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小北來源丨小北(kuwoxiaobei)前兩天我和好朋友CC見面,CC是我做上個項目認識的。期間,她說起我們的一個共同朋友剛剛離婚了。據(jù)說他們手續(xù)辦的很快,房子歸女方,車子歸男方,其他的資產(chǎn)對半分,連“鬧離婚”的過程都沒有,就那樣悄無聲息地離了。 其實這件事對我的沖擊很大,我第一反應就是,他們兩個人看起來感情那么好,竟然也離婚了? 很奇怪,不管是六年的戀愛基礎,還是相同的志趣愛好,他們兩人無一不符合完美伴侶的標準。重點是,這么多年相處下來,我們都很清楚,男生和女生都是非常善良、對朋友講義氣、對家人也很心孝順的好人。 我很想知道為什么。 找出他人感情破裂背后的原因,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我也下意識地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感情,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會不會有什么樣的征兆把我們的感情也導向同樣悲劇的結(jié)局。 而有時候,最讓人無奈的答案是,沒有任何問題。 沒有誰真的出軌,也沒有父母的介入,只是在日復一日當中感到疲憊,漸漸記不起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樣子。 無法平息的煩躁演變成了厭倦,不想傾訴,也不想解釋,甚至很少爭吵。等時間一過,回過神來,除了“貌合神離”,好像已經(jīng)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去形容這段婚姻了。 想想也挺悲哀的,兩個好人,卻沒有擁有好婚姻。 美國作家克里斯多?!っ显凇队H密關系》一書中這樣—— 伴侶應該扮演三種角色: 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fā)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和啟發(fā)你; 一名“玩伴”,開啟并陪伴你一段生活的旅程。 其實你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對于我們來說的好的伴侶,是一個需要不停給予的角色。給我們啟發(fā),給我們陪伴,給我們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激情。 這其實并不容易,因為即便是具有這種能力的伴侶,也沒有人愿意永遠做那個給予者。 正如日劇《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當中有句一話是這樣說的: “人們總是動不動就希望付出和回報成正比,特別是在愛情上。如果從對方身上得不到跟自己付出同等的愛,人就會變得不安。能得到其他相應的回報的話也能接受,比如錢,或者安定的生活。但是啊,愛的越深就越難忍耐,心里不斷想著付出愛的總是自己,那么關系就會破裂?!?/span> 其實每段感情在剛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能夠明確地分出“愛”的一方和“被愛”的一方,而能夠長久穩(wěn)固的愛情,靠的必然不是一方的寵溺和忍讓,而是雙方對等的愛。 但必須承認的是,在一段婚姻里,每個人對于愛的認知速度是不同的。 有的人對愛的付出是果斷而慷慨的,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懂得如何犧牲和奉獻,他們需要在一次次共渡難關里醒悟并且了解對方的珍貴。 所以即使對方有時候不夠體貼、不那么善解人意,也別輕易給婚姻判下死刑,耐心的做好自己就夠了。 只記得彼此的給予,只找自己的不足。 就像我有一個朋友,她會把老公的優(yōu)點列到自己的清單里。 她說:“有的時候我也怕我忘了自己有多幸福,我怕對自己擁有的習以為常,所以會經(jīng)常拿出來念念?!?/span> 就像男友幫她切水果、吹頭發(fā),甚至“經(jīng)??渌痢边@種小事,都是她心里的小確幸。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她老公容易暴躁,脾氣一上來還會大吼大叫,她卻并沒有放在心上。 所以你看,那些婚姻幸福的夫婦,并不是因為他們的矛盾比別人少,而是他們往往有一套獨有的相處模式: 能夠在心態(tài)失衡的時候勸好自己,一邊要求自己積極地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一邊盡自己所能,問心無愧地給予。 點亮「在看」,愿我們的愛情都可以歷久彌堅,每一次看到對方,都覺得還在熱戀。 ?作者簡介:小北,來源:小北(ID:kuwoxiaobei),知名情感博主,是個每晚九點零九分陪你說晚安的公眾號。想用聲音和文字治愈每一個孤獨患者。你來了,真好。微博@小北愛吃肉。陌言大叔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