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后成為了蜀漢的頂梁柱人物,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劉備建立的蜀漢基業(yè),然而人力有盡時,年僅五十四歲便因操勞過度而病逝于北伐途中。諸葛亮的去世基本宣告著整個三國這個輝煌時代開始落幕,各方勢力都陷入了缺乏人才的尷尬局面,尤其是以蜀漢為最,由此很多人都以為諸葛亮死后蜀漢再無人才。其實并不是這樣,在諸葛亮之后蜀漢仍有四位人才,共同撐起了蜀漢三十年的國運,堪稱是蜀國的中流砥柱。 諸葛亮死后蜀漢就等于喪失了最核心的領袖,本身就實力弱小的蜀漢政權更是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尷尬局面,蔣琬費祎董允姜維四個人硬是艱難支撐了近三十年之久,在蜀漢的延續(xù)過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而這四個人都是深受諸葛亮賞識和器重的,甚至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奇才,足可見其知人之明。 首先來說說被評價為“非百里之才的社稷之器”蔣琬。諸葛亮的第一任接班人選并不是他最心愛的徒弟姜維,而是蔣琬,他曾經上書劉禪說在其之后國家大事可以交付給蔣琬。蔣琬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 蔣琬字公琰,他是零陵湘鄉(xiāng)人,一開始跟隨劉備入川被其任命為廣都縣令。劉備在一次巡查中發(fā)現(xiàn)此人過度酗酒不處理政務,就十分生氣準備下令殺掉他。諸葛亮卻勸阻他說,蔣琬此人是一國社稷之器,而不是治理百里之地的官員,他施行政務以安定民生為主,而不是想著能有什么政績,希望主公能夠明察。這樣一番話意思就是說蔣琬是能夠治理國家搞大事的人,而不是屈居在一個小地方當縣令的。此后諸葛亮親自開始培養(yǎng)蔣琬。 劉備死后諸葛亮領兵數(shù)次北伐,每次都是蔣琬坐鎮(zhèn)后方進行錢糧兵馬的運轉,從而為諸葛亮北伐打好了堅定的基礎,諸葛亮對他非常欣賞,認為此人能夠和自己共事則大業(yè)可成。諸葛亮死后蔣琬被提拔為尚書令,進入權力的忠心,并且逐漸成為了劉禪最信任的重臣之一。蔣琬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一方面全力支持姜維北伐,一方面穩(wěn)固國家內政,稱得上是功勛卓著。 第二人是費祎。蔣琬去世后費祎接替了他的位置。費祎的才能很久之前就被諸葛亮看中了,當時諸葛亮征討南中班師回朝的時候,滿朝文武前往迎接,諸葛亮獨獨邀請費祎上車與自己同行。他雖然是一個文官,但是在行軍打仗方面也很有一套,曾經率領蜀軍擊退過曹爽大軍。司馬光曾經將他的蔣琬相提并論,稱其為雅性謙素,當國功名。 第三人就是董允。與上述提到的幾人共同被稱為蜀漢四相的董允也有其特別之處,他為人十分正直并且是非分明不懼權勢,所以諸葛亮對他非常欣賞,甚至在出師表中專門對其進行稱贊。董允也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在處理皇宮內政的時候做的非常不錯,劉禪向來喜愛美色想要在國中挑選美女充實后宮,董允卻直接拒絕并且通過勸諫使其放棄了這一想法。董允在世的時候公正嚴明,多次對劉禪身邊的黃皓進行責備,并且對劉禪進行匡諫,劉禪對他很是忌憚,黃皓在他活著的時候更不敢為非作歹。 第四個來說說姜維。他是這四個人當中唯一一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將領。姜維作為諸葛亮一生之中收下的第一個徒弟,因其能力和忠義深受諸葛亮喜愛,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就經常尊其教誨,在他去世之后更是得其兵法謀略相傳。姜維在掌握蜀漢軍權后秉承諸葛亮的北伐遺愿,大大小小共進行了十一次進攻中原的計劃,雖然沒有取得較大的戰(zhàn)果,但能夠以蜀漢弱小的實力和強大的魏國相周旋,其軍事才能是非常出色的。 姜維最為人所稱道的不是他的能力有多高,而是對于蜀漢的忠心不下于其師諸葛亮。蜀漢亡國之后姜維仍然以身犯險進行復國大業(yè),最終兵敗被殺也是非常悲壯的一幕。 諸葛亮本就是天下奇才,所留下來的這四個人也都是才華出眾,他們幾人為蜀漢的延續(xù)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