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專欄 算法專欄,每日推送。算法是程序員內(nèi)功,分享算法知識、文章、工具、算法題、教程等 公眾號 微信: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題目是這樣的:一頭牛重800千克,一座橋承重700千克,牛怎么過橋?看似有點奇葩的題目,具有十足的開放性,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很多網(wǎng)友都腦洞大開,貢獻了自己的答案:有抖機靈的:“把牛賣了,買華為手機,拿著華為手機過橋,然后說華為手機就是牛。”有暗諷大公司加班制度的:“簡單,每天拖著牛996。不喂草,牛瘦到600公斤就過去了。不僅不增加成本,還能降低成本?!?/span> 有認真答題的:“如果是水牛,就扔水里,韁繩拿手里拖拖就過去了;如果牛不用限制是活的,只要把它切塊,分成兩份就過去了;如果牛必須是活的,綁上幾個30公斤載重的大疆就過去了......”“趕牛過橋應該是一個實現(xiàn)需求的手段,本身不像一個真正的需求。面試者需要挖掘出客戶的核心需求是什么,然后給出好的解決方案。如果面試者直接給出某個具體的、靠譜的解決方案,那么這個面試者比較適合做研發(fā)基層;如果面試者給出比較新穎的解決思路,不說最后能否實現(xiàn),那么可以做項目接口人;如果面試者給出全套解決視角,他要么做過功課,要么就確實可以帶團隊做項目。”就這么一道看上去無厘頭的題目,實則考察了一個人的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多樣性,以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 不同的思路背后,其實就是一個人工作經(jīng)驗以及認知層次的區(qū)別。可以自測一下:如果你是面試者,會在哪一個認知層次上答題?得到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曾在啟發(fā)俱樂部上分享過他今年特別受啟發(fā)、受震動的一個時刻。他有這樣一個習慣,遇到看不懂的現(xiàn)象,就會定期向他各行各業(yè)的朋友請教。今年螺螄粉突然爆紅,他就很好奇,這到底是因為什么?于是他就去跟一位朋友,投資人李豐請教:今年螺螄粉為什么這么火?它們是不是有什么做得特別好的地方?李豐認真地給他分析了幾個原因:你可以說,是因為螺螄粉原產(chǎn)地,也就是柳州市政府的長期努力,產(chǎn)業(yè)鏈工業(yè)化成熟了;你可以說,是因為疫情期間,大家想吃點跟店里差不多、還原度高的東西;你也可以說,是因為老百姓口味的變化,想吃點新鮮的、奇怪的。但你有沒有想過,還有一個原因更有解釋力?這兩年,外賣補貼取消了。外賣補貼取消意味著,一頓外賣從十幾塊變成了二三十。而對于消費者來說,要么吃二三十塊錢的外賣,要么吃三五塊錢的方便面。在這兩者之間,出現(xiàn)了一個空白區(qū)間,也就是那些價格在十塊錢左右,品質(zhì)又能媲美外賣的東西。說白了,螺螄粉的崛起,也許只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板塊擾動”,突然裂開了一個空間,給它機會,讓它長了出來。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較低時,他看世界的角度只有非黑即白,視野狹隘,缺乏彈性,很難看到更高維度的世界。當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夠高時,他分析事物的角度更趨向于多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透特別喜歡《教父》里那句經(jīng)典的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zhì)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zhì)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其中的核心本質(zhì),需要有高層次的認知水平,對很多人來說難度系數(shù)極高,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才能獲得。一位財主的夫人特別喜歡漂亮衣服,財主為了討她的歡心,就隔三差五地請裁縫來家里量體裁衣。但夫人卻說,這些裁縫做出來的衣服都不夠好看,沒有一件讓她滿意的。財主無奈之下貼出了一張告示:“哪位裁縫能做出令我家夫人滿意的衣服,我將重重有賞?!?/span>過了兩天,有一位和尚來財主家里化緣,看到這張告示后,隔天便在街邊隨便找了一個裁縫。裁縫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做好了衣服,和尚就讓化妝師先給夫人化妝,之后才請她試穿。夫人在試穿之后,對著鏡子竟十分滿意,財主歡喜地當場拿出重金酬謝。裁縫對此十分不解,私下偷偷問和尚:“我的水平和那些高手完全比不了,為什么夫人會只對我的衣服滿意?”和尚回答說:“能讓她滿意的關鍵,并不在于你做出的衣服有多精美,而在于她是否覺得自己好看?!?/span>也就是說,讓夫人對著鏡子感到滿意的關鍵,不在于裁縫,而在于化妝師。被譽為職場圣經(jīng)的《原則》一書中寫道:“許多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問題的表象看成問題本身。”如果不能看到問題的關鍵,就無法從根本上入手,真正解決問題。那么,如何才能訓練自己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多追問。豐田汽車公司某一生產(chǎn)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zhuǎn),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zhuǎn)。于是,豐田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與工人進行了這樣的問答: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span>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zhì)?!?/span>如果甘于膚淺,每次都只是換根保險絲了事,那么機器即使修了再多次還是會經(jīng)常停轉(zhuǎn)。如果追求深刻,像大野耐一那樣不停地追問,就能找到深層次的原因,挖開事物的本質(zhì)。就是這樣,遇到問題,多問一個為什么,就會往本質(zhì)多走一層。可以試試5WHY分析法,層層追問、層層歸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養(yǎng)成一個習慣: 思考事物背后最深層的邏輯。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看到更清晰的新世界。作者:小椰子,人氣專欄作者,寫自律,談人性,椰子陪你一起讀書。個人微信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 xiaoyezizhuanlan)。微博@小椰子專欄。B站:小椰子專欄。已出版書籍《你的自律,給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