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學時,對一個人的恐懼常常勝過于老師。 每當新課本發(fā)下來,就會第一時間忙著翻目錄, 一是看這學期有幾篇文言文, 再有就是數(shù)一數(shù)有幾篇他的課文。 因為每當他出現(xiàn), 意味著又要開始抓耳撓腮、痛不欲生的背誦。 
這個人就是魯迅。 而今天是魯迅先生逝世85周年的日子。 
可能因為背誦的緣故, 學生時代對魯迅的印象就和“苦難”分不開。 可實際上,魯迅先生絕不僅僅是一個深刻、透徹的語言大師, 更是一個內(nèi)心世界豐富多彩的“潮人”。 
去年楊超越和許魏洲合作過一部偶像劇《仲夏滿天心》。

這部劇中的插曲《小紅象》由楊超越本人獻唱,已故音樂人趙英俊譜曲,
作詞人正是魯迅。 
首短短15秒的歌曲全篇都是小、紅、象、是這4個字, 排列組合,翻來覆去。 
看看這個歌詞,是不是很容易犯困? 要是感到犯困就對了! 
《小紅象》是魯迅哄7歲兒子周海嬰睡覺時所作, 本就是一首兒歌或者說是“搖籃曲”。 全片只有三個字,歌詞中的“是”還是后加的。 
1929年,原本打算“丁克”的魯迅和許廣平生下了兒子周海嬰。 魯迅先生形容為:“偶失注意,遂有嬰兒”。 話雖如此,可老來得子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于是膩歪的老父親就給孩子起了乳名“小紅象”。 
在電視劇《仲夏滿天星》中, 楊超越飾演的洛天然父親早逝, 因此《小紅象》是能表達對父親的一種思念, 并不是無厘頭或者無腦的行為。 
有趣的是,當這首歌剛出來時,網(wǎng)上罵聲一片, 有人說這什么亂七八糟的, 楊超越嫌自己不夠幼稚么? 
可當?shù)弥@首“幼稚”的詞出自魯迅之后, 網(wǎng)上畫風又迅速改變。 紛紛稱贊魯迅不愧是大家,“四字成曲”。 
并展開了對這首“小紅象”進行深度剖析。 說這首歌中有“小紅象”“小象紅”“小紅紅”,唯獨沒有“小象象”。 原因就是“君子抱孫不抱子”。
立刻把這首兒歌變成了閱讀理解或者名家賞析題。

由于魯迅先生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而這首歌又用了魯迅先生的詞,楊超越當時也是被罵慘了。 


印象中,魯迅先生不茍言笑,
可實際上魯迅先生恰恰是一個“育娃高手”, 這么說,絕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兒歌哄孩子這一件事。 
現(xiàn)在公共場合里, 總會有淘氣的“熊孩子”上竄下跳, 家長不聞不問,放任自由,即便是闖出禍事來, 家長還會護犢子說:“他還是個孩子!” 言下之意就是:你跟孩子較什么勁,你也是孩子? 
這種話一出,往往會懟的人哭笑不得, 實際上,對于這種“熊家長”和“熊孩子”魯迅先生早有名言相贈: 
所以魯迅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也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 
魯迅先生雖然是文壇大家,但他一點不“偏科”。 他說過,“學習??次膶W書,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學青年,往往厭惡數(shù)學、理化、史地、生物學,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后來變成連常識也沒有”。 
在今年“現(xiàn)象級”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曹磊扮演的魯迅成功吸了一波粉。
不少人通過這部劇知道了一個關(guān)于魯迅的“冷知識”: 原來北大?;盏脑O(shè)計者是魯迅, 
魯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平面設(shè)計大師。 除了北大校徽,魯迅先生一生當中設(shè)計了60多個書籍的封面。
比如魯迅的《吶喊》,這本書的封面就是他自己設(shè)計的。 
此外,魯迅先生的字體也被許多報刊和名校采用。 像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這幾個字體是采用《魯迅日記》當中的字體, 《南方周末》《浙江日報》《文藝報》等報刊名字都是采用他的字體。 
不僅如此,響徹百年文壇的魯迅理工科究竟有多強?
1903年他發(fā)表了《中國地質(zhì)略論》, 這是中國人第一部關(guān)于地質(zhì)的著作! 
當時還沒有知識產(chǎn)權(quán)這個概念,
如果有,屬于魯迅先生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一定不少。 
近些年來,魯迅先生不再“活躍”于課本上,
影視劇中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魯迅形象。

大家都知道魯迅的先生的分量,
所以沒有一個演員敢去“怠慢”這個角色。
除了《覺醒年代》中的曹磊, 之前王志文在《黃金時代》中扮演過的魯迅也曾讓人眼前一亮。 
在《覺醒年代》之前, 2019年上映的電影《紅星照耀》中也有魯迅形象, 當時是由李雪健扮演。 
不過和《覺醒年代》一樣,魯迅并不是片中主角。 但李雪健仍以教科書式的演技詮釋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魯迅形象。 
在電視劇《魯迅和許廣平》中, 扮演魯迅的則是扮演周總理的特型演員孫維民。 
在少有的以魯迅為角的影視作品中,
濮存昕飾演的魯迅形象可能是最經(jīng)典、最為立體的魯迅形象。 
濮存昕曾先后在電視劇《魯迅》和魯迅相關(guān)的話劇中多次飾演這一角色。 電影《魯迅》中,濮存昕飾演的魯迅不僅僅是個革命者, 還是愛著妻子丈夫, 疼著孩子的父親, 講得了笑話的長者, 喝得起咖啡的知識分子。 是一個有著生活情調(diào)、一個有血有肉的魯迅。 
可即便如此,研究魯迅很久的濮存昕事后卻說: “我覺得我塑造出來的魯迅太'緊’了一點,魯迅應該是個更幽默、更好玩一些的人”。 
連濮存昕都這么說, 那可見我們對魯迅的了解連冰山一角都沒有。 
所以,讓魯迅先生多以影視形象出現(xiàn)不是什么壞事, 至少可以讓我們更加立體的了解魯迅這位近代中國的最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