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殷 路 1980年代我在路羅供銷社工作,那時的生活還不富裕,那年初秋,單位抽一些年輕一點的職工到山上採山韭菜花。來調(diào)劑食堂的生活。我那時十幾歲,自然是要去的 吃罷早飯,我們一行二三十人乘單位送貨的大拖拉機前往三十多里外的賀平峽。 車行到賀平村我們便下車,徒步前往大峽谷。 沿著村路前行,只見紅石巖的峭壁直插云霄,橫亙在前面卻并不見峽谷,我心中甚是納悶。 隨行約三五里,至近前,方見一條縫隙沿山崖垂直裂開。這就是賀平峽了。 近谷口便有涼風襲來。谷內(nèi)陰涼,腳下流水潺潺,咕咕做響,河水清澈,河中之魚見有人來,驚荒亂躥。路之兩旁奇花異草靜靜而芳。臺頭望真一線天也。崖壁峭直,其間有鳥兒迂回盤旋而鳴,時歇于半崖之上。 崖壁高聳,日光不能及到谷內(nèi),谷內(nèi)雖晝而猶昏亦。 行二三里,便豁然開朗。同事們便三三兩兩相伴分散于山野之中。 我們一行四人,其中楊女乃前村楊莊人,從小生長于此,對谷內(nèi)陸形很是熟悉。自然被推為向?qū)А?/div> 她設(shè)想沿崖壁之上的棧道先至黃巢巖,再從黃巢巖沿棧道到盤頂村。從盤頂村走一二里的下山路,就到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谷底。 黃巢巖在右側(cè)大峽谷頂部的懸崖之上。想要走這條路徑需沿右側(cè)山坡攀上懸崖,再沿懸崖峭壁上的棧道走一 U 字形,經(jīng)二十里跑馬棧到石甕就可到盤頂村。這一路我們可賞景,可采韭花,一舉兩得。在這個曲回的圓上基本把峽谷內(nèi)景點串了起來,而賞景的角度也是很好的,路徑也是最短的。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此四人中我最小,也只是隨他們而行。 有提出先看瀑布者。楊女似面有難色,少猶豫還是帶我們前往。 我們逆河而上約一里便聞瀑布聲嘩然而響。河水湯湯在巨石間湍急而去。轉(zhuǎn)過一個灣,迎面有水霧襲來,瀑聲驟響。然并未見瀑布,再行見一條白練自懸崖峭壁之上倆峰之間飛流直下,落入潭內(nèi),騰起陣陣水霧,彌散于整片山谷。 距瀑布約五六百米處,楊女便站下來不再向前,同時叫我們也停下。 駐足而望,瀑布氣勢磅礴聲如雷鳴,給人以威懾逼壓感,少佇全身被騰起的水霧浥濕,我們便退回,遂前往黃巢巖 。 我們沿右側(cè)山路攀巖而上,至崖頂,地勢少平緩,便坐下休息。但見旁邊巖石上有幾處臼坑,楊女說那是前人在此居住時用來搗米的石臼。 此時她方說,在大瀑布下有一深潭,潭內(nèi)有水中仙物居之,故不可近前,以免沖撞,應(yīng)避之。這便是在潭前她叫我們停下的原因。 再前行路在崖壁之間,只有一只腳的寬度,下面是萬丈深淵。我們沿崖壁中間的棧道而行有的地方需用手扶巖而行,應(yīng)甚為謹慎,若賞景,需先佇足,不可少有分心亦。 對面懸崖,有三五道瀑布從崖上飛流而落,飛揚飄灑于谷底,蔚為美哉。其中最后那道瀑布其色淡黃,有別與其它。 向前沿山形回環(huán),是黃巢巖。傳說黃巢造反時曾在此練兵,故留此傳說。 至黃巢巖我們已轉(zhuǎn)到來路的對面。 巖前略寬,近前有一黃色河流湍急而過,就是我們在對面崖壁上看到的黃色瀑布的河流。 黃巢巖是一石巖向里凹進約三五米,長有一二十米,沿巖外用石砌一墻,右手邊留約一米寬門洞。 巖內(nèi)有一石坑,內(nèi)積清澈泉水,長年從不干涸。若至春夏之交天時干旱。村人會選舉代表沐浴焚香攜一葫蘆瓢前往虔誠取水,然后向天而灑,少時便會雨。此泉被村人視為神泉。 輕手輕腳虔誠畏懼進的巖內(nèi),但見池面有一二米見方,水深約三五十公分,我們只是靜觀不敢褻玩亦。 退巖外少時休息,我們涉河前往傳說中黃巢練兵的二十里跑馬棧。 天忽雨,我們急尋一巖下避雨。雨勢靜順,無風,有云霧彌漫于山間。 四人在這萬丈懸崖之間的巖下無奈賞雨,自是別有一番情趣。閑聊間忽然聊到是否方才驚擾了神泉才是遇雨。 雨漸霽,天色已近中午,因來時吃食盡在伙房同事那里,我們未曾攜帶雖饑也是無奈,便尋些積在石凹處的水來喝。水中有一些水蟲游動,此時也是顧不的這些。只是每個水洼甚小積水又淺,很難喝到,思忖少時,便尋一荊棵類植物折一段約十多公分長,用手輕輕擰松外皮,將里面的木桿抽出,做一吸管這樣我們自然也就喝到了積水。 此處漫山遍野長滿各種奇花異草,甚是美艷。白色的山韭花也雜散于其間。于是我們在這棧道之上,且采韭花且行,不覺已到棧道南端。 此時我們正好走完一個 U 字形。懸崖下面就是我們來時攀上對面懸崖的地方,若想下到谷內(nèi)需繼續(xù)沿棧道前行至盤頂村。 接下來的這段棧道雖只有一二里,也是最驚險最刺激最難行的。一般人到此也就不敢再前行了。 楊女望前面之路猶豫不敢再行,欲沿原路返回。而其他兩男同事則想繼續(xù)前行。因前面棧道只剩約一二里路,我們過棧道涉河就可到盤頂村,還可觀看傳說中的石甕。之后沿村前之路下山,就可到谷底,我們這樣走比回返要少走很多的路。 他們少時商量決定前行。 棧道已被常年堆積的黃土填滿,形成一個非常陡峭的斜坡。其間長滿荊棘雜草,中間一條貌似山羊才敢走的小道。我們需雙手攀住路邊上方的荊棘方敢慢慢前行,而下面是萬丈深淵,腳下又是黃土的路基,需格外小心,一腳踩不踏實,就可能滑落懸崖。 我們相互提醒,沿棧道小心攀援而行。 少時便聽到了瀑布聲,方知我們已到賀平峽大瀑布的上方,再少前行便看到了大瀑布,就在棧道的下方。 在此看,瀑布顯得小了許多,在我們腳下很遠的地方。 過了棧道,橫在前面的是一條湍急的河流,這河就是流向大瀑布的。 過了河我們就能看到傳說中的石甕了。所謂石甕就是河水到此先流入一洞穴再從洞中泛出,因河水常年累月的沖刷,洞口圓滑似甕樣故名石甕。 曾有好事村人在枯水期,用葛條系一石塊,系入洞中,探看洞穴深淺。然系盡了所帶的葛條,依然未至洞底。所以傳說此甕乃無底也。 但看河對岸有一小村,約有幾戶人家,石板房錯落在青山綠樹間恬靜優(yōu)雅,村前是平緩的田地。這應(yīng)是盤頂村了吧?此時已是下午,但我們并未看見村中之人。 接下來就是想法過河了,此時河水洪大我們嘗試了一些方法,最終還是無法過河,盤環(huán)少時無奈只好沿原路反回。 我們回到賀平村時已近日暮。 這一天的游歷用驚險、刺激、神奇可略述亦。 21、11、9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