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說起秦朝,大家就會想起一掃六合的秦始皇。提到漢朝,大家就會知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到了唐朝,人們可能不會想起某個皇帝,而想起盛行于唐朝的唐詩。唐詩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創(chuàng)造出這些美妙詩歌的一個個大詩人,又是流芳百世名留千史的,其中詩仙李白,就是詩歌的代表性人物。 李白被稱為詩仙,是有原因的。李白喜歡喝酒,整天寫詩的時候,仿佛都是一個醉醺醺神志不清的一個狀態(tài),寫出來的詩飄逸非常,好似從天邊瀉下來的詩,所以也被所以他就被稱為詩仙。他不僅喜歡邊飲酒邊作詩,其創(chuàng)作量還是非常大的。據(jù)統(tǒng)計,李白的詩大概有1000多首,他的很多詩被寫進了教科書,從小到大我們都背了不少。 今天要介紹的是李白最為值錢的詩,這首詩只有十六個字,但是它的價值連城,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這首詩的字畫爭相受到宋徽宗乾隆等皇帝的收藏,而且現(xiàn)在這首詩還被國家列為一級文物。不過聽過它的人比較少,這首詩叫做《上陽臺貼》。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始于李白二十三歲的時候,二十三歲對于古代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發(fā)展事業(yè),拼命奮斗的年紀。而李白這個時候正在游列國,游山玩水。有一天他路過江陵的時候,碰上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叫做司馬承禎。 李白和司馬承禎相談甚歡,仿佛多年未見的老友,這位道長并不只是會做道術(shù)這么簡單,他還精通琴棋書畫,特別是山水畫。那個時候李白還沒有因為作詩而出名,但是司馬承禎看到了李白的潛在才華,對李白大加贊賞,算是李白的初始伯樂,兩個人就這樣結(jié)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 后來司馬承禎需要建立道觀的時候,還特地邀請了李白去給他寫牌匾。到了二十年之后,李白想要探尋訪問自己多年未見的老友,于是就來到了當年司馬承禎建立的道觀。結(jié)果來到道關(guān)之后,發(fā)現(xiàn)斯人已逝,李白悲痛萬分,于是便寫下了這首《上陽臺帖》:山高水長,物象萬千,非有老筆,青壯可窮。 這首詩很簡單,而且非常直觀地抒發(fā)了李白的情感。事實上,從文學(xué)角度上來看這首詩,它并沒有很高的造詣,但是,這首詩很值錢,其原因很簡單,它是李白是唯一的傳世書法,作為唯一的真跡,它的價值自然是價值連城了。 上陽臺帖經(jīng)過很多次的轉(zhuǎn)手,不斷地被收藏家收藏。而愛好書畫的宋徽宗拿到這幅上揚帖的時候還為他做了跋文。宋徽宗寫的瘦金體跋文,對于后世流傳來說也是有非常高的藝術(shù)價值的,所以李白的真跡《上陽臺帖》再加上宋徽宗的跋文,價值連城。 后來乾隆也收藏過這幅《上陽臺帖》,到了清朝后期《上陽臺帖》由于各種原因就流落到了民間,被民間的收藏家張伯駒得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張伯駒以愛國分子的身份就把這幅藏品交給了國家,現(xiàn)在就被收藏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館內(nèi),作為國家的文物展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