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做心理咨詢工作,接觸了太多來訪者,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的苦悶和憋屈,工作不順利、家庭矛盾多、孩子太叛逆等等,感覺生活很難,事事不稱心。 生活的確很難,但要改變卻只能靠自己,而且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現(xiàn)實讓他們受苦,但其實根源在于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那些事情為什么會讓人痛苦?因為想不通,因為沒有達到自己心里想要的結果。
他把那些想法稱為“認知疾病”,最常見的有四種: 一是“比較病”。這些人總是喜歡與別人比較:“憑什么他們就稱心如意,自己卻過得這么辛苦?!币坏┯辛诉@樣的想法,人就會憤憤不平,并且難以釋懷。 二是“應該病”。認為事情“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當事與愿違后,便心懷不滿,情緒久久不能平靜。 三是“受害病”。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這樣的想法會讓他們長期浸泡在委屈和怨恨中,悲悲戚戚,看不見生活中的光明。 四是“嫌棄病”。認為自己不夠好,沒有多少價值,被人嫌棄,并由此滋生自卑、羞愧、不安、內疚、憂郁和失望等情緒。 人們90%的情緒都是無意識的,如果有錯誤的認知,就會導致緒噴涌而出,無法及時排解,最終憋屈在身體中,導致百病叢生。 所以你想要生活順心,想要控制情緒,必須從內心深處實現(xiàn)改變。 改善上面說的四種“認知疾病”,根本的辦法就是放下過去的固有認知,打開格局,用更大更高的維度來看待事物。
站在更高的角度,現(xiàn)在自己煩惱的事都不是事兒。 有個故事講一個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討,他最煩惱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日子過得很慘很卑微,而是隔壁的乞丐每天都比他討得更多。 我們可能會笑他眼界太窄,但我們不也常常抱怨同事資歷淺卻升職快,嫉妒有人做得少卻得到的多嗎,也許是因為我們高度還不夠,格局也還太小。 當一個人見過天地,見過眾生,打開格局開始去見自己的時候,他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要什么,去除“比較病”。 國學大師錢穆曾游覽一座古剎,看到一個小沙尼,在一棵歷經五百年的古松旁種夾竹桃,準備第二年賞花。他感慨道:“以前,僧人種松樹時,已經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發(fā)展了;今天,小沙尼在這里種花,他的眼光僅僅是想到明年?。 ?/span> 錢穆這番感慨道出了一個道理:大事難成,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心中的格局,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為人處世,最重要的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格局的大小。 格局大了,把人生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段來看,人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不會再因為一時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也不會一葉障目找不到方向,會真正放下“小我”,不被瑣碎的小事牽絆,不會再有“應該病”和“受害病”。 佛陀在楞嚴會上對大眾說法時,曾經舉起自己的手來問阿難:“阿難!你看我的手是正的還是倒的?”阿難道:“我也不知道究竟如何為正,如何為倒。”佛陀說:“手臂就是手臂,哪有一定的正或倒?只是世間之人一定要執(zhí)著上豎為正、下垂為倒,這是執(zhí)迷不悟的看法?!?/span> 推及開來說,事情并沒有好壞之分,是人給事情加以了區(qū)分,但其實,壞事未嘗不是好事。 慈愛基金的發(fā)起人加措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里寫道:“佛云:'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锶~飄落是無法阻止的,零落成泥碾作塵是悲,但化作春泥護花則是感動。沒有暴風驟雨,哪里會有雨后長虹?一條路行不通,但它絕對不是生活中必須要撞破的南墻,換一個方向走下去,一切也許都將迎刃而解;換個角度再嘗試一次,或許可以開辟出一條嶄新的路徑。” 英國著名作家毛姆,一生著作等身,名利雙收,小時候卻是一個被排擠、被欺凌的孩子。 他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后去世,被送回英國由叔叔撫養(yǎng)。家庭中沒有關愛,在學校也由于他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學究的無端羞辱。 童年經歷讓他很小就體悟到人生的無常與冷暖,使得他極其敏感,他一直冷眼觀察世事,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都曾經帶入過自己的童年回憶,但他沒有抱怨,只是用觀察者的角度來敘述,那些不好的回憶,似乎只是他的寫作素材。 痛苦的經歷沒有摧毀毛姆,反而成就了他,因為他自己戰(zhàn)勝了過去。 不執(zhí)著于一念,轉變思維,是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人要有“坐擁云起處,心容大江流”的氣魄,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跳出固有認知的限制。 人跳出了思維限制,不會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因為他自己內心有光,能點燃自己前進的方向。這使得他自信,不會得“嫌棄病”。
拿破侖作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執(zhí)政者,有一匹非常強壯的戰(zhàn)馬,而且裝飾十分華貴。 有一次,一個士兵騎馬給拿破侖送信,由于情景緊急,戰(zhàn)馬長途奔跑,信送到后,士兵的馬就倒地而死了。 拿破侖寫了回信,交給那個士兵,讓他騎上自己的戰(zhàn)馬,送信回去。 士兵不敢,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庸的士兵,實在不配騎那匹強壯的戰(zhàn)馬。 拿破侖告訴他:“世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法蘭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span> 是的,不管你地位如何,人都應該有這樣的自信和氣魄:你配得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有這樣的格局,人才不會畏手畏腳,行動才能迅速果斷,心里才裝得下波瀾壯闊的海洋,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大千世界。
說回普通人,你我可能并不想謀大事,只想過好此生,而生活中也有那么多煩惱,唯有打開格局,不糾纏于雞毛蒜皮,用寬廣的心來看待人間痛苦,才能事事順利。 |
|
|
來自: blackhappy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