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應二年(763)的杜甫及杜詩 (小河西) 寶應二年的杜甫 寶應二年(763)七月改元廣德,故此年亦稱廣德元年,是代宗執(zhí)政第二年。 年初,以史朝義自殺為標志,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喜極而泣的感受。 上半年,杜甫客居梓州。春天曾到過鹽亭縣,曾與梓州刺史李某有往來。暮春時送人到綿州。夏天,東川留后兼梓州刺史章彝出場。杜甫與章彝來往頗多。時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為高適,本年未見杜甫與高適交往的記錄。 秋冬期間,杜甫在梓州、閬州間奔波。杜甫很可能七月初到閬州,重陽節(jié)前因女兒生病曾回梓州。九月二十二日前,杜甫又回到閬州,參加房琯的祭奠儀式。(參見杜甫《祭故相國清河房公文》)。之后杜甫又回到梓州。冬天,杜甫仍與梓州刺史章彝有交往。章彝或為杜甫提供過資助。杜甫也為章彝寫了一些贊歌。但從《嚴氏溪放歌行》、《冬狩行》等詩作來看,杜甫對章彝主持東川并不認可。杜甫甚至還代閬州刺史上《論巴蜀安危表》,建議以親賢或舊德重臣出任兩川。 這年初,嚴武任京兆尹,仍兼御史大夫。八月或九月,嚴武又兼吏部侍郎。有理由相信,嚴武在任京兆尹兼吏部侍郎期間(九月前后),曾利用職務之便,表奏杜甫為京兆功曹。這年十月,吐蕃短暫占領長安,代宗逃難陜州。嚴武再次因護駕有功而加官,遷黃門侍郎。【《舊唐書-代宗紀》廣德元年冬十月:“壬辰,以宰臣元載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嚴武為黃門侍郎。”】由于吐蕃占領長安,代宗逃難陜州,朝廷運作處于不正常狀態(tài),或直到年底杜甫也沒得到代宗回京的確切消息。 這年冬,吐蕃入侵西川。年底,吐蕃侵占松州等西川多州。杜甫感到,蜀地似乎也不安全了?!?span style="color:#0070C0">《舊唐書-代宗記》廣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州、維州、云山城、籠城。”】安史之亂結束時,杜甫便計劃出峽回洛陽。(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在梓州、閬州多方籌措出峽經(jīng)費,甚至已準備好出峽船只。年底,杜甫攜全家從梓州遷閬州,出峽或已準備就緒。 寶應二年的杜詩(卷09) 本卷共收錄杜甫寶應二年詩作95首。其中七律7首;五律63首;七古9首;五古8首;五排4首;七絕3首;五絕1首。目錄如下: | 編號 | 詩題 | 類型 | 備注 | | 0901 |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 | 七古 | 寶應二年初春,梓州通泉縣 | | 0902 |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3 | 遠游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4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七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5 | 題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6 |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7 | 奉送崔都水翁下峽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8 |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09 | 泛江送客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0 | 泛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1 | 送路六侍御入朝 | 七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2 |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 七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3 | 雙燕 | 五律 | 或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4 | 百舌 | 五律 | 或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5 | 絕句(江邊踏青罷) | 五絕 | 或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6 | 上牛頭寺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7 | 望牛頭寺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8 | 登牛頭山亭子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19 | 上兜率寺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0 | 望兜率寺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1 | 甘園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2 | 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3 | 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4 | 送何侍御歸朝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5 |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鹽亭縣 | | 0926 | 倚杖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鹽亭縣 | | 0927 | 與嚴二郎奉禮別 | 五排 | 或寶應二年,梓州 | | 0928 | 惠義寺園送辛員外 | 七絕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29 | 又送 | 七律 | 寶應二年春,綿州 | | 0930 |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三首)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綿州 | | 0931 |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32 |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 五律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33 | 短歌行(前者途中) | 七古 | 寶應二年春,梓州 | | 0934 |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 | 五排 | 寶應二年夏,梓州 | | 0935 | 臺上 | 五律 | 寶應二年夏,梓州 | | 0936 | 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 五古 | 寶應二年夏,梓州 | | 0937 |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 七律 | 廣德元年夏,梓州 | | 0938 | 送雨 | 五律 | 廣德元年初秋,梓州 | | 0939 |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 | 七律 | 廣德元年秋,梓州 | | 0940 | 入奏行 | 七古 | 廣德元年秋,梓州 | | 0941 | 送竇九歸成都 | 五律 | 廣德元年,梓州 | | 0942 | 隨章留后新亭會送諸君 | 五律 | 廣德元年,梓州 | | 0943 | 章梓州水亭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梓州 | | 0944 |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冬,梓州 | | 0945 |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 | 七絕 | 廣德元年秋冬,梓州 | | 0946 | 玩月呈漢中王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冬,梓州 | | 0947 |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 | 五排 | 廣德元年秋,梓州 | | 0948 | 送元二適江左 | 五律 | 廣德元年深秋,東川 | | 0949 | 薄暮 | 五律 | 或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0 | 客夜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1 | 客亭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2 | 悲秋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3 | 發(fā)閬中 | 七古 | 廣德元年九月初,閬州 | | 0954 | 光祿坂行 | 七古 | 廣德元年九月初,閬梓途中 | | 0955 | 客舊館 | 五律 | 廣德元年九月初,閬梓途中 | | 0956 | 九日 | 七律 | 廣德元年九月九日,梓州 | | 0957 |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8 |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 五古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59 | 閬州東樓奉送十一舅往青城 | 五古 | 廣德元年秋冬之交,閬州 | | 0960 | 放船(送客蒼溪縣)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61 | 薄游 | 五律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62 | 嚴氏溪放歌 | 七古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63 | 南池 | 五古 | 廣德元年秋,閬州 | | 0964 | 王命 | 五律 | 廣德元年十月,閬州 | | 0965 | 警急 | 五律 | 廣德元年冬,東川 | | 0966 | 征夫 | 五律 | 廣德元年冬,東川 | | 0967 | 贈裴南部聞袁判官自來 | 五排 | 廣德元年秋冬,閬州 | | 0968 | 有感五首 | 五律 | 廣德元年初冬,東川 | | 0969 | 愁坐 | 五律 | 廣德元年十月,東川 | | 0970 | 巴山 | 五律 | 廣德元年十一月,閬州 | | 0971 | 西山三首 | 五律 | 廣德元年十二月,閬州 | | 0972 | 早花 | 五律 | 廣德元年臘日,閬州 | | 0973 | 遣憂 | 五律 | 廣德元年十二月,閬州 | | 0974 | 山館 | 五律 | 廣德元年冬,梓州閬州間 | | 0975 | 山寺(野寺根石壁) | 五古 | 廣德元年冬,梓州 | | 0976 | 冬狩行 | 七古 | 廣德元年冬,梓州 | | 0977 | 桃竹杖引 | 七古 | 廣德元年冬,梓州 | | 0978 |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 | 五古 | 廣德元年冬,梓州 | | 0979 | 寄題江外草堂 | 五古 | 廣德元年,梓州 | | 0980 |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 五律 | 廣德元年冬,梓州 | | 0981 | 天邊行 | 七古 | 廣德元年末,東川 | | 0982 | 歲暮 | 五律 | 廣德元年末,東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