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屬致的脊髓灰質(zhì)或白質(zhì)的炎性病變,以病變水平以下肢體癱瘓,感覺障礙和植物神經(jīng)功能障礙為臨床特征。在臨床上雖有急性、亞急性、慢性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但在病理上均有病變部位神經(jīng)細胞變性、壞死、缺失,白質(zhì)中髓鞘脫失,炎性細胞浸潤,膠質(zhì)細胞增生等改變。 脊髓炎是脊髓之病變,在中醫(yī)理論中雖有“髓”之名稱,諸如《難經(jīng)本義》說:“髓自腦下注于大抒,大抒滲人脊心,下貫尾骶?!钡珜λ璨∩袩o專用病名。根據(jù)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下肢癱瘓者,一般歸于“痿辟”范圍。有排尿障礙者,可診為“癃閉”,有排便困難者,又歸屬于“便秘”,還沒有諸病名綜合形成脊髓炎之概念中。 脊髓炎在起病時,每有發(fā)熱,頭痛等全身感染癥狀,經(jīng)1一2周后出現(xiàn)人脊髓癥狀,下肢麻木,癱瘓等。 一般認為,其主要病機是濕熱浸淫本病,由外邪濕熱侵襲所致,故病初常有發(fā)熱,頭痛等外感癥候。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致使肺熱葉焦,而成痿證。且濕熱雍肺,通調(diào)水道之職失司,又因熱邪過盛,下移膀胱,膀胱氣化不利,而成癃閉。若熱氣偏于腸胃,以致津液竭燥,糟粕痞結,而致便秘。由此痿辟、癃閉、便秘并見,而成急性脊髓炎之癥。 元氣敗傷急性脊髓炎遷延不愈,邪熱傷津耗氣,病由罹及脾、肝、腎諸臟。濕熱傷脾,脾主肌肉、四肢,故見弛緩性癱瘓,且因氣虛不能運化水津,水濕內(nèi)停,可致足腫。久病精血虧損,肝腎陰虛,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yǎng),津虧不能濡潤,即使肌膚干燥,肢體萎縮,強直不柔,而呈痙攣性癱瘓。此后復因陰虛內(nèi)熱,更灼津傷液,虛則內(nèi)動,則可發(fā)生強烈痙攣。故隨著病情的演變,癱瘓癥狀弛緩,而呈元氣衰敗之象。 組方設計 1、咽干,口渴者,用天花粉,蘆根; 2、高熱汗多者,用知母,連翹,金銀花; 3、肌肉疼痛者,用乳香,沒藥; 4、胸脘痞悶者,用厚樸,茯苓,澤瀉; 5、肌枯肢痿者,用鱉甲; 6、下肢體無力者,用牛膝,絲瓜絡,木瓜,杜仲; 7、口干,心煩者,用麥冬; 8、肢痿不收者,用威靈仙; 9、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酸棗仁; 10、氣虛血少者,用桂枝; 11、久病陰陽兩虛者,用淫羊藿,補骨脂; 12、便秘者,用火麻仁,鎖陽,肉蓯蓉; 13、上肢癱瘓者,用桑枝,五加皮; 14、吞咽困難者,用石菖蒲,遠志,桑白皮; 15、肌膚麻木不仁者,用雞血藤,紅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