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謝英新 做聽評課久了,但凡聽到授課教師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就加上十分小心。當授課教師對課文背景交代不足、對作者生平經(jīng)歷、情感歷程等一無所知時,這樣跳躍的教學步驟就會讓人感覺沒頭沒腦,授課教師思維斷層這個缺陷,使學生無緣系統(tǒng)性思考,邏輯思維更無從談起。 我在近幾年的講座中不斷強調一個重要話題,入選語文教材的各種文學作品,通常都是作者有感而發(fā),那么作者感從何來?需要授課教師向學生交代清楚。如果學生不了解作者思想歷程、情感經(jīng)歷,也就不能理解作品創(chuàng)作出爐的背景。那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到底投入的是什么樣的“感情”?或許在大多數(shù)教師眼里,學生能夠“抑揚頓挫”就算是有“感情”投入了!這種認識未免就太過膚淺。 作為課堂主導者,授課教師的學科功底、知識儲備決定了其備課質量和授課水平。尤其授課教師做不到系統(tǒng)性思考、結構化思維時,教學質量就更加難以把握。讓我深感遺憾的是,授課教師自己居然渾然不知,自我感覺良好。在接到幾句言不由衷的恭維夸贊之后,似乎就已經(jīng)超越自我了!盲目自信的狀態(tài)害人又害己。 另外一個話題是這樣,我看到許多所謂優(yōu)秀展示課,絕大多數(shù)老師都把語文課講成了“文學藝術鑒賞課”,配上古箏、琵琶等古典音樂,美其名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其實丟掉了語文作為語言和文字應用的工具屬性,也就是學生的基本說跟寫。是教學目標、方向出了問題。 在一篇2018年新聞中《高中語文全面崩潰,大學無奈開設寫作課》,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清華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計劃到2020年,輻射所有本科生,并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詞不達意、格式混亂、邏輯不清、別字語病多,很多大學老師吐槽,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還不如高中生。 “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還不如高中生”這一句明顯出現(xiàn)邏輯錯誤!難道清華大學的本科碩博生不是從中國的各家高中考上來的么?其實文章中有意無意省略了兩個定語:(中國)碩博研究生的論文寫作水平,不如(美國)高中生。 美國的語文課堂有很多文學、戲劇、表演等等藝術形式,那是因為在其它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讀過足夠多的非虛構作品。我們應試教育課堂,對非虛構書籍閱讀量極少。所以語文教學應該側重在其工具屬性,我不知道具體的比例應該是多少,預計60%的語文教學歸在工具屬性,40%的語文教學傾向于文學鑒賞功能。這需要一線教師實踐研究,拿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驗證比重的合理性。 今天要評的這節(jié)課,來自條友“名師課堂分享”的視頻課程《初中語文全國獲獎示范課<陋室銘>,還原真正課堂!》,視頻連接: https://www.ixigua.com/6995855105400504871 執(zhí)教教師來自福建省蒲城縣夢筆學校李榮老師。指導教師有兩位,福建省蒲城縣第三中學柯婷英;福建省蒲城縣夢筆學校季守萍。 初中語文全國獲獎示范課《陋室銘》 這個課程視頻大約有160評論,340個贊,50多轉發(fā)。其中評論褒貶不一,有說結構清楚思路流暢的,也有嗤之以鼻。我跟帖留言說“要不我來評一評這節(jié)全國獲獎語文課?”“老孫常談ing”條友給我留言:大神趕緊評評吧,免得更多人被誤導,這樣的課能獲全國一等獎?這位老師得有多大勇氣敢說“還原真正的課堂!”? 2017年5月18日我在遼寧撫順一家初中聽到《陋室銘》這節(jié)課,就在聽課現(xiàn)場幫助老師簡單梳理了這節(jié)課的備課思路。從此以后,我講座課例中就多了《陋室銘》經(jīng)典課例。我通常把這節(jié)課放在《教育信息化應用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解讀》兩個講座上講授?!昂诵乃仞B(yǎng)”話題退潮之后,我的《教學教研課改解決之道》、《新高考改革需要治標治本》兩個講座逐漸火了起來,因為課例太多半天時間講不完,所以就暫時撤掉了這節(jié)經(jīng)典課例《陋室銘》。 劉禹錫《陋室銘》課例在初中語文的地位自然是響當當,教材明確要求學生背誦,成千上萬的老師也拿來做展示課、示范課。但是幾乎少有人講到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我查遍網(wǎng)絡,《陋室銘》課件、教案等多落入俗套,缺乏新意創(chuàng)意。許多教學過程設計也是乏善可陳,讓人提不起任何學習的興致來。 所以今天評價這節(jié)“全國獲獎示范課”——我還不知道是哪一家機構組織的全國賽事,我給視頻發(fā)布者留言咨詢,也沒得到回復——希望能對這節(jié)課做個了結,給大家提供一個課例范式。當然,我不是做文史研究的,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尤其我講座中一筆帶過點到即止,并不細致講解。從授課教學的實用角度來講,我只提供一種授課思路,讀者老師們可以把我的評課備課看做是在“方法論”層面的探討。案例教學法的作用不是讓你直接復制和重復,而是應該獲得更多的開闊思路拓展思維。 接下來進入課堂實錄: 授課教師開課提到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老師提到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董卿的開場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詩人)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接下來老師在主持人董卿的臺詞基礎上發(fā)揮: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說的一樣,人生的選擇無處不在,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這一輩子很多時候會遇到突如其來意想不到的艱難,挫折,困頓,甚至是潦倒。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今天我們這堂課要學習課文《陋室銘》,作者劉禹錫。詩人劉禹錫也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樣,他的人生也遭遇到了坎坷與不幸。他的人生只剩下一間陋室的時候,他怎么選擇呢?我們一起跟隨幾幅畫面,了解一下詩人的遭遇。 我的評課: 首先,授課教師引入央視節(jié)目《朗讀者》董卿的一段開場白,拋出“選擇”的概念,似乎有問題。主持人董卿舉例“海子”、“海明威”是選擇了自殺了結。司馬遷之死是因為司馬遷作為史官,著書《史記》秉筆直書不愿篡改歷史被害。主持人董卿提到的“選擇”,是決定命運生死的選擇。而授課老師提到的劉禹錫的“選擇”:“他的人生只剩下一間陋室的時候,他怎么選擇呢?” 面對上級安排的“陋室”住所,如果劉禹錫干脆不住,這就是選擇。但是劉禹錫坦然接受,就沒有了“選擇”一說。我猜測授課老師向說的是:劉禹錫面對陋室的“態(tài)度”如何?授課老師明顯混淆概念,邏輯不清。 老師還提到劉禹錫的“不幸”,“詩人劉禹錫也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樣,他的人生也遭遇到了坎坷與不幸?!辈恍业囊馑际沁\氣不好。通常來說,一個人的不幸,跟家庭生活有關,譬如疾病、意外事故、早亡等等。劉禹錫可不是“運氣”不好,劉禹錫的遭遇跟他的運氣無關。劉禹錫年輕時參與變法失敗,政治力量向對手一方傾斜,因此才導致他仕途坎坷境地堪憂。也因為劉禹錫恃才傲物,劉禹錫敢自比三國諸葛亮、西漢楊雄,可想而知劉詩豪的孤傲。 如果授課教師在開課導讀時方向走走偏,后面的路自然也就偏離了正軌。后面老師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進入到課文文本分析,過程中當然還有疏漏。結束時,授課老師又引入了主持人董卿的“選擇”概念,離題萬里。最后還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堂拖沓,稍顯無事可做。 授課老師疏漏的性質除了目標、方向有誤,其它疏漏跟“選擇”、“不幸”這樣的用詞類似,都是“詞不能達意”。授課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遣詞造句千萬要謹慎,尤其是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字斟句酌,避免詞不達意。此類錯誤既是語文教學硬傷,也是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軟肋。讀者老師們務必引以為戒。因為篇幅關系,我就不一一指出其它錯漏。有興趣的老師自己去研究查找。 家父是初高中數(shù)學教師,我大約在十幾歲時,家父曾教導我說:說話跟寫文章要詞能達意。這一句話讓我受益終生! 接下來進入《陋室銘》備課整理環(huán)節(jié)。 陋室銘第一句“山不在高”確有所指,我曾特意開車去到河南駐馬店汝南縣的天中山,這座山真的不高,百十步兩分鐘就登上山。但是天中山在唐朝時卻極為有名,傳說舜皇帝確立九州,汝南是九州之中。周武王伐紂之后,在這里設立觀象臺安放日晷。唐朝書法家顏真卿(709年-784年)到天中山瞻仰拜謁前朝皇帝,題字“天中山”。劉禹錫(772年~842年)當然也到過天中山,知曉其山來歷,所以才有《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天中山,河南駐馬店汝南縣境內,作者手機拍攝 劉禹錫參與了中唐時期一次政治改革,改革的名稱是永貞革新,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是在永貞年間,官僚士大夫以打擊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積弊為主要目的的改革。改革以失敗告終。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指韋執(zhí)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他們在改革失敗后,俱被貶為州司馬。 公元805年劉禹錫參與變法失敗,被貶朗州司馬。劉禹錫非但沒有沉淪,還以及其自信的口吻寫下《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被貶十年后奉召還京,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边@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劉禹錫在作品里把玄都觀的千株桃樹比作朝廷中的新貴,暗示新貴聲勢顯赫,滿朝趨奉;后面兩句則諷刺他們是作者離開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發(fā)戶,表示了極大的鄙視。因為觸怒新貴又一次被貶連州刺史,后被任命江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憲宗暴死,唐穆宗李恒繼位,唐穆宗將父皇唐憲宗的一些親信和寵臣分別處置殺罰貶斥。原來被貶的一些官員也紛紛升職,長慶元年(821年)冬,任命劉禹錫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縣)刺史,夔州在當時比連州條件好,接近上州的地位。長慶四年(824年)夏,劉禹錫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和州在元和九年(811)就是上州,就在南京邊上,所以這是明顯的升遷。穆宗時期的很多要員如宰相李程、吏部尚書崔群等都是劉禹錫的好友。從歷史來說,劉禹錫是升遷到和州做官,前景光明。 從官職來看,唐朝時刺史是一州最高官,和太守沒什么區(qū)別。劉禹錫在《金陵五題》的序中就有這么兩句: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后為歷陽守,跂而望之。“為歷陽守”指的就是做和州(又名歷陽)刺史,等同于太守的官職。從官職上來看和州也沒人能刁難劉禹錫。從這時劉禹錫給皇帝的上表《和州謝上表》等文獻來看,劉禹錫確實也是當時和州的主政官員,因此也不存在被某位知縣為難的可能性。 公元824年,劉禹錫由夔州(治今重慶奉節(jié))刺史調任和州(治今安徽和縣)刺史,在沿江東下赴任的途中,經(jīng)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西塞山懷古》,感嘆歷史興亡?!巴鯙F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鼻八木洌瑢懳鲿x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fā)了事物興廢決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經(jīng)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全詩敘說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fā)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營造出一種含蘊半瞻的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郁頓挫之感。這首詩為后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杰作。 安徽和縣陋室公園,作者手機拍攝 另有一說,劉禹錫調任安微和州通判。按當時規(guī)定,通判應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和州知縣見劉禹錫是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埋怨,撰寫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辨。這個舉動氣壞了知縣,又令衙內書吏將劉禹錫的住房由城南門調到城北門,由三間改為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卑残淖∠拢x書作文。知縣見他還是悠然自得,將其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為斗室,寫下《陋室銘》一文。 劉禹錫在和州的經(jīng)歷,不知道是不是后人編撰的野史傳聞??偠灾?,留下了著名詩篇《陋室銘》。 公元828年,唐文宗即位,再次召回劉禹錫。劉禹錫又去玄都觀,賦詩一首《再游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意大概:歷盡流放的歲月,玄都觀的桃花已經(jīng)謝了,讓位給盛開的菜花。原來那些種桃的道士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我劉郎又回來了。熟悉劉禹錫遭遇的人都知道他這首詩的意思,別看當年你們在官場上整我時翻云覆雨,不可一世。隨著朝代更迭,你們這些弄臣消失得影子都沒有了,而被你們踢出的我,卻在歷經(jīng)苦難后,仍然在堅挺地笑傲人生。 這首詩傳開以后,新一代弄臣很不爽。結果像上次一樣,他們故伎重演,鼓動皇上再次把劉禹錫外放到蘇州、汝州、同州去做刺史,當時他已經(jīng)五十七歲,七年后劉禹錫終老,被追贈戶部尚書(財政部長)官職。 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當時蘇州水災,饑鴻遍野。劉禹錫上任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對他政績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文中“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物德馨”,也喻指陋室之中,乃詩豪劉禹錫是也(自己)?!疤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南方石階特有的植被景色,四季濕潤,苔蘚茂盛。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名門之后,家世顯赫,早年因好學逆襲,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劉禹錫卸任和縣刺史回京(長安)途中(公元826年),在洛陽偶遇白居易,白居易寫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寫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當然敢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是說即便生活條件差點,也是有追求有夢想的人,至少閑情雅趣,日常的愛好不丟。“無絲竹之亂爾,無案牘之勞形”,更不喜歡官場上的應酬,不喜歡公事纏身,所謂無事一身輕。 我在講座《教育信息化應用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話題時,講到《陋室銘》中“絲竹”、“案牘”等詞。我?guī)椭蠋熣业降氖恰疤瞥臉菲鳌?,學生看一眼圖片,一輩子不會忘?!鞍笭笔寝k公桌、竹簡,引申為公文、公務。 網(wǎng)絡圖片,搜索技巧:“唐朝的樂器” “南陽諸葛廬”在今河南南陽市,我到河南鄧州范仲淹公學講課時去了臥龍崗諸葛廬,一并游覽范仲淹的范公祠。諸葛亮(181-234)在三國時期,比劉禹錫大了591年。范仲淹(989-1052)就是北宋時期了,范仲淹被貶鄧州,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岳陽樓記》。 “西蜀子云亭”在四川綿陽,子云指的是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家楊雄,字子云。楊雄是自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劉禹錫時年52歲,敢自比諸葛亮、楊雄,說他們都是自居陋室。處變不驚,榮辱從容。 “孔子云:何陋之有”,你看孔圣人都這么說了,你還有什么疑問?這一句是劉禹錫杜撰,借用孔子之言。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不可能知道后世幾百年的諸葛亮、楊雄(公元前53-公元前18年)等人。縱觀歷史,唐朝時期對孔子追封最多,歷數(shù)有“先圣”、“宣父”、“太師”、“隆道公”、“文宣王”等。劉禹錫拿孔圣人說事,也算是適得其所。 這樣的故事給學生講一遍,再熟悉幾遍課文,學生順著思路梳理下來,基本上也就會背了。理解記憶的好處是能夠進入到長期記憶。這樣學習的效率就能提高許多。 在梳理本篇備課資料之前,我講課一般就簡單講講劉禹錫被貶的經(jīng)歷,他跟柳宗元的關系,我會重點講到“天中山”、“絲竹”等等具體內容,其它內容一筆帶過。今天梳理備課資料,再次發(fā)現(xiàn)有許多信息需要重新整理,一些史料信息來自網(wǎng)上,因為各種復制粘貼,也查不到具體出處。前面說過,我不是做文史研究的,因為是講課,本著實用主義原則,感覺到有用的拿來就用。錯漏之處在所難免。 有老師反映說,備課信息這么多,一堂課45分鐘怎么能講得完?我把這么多備課資料、信息梳理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熟悉了解文章背景、作者思想歷程,不是讓你課堂上都要講出來。你只要按照某一種設計的思路,理順一下材料的邏輯關系,簡略的講一講就可以了。自己加工信息還不會嗎?我們去飯店點餐都懂得豐儉由人的道理。怎么輪到備課就認死理了呢? 這個備課真的是大學本科、研究生要掌握的資料。但是我也不是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呀!我也只是一個普通學習者,就是做了點教育理論研究罷了,一直還在學習中。很多的文史資料,此前我也沒讀過許多書,都是網(wǎng)絡檢索即時閱讀來的。重點在于你用什么樣的思路來檢索信息!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實施許多年,教育部的培訓也是一輪接一輪。我已經(jīng)教師培訓講座幾百場,我發(fā)現(xiàn)許多老師備課查資料的技術技巧還是一片空白。沒多少老師真正會“自學”,教會學生“自學”當然也是一句空話。許多教改模式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提問題”,學生根本就不會做。前提條件不存在,教改模式失敗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語文教師不懂文史知識,靠胡亂擺弄學生瞎指揮混日子,這樣的語文課堂要不得。 |
|
|
來自: 云哥7tz6c7y122 > 《教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