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孔祥舉 年少讀書不知味,讀懂已是書中人。幼年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學(xué)生們會一同嘲笑他的迂腐。 成年后,曾經(jīng)的少年在某一個時刻,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跟他一樣時。領(lǐng)悟到原來自己就是另一個孔乙己時,突然感到一陣麻木,再也笑不出來了。 (一)一襲破舊的長衫,只是為了尊嚴 原文:“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fù)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dāng)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p> 孔乙己他本身就是一位苦命人,他身無長物,只有一件縫縫補補的長衫。他在周圍人眼中,就是一個穿著破長衫、站著喝酒的迂腐書生。 平平無常的他,沒有富裕的出身,沒有體面的背景,沒有強硬的后臺,更是沒有他人的理解與關(guān)懷。但是,即便是如此,他卻極力維護著屬于文人的清高,但又不得不喝著最劣質(zhì)的老酒。 短衣工人、伙計都嘲笑他時,孔乙己也是知道自己落魄,可他心里頭有信念,要強的自己真的就是不想承認,他怕丟了讀書人的體面與尊嚴。 盡管,其他得勢的讀書人并看不起他,對他還是百般羞辱,乃至侮辱他。放不下“心中執(zhí)念”的孔乙己,望著體面卻又融不進去的他人圈層,只得給自己套上一身體面的并不利落的“長衫”。 這個破舊的長衫,在寒風(fēng)之中不保暖,在大風(fēng)之中也會是來回地飄蕩。 窮苦出身的孔乙己,為什么不知道換上靈活方便的短褲短袖,為什么不和短衣工人一樣,去做工呢?因為,孔乙己的精神世界不在混天撩日之中的喝酒打牌中,孔乙己的精神世界可能就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但是,這畢竟是他自身人格尊嚴,最后的“盔甲”,這個長衫是在人們白眼與嘲諷之中,他保留給自己的最后尊嚴,是在可以像一只鴕鳥一樣,把頭扎進去躲避外界的避難所。 (二)不被善待的好心與大方 原文:“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滓壹褐嘶?,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jīng)不多了。"” 孔乙己的大方和善良,卻換來無情的鄙薄。孔乙己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十分艱辛了,但是他忍痛在微薄的生計中,拿出自己微薄的銅錢來買的改善自己的茴香豆,也不忘了給別人家的孩子一些,可是還是沒有人會感念他的好與不容易。 (三)癡迷功名,面對羞辱,麻痹自我 在別人的嘲諷時,孔乙己總用“之乎者也”搪塞過去。被“讀書人”這個身份套牢的他,已經(jīng)處于癡迷的狀態(tài)了。這樣做的后果是,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可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少。 興許,他對讀書少一點崇拜,他的日子會好過一些,也會和酒館老板一樣,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是,孔乙己是個內(nèi)心執(zhí)著的人,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占據(jù)了,已經(jīng)接受不了其他理念了。 帶著自己的夢想,帶著自己的觀念,不懼他人言論。孔乙己心里有夢和遠方,他有自己的夢想天堂。在他的天堂里,或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或許是斯文文人齊聚一堂,嘗著珍饈美味,高談闊論,但是,現(xiàn)實卻將他丟在了老酒館,受人欺負。 心中有夢,但是身不由己的孔乙己,就是一路上帶著傷痛,一路上帶著嘲諷,明槍暗箭,也奮勇向前。最后就是,跌跌撞撞地跑進了死胡同。 其實,回過頭來,看一看,想一想。那些從小接受功利教育的孩子,一路向功成名而奔跑的年輕人。那些一心為了光宗耀祖的年輕人,不就像極了孔乙己嗎? 突然累到的中老年人,在病榻上驀然回首,多年的追求不過是大夢一場空,不過是孤影照驚鴻。現(xiàn)實生活中,中年男人,心里的藍布長衫已經(jīng)與身體長在了一起,無法脫不下來。 人總有一些得不到的夢,走不完的路,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歲月它由不得你,選擇的未必是情有獨鐘。但是,走過去,那就是人生。 【作者簡介】孔祥舉 , 民間英雄故事創(chuàng)作人,抗日民族英雄好漢故事講述人,泰安市作協(xié)會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