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為人謹(jǐn)慎小心,難免疑心較重。跟隨他打天下的那群人之中有不少我們都熟知的英雄好漢。我們對輔佐他登上皇位的的那些人都深感佩服,無不贊賞他們的智慧與才華。但是對于劉邦而言他并不是對誰都十分信任的。 首先是劉邦身邊難得的帥才——韓信。劉邦不僅僅不信任韓信,甚至在登上帝位之后,留給韓信的下場也非常不好。 韓信出身落魄貴族,早年受胯下之辱,之后從軍,最開始追隨項(xiàng)羽,因?yàn)椴皇艿街匾?,因此棄?xiàng)羽而轉(zhuǎn)投到劉邦手下。 最開始也沒受到劉邦的重視,還差點(diǎn)小命不保,幸虧夏侯嬰救了一命,又幸虧蕭何月下追韓信,才得到劉邦的的重視,被拜為大將軍。 后來韓信拿下齊地之后,更是要挾劉邦封王。劉邦封韓信為齊王本來就是權(quán)宜之計(jì),目的是為了拉攏韓信,因?yàn)楫?dāng)時(shí)楚漢爭霸,劉邦需要韓信的力量。 蕭何對劉邦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不僅為劉邦跑腿還向劉邦舉薦了韓信這樣以一頂百的人才。但是劉邦對蕭何也不過如此。 楚漢戰(zhàn)爭時(shí),蕭何留守關(guān)中,使關(guān)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zhàn),對劉邦戰(zhàn)勝項(xiàng)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后來劉邦當(dāng)皇帝后,蕭何又幫助劉邦處理政務(wù),還想?yún)f(xié)助劉邦鏟除異姓王,比如韓信。 但是如此精明的人,自然惹劉邦很不痛快。于是蕭何便自己毀壞名聲,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后回到京城,許多人告狀,蕭何強(qiáng)買田宅。 蕭何去宮里拜訪劉邦時(shí),劉邦生氣的讓他自己去平息民憤吧!后來蕭何如法炮制,雖然名聲受損,但是自己的地位卻一直很牢固, 最后就是張良,不僅居功不自傲,而且每當(dāng)大事爭論不下或者出現(xiàn)危機(jī)的時(shí)候,劉邦總是要聽取張良的意見。留宿秦宮,鴻門宴等都是張良的謀略。若不是如此,劉邦也不會(huì)這么"命好"。 張良之所以是三位大臣中余生最好的,就在于智慧過人,他是謀圣。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張良不居功自傲,這一點(diǎn)使得劉邦最放心。 張良雖然出身貴族,但他深知自己沒有領(lǐng)袖的氣質(zhì),所以,一心只做謀士。而且劉邦當(dāng)皇帝后,張良選擇一種黃老生活,不參與任何事件。 歷史總令人感到諷刺,韓信急于成功太看重名利,最好慘死;蕭何由于太聰明不得不收斂自己的鋒芒;而只有無所求無所欲的張良得此善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