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說,作為西北軍馮玉祥的部將,在蔣介石那里就是徹頭徹尾的雜牌軍,完全沒有必要頑抗到最后。高樹勛在解放戰(zhàn)爭剛剛打響之際起義了,吳化文在濟南戰(zhàn)役中起義了,張克俠何基灃在淮海戰(zhàn)役中起義了。 然而,有一位西北軍雜牌將領(lǐng),卻直到解放大西南的最后時刻才終于起義。他就是魯崇義,山東德州人,生產(chǎn)扒雞的那個地方。魯崇義是一個運氣超好的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 在西北軍中,魯崇義先跟張自忠,后跟孫連仲。1931年,孫連仲的部下發(fā)生了寧都起義,起義的主要將領(lǐng)董振堂后來成為紅五軍團長。對于寧都起義,魯崇義沒有參與,他是和孫連仲站在一邊的。 (蔣介石和孫連仲) 因此得到了孫連仲的器重,孫連仲對之用心培養(yǎng),送他去陸軍大學(xué)深造。抗日戰(zhàn)爭期間,孫連仲提拔魯崇義擔任第三十軍副軍長。該軍的軍長是誰呢?臺兒莊戰(zhàn)役中的英雄池峰城。 池峰城當時是聞名全國的抗日英雄,經(jīng)常要到各地作報告,漸漸地魯崇義這個副軍長就是代理軍長。魯崇義的運氣好吧?還不止呢。 到了解放戰(zhàn)爭期間,魯崇義已經(jīng)是第三十軍的軍長了。我軍發(fā)起太原戰(zhàn)役,上峰把魯崇義的第三十軍空運到太原,幫助閻老西守城。精明的魯崇義認為太原是一個火坑,他就稱病了,而讓副軍長黃樵松帶著部隊前往太原。 (魯崇義) 后來,黃樵松決定起義,卻因為謀事不密,被部下出賣,英勇犧牲——將軍在黎明前死去。太原解放后,第三十軍全軍覆滅。魯崇義卻躲過一劫,因為他沒有去太原。 胡宗南為了為了安撫魯崇義,報請蔣介石同意,重建了第三十軍,還是由魯崇義擔任軍長。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推進,魯崇義被迫和胡宗南一起撤退到了大西南。 為了爭取魯崇義起義,我軍做了大量的工作??墒撬麉s遲遲沒有行動。直到1949年底,隨著西南戰(zhàn)場的國民黨軍紛紛起義,魯崇義才決定帶著他的第三十軍和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一同起義。 作為一個雜牌軍長,能夠堅持到最后一刻,也真是夠頑固的了。他們起義的總?cè)藬?shù)加起來有2.4萬人之眾。魯崇義起義雖然有點遲到的味道,卻畢竟恰當?shù)刳s上了末班車。 那么,起義之后呢?魯崇義擔任川東軍區(qū)副司令員。 魯崇義之前長期在國民黨的軍事教育領(lǐng)域當教官,后來,他也發(fā)揮所長,到步兵學(xué)校當了副校長,繼續(xù)教書育人。晚年的魯崇義長期在重慶任職,于1994年病逝,他活了96歲。 如此高壽,運氣好得簡直讓人羨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