2003年才在西湖整治中復建出來的一個景區(qū)。 浴鵠灣三個字中的“鵠”有點難讀。前幾年國內(nèi)報刊曾披露一位知名大學校長在臺上講話引用“燕雀安知鴻鵠(音湖)之志”成語時,犯了秀才識半邊的錯誤,將鴻鵠讀成“鴻告”,此番洋相飽受學者詬病。 浴鵠灣湖面變化多端,岸線曲折蜿蜒,湖中有幾個小洲,都很精致。昨日上午小雨,我撐傘不緊不慢地沿湖走著,秋景如畫,秋風微涼,風中不時傳來幾聲鳥鳴;穿過三臺山路一側(cè)的武狀元坊,我步入霽虹榭,只見一座極長的廊橋飛架整個灣區(qū),與背后的九曜山相疊相映。此境此景,煙雨朦朦,山水雨霧,橋亭牌樓,十分和諧地組合成浴鵠灣最美的景色。 除了秀色可餐的自然景觀,浴鵠灣還有黃公望故居、先賢堂、黃篾樓等人文景點。對,沒有錯,就是畫《富春山居圖》傳世之作的黃公望故居!史傳黃公望生性狂放,喜歡云游四海,浪跡江湖。他曾在杭州赤山之陰的筲箕泉旁結(jié)廬隱居,并畫有《筲箕泉圖》。如今,其舊居改建成紀念他的“子久草堂”。草堂門外,立著斗笠蓑衣,手持毛筆,眼望前方正在作思考狀的黃公望塑像;草堂門口的筲箕泉泉穴清澈,一如黃公望當年隱居在此一樣,涌泉如流汩汩不斷。 內(nèi)容精致的浴鵠灣面積不大,不用兩小時就可以細細品完。游覽浴鵠灣最不用擔心的是吃飯問題,因為西湖區(qū)赤山埠,是杭城出名的農(nóng)家餐飲集聚地,每天都有很多人(土著杭人為多)云集這里觀景喝茶聚餐休閑。 晨逛太子灣 昨天醒得早,天沒亮透就走近了西湖,西湖邊人已經(jīng)不少,大多是外地游客。去太子灣(太子灣公園)完全是臨時起意。因為這幾天有關(guān)杭州的國慶報道,都是西湖景區(qū)人滿為患,斷橋要被踩斷的消息。為避開洶涌的旅游人潮,考慮到太子灣景點相對僻靜,所以就穿過蘇堤信步走去。 太子灣公園位于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原是一處由雨水沖刷而成泥沙淤積的濕地。它南靠九曜南屏二山,東靠著名的凈慈寺,近鄰張蒼水,章太炎墓道,山障水繞,氣韻生動,超群脫俗。 “太子灣”地名大有來歷:相傳南宋時期,這里曾是莊文、景獻兩位太子停放棺材的地方,故稱太子灣。 不過此地盡管出名很早,但建成公園供人休閑旅游,還是1989年以后的事。 如今我們看到的太子灣公園中借勢西湖引水工程,積水成潭,截流成瀑,環(huán)水成洲,跨水筑橋,最有名的有琵琵洲、翡翠園、逍遙坡、玉鷺池、頤樂苑、太極坪、大風車等景點??梢哉f,太子灣是杭州水文章做得最活的大型園林。 公園內(nèi)現(xiàn)有有數(shù)千株櫻花,每年三月中下旬盛開,燦若云霞,美不勝收。同時,太子灣公園杭城還是著名的婚慶公園與郁金香展地。 現(xiàn)在不是郁金香展期。我這么早來,太子灣還一片寂靜。靜美,才是太子灣的魂! 孤山梅影 杭州有兩大賞梅景點:孤山與靈峰。這幾年靈峰探梅的人氣很旺,但我更偏愛到孤山賞梅,因為孤山梅樹扎根于厚實的歷史文化土壤,且與西湖渾然一體。 今天走過放鶴亭看到,數(shù)株臘梅已經(jīng)盛開,而林社邊上的兩株老梅竟也悄然綻放黃豆大小粉嫩的小花,一朵,兩朵,三五朵,隱約可聞當年林和靖栽下的千年梅香。 北宋詩人林逋(和靖)當年隱居于孤山二十余年,種梅養(yǎng)鶴,終生不娶,遂有“梅妻鶴子”一說,成為孤山賞梅的佳話。他的詩句“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表達了梅花孤芳自賞,不懼嚴寒,獨守清高的品質(zhì);也表達詩人自己不隨俗流的隱士風范。 孤山梅花因為這個林和靖,格外多了一重詩人的氣質(zhì),孤傲,高雅。 孤山除了賞梅,還可以看到“放鶴亭”、“林和靖墓”等古跡,翻過孤山,面對西湖的則是中山公園和西泠印社,都是很值得走走的地方。 順便介紹,如果夏天游覽孤山,那一池池盛開的荷花,同樣令人迷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