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煙臺故事丨甲骨文之父

 gudian386 2021-10-18

王懿榮(1845年—1900年),字正儒、廉生,號養(yǎng)潛居士、直廬花衣,山東福山縣(今福山區(qū))古現(xiàn)人,清末著名金石學家、愛國志士。

王懿榮幼承家學,1880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曾三任國子監(jiān)祭酒(古代朝廷官職之一——清朝國子監(jiān)系朝廷最高學府,總管全國各類官學;祭酒為國子監(jiān)主管官);潛心金石之學,著有《漢石存目》《六朝存石目》《天壤閣雜記》等三十余種金石學研究著作,1899年,首先發(fā)現(xiàn)甲骨文,將漢字歷史上溯至殷商時代,系甲骨文研究奠基人;投筆從戎,1900年,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負責保衛(wèi)京城,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偕夫人、長兒媳投井殉國,謚號“文敏”。

名門望族——仕宦世家 著述綿綿

明清時期,福山產(chǎn)生了一大批通過科舉入仕的地方文化精英,其中,進士75人、舉人273人,形成了一些仕宦世家、文化世家,家族聲譽延續(xù)幾百年。福山名門望族文化及其代表人物的出現(xiàn),得益于明清時期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當?shù)厣詈竦奈幕逃滋N,同樣,這些家族文化及其代表人物又對福山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也使福山優(yōu)秀的地域文化得到豐富、傳承和發(fā)展,使之走出膠東,擴大了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王懿榮家族及其代表人物,是這些家族及其代表人物的典型代表。

扎根福山,枝繁葉茂。

王懿榮,福山一世先祖王忠,原籍云南,明朝洪武初年任山東登寧鹽場大使,卜居古現(xiàn)河北村。據(jù)《王氏家譜》記載:“王忠,云南大理府云南縣(祥云)云南鎮(zhèn)雞頭村人。任邑之登寧鹽場鹽課大使。居古現(xiàn)集之河北村。舊有王姓數(shù)百家,與人同處,遂隸孫夼社一甲。娶邱氏,子一云。卒葬于西北原之陽。三傳,而明經(jīng)入仕版游庠者,代不乏人。七八傳,相繼登甲榜,膺顯要,至今不衰?!?/p>

河北村北臨黃海,西依磁山,南擁黃金河,東連牟子國故城。這里山麓林木蔥籠,遍山果樹累累,廣闊平原為米糧之倉,沿海水產(chǎn)豐富。王忠管理沿海10州縣鹽務,對此地十分熟悉,致仕后定居于此。王忠百年后,明廷敇授其為七品承事郎。

古現(xiàn)王懿榮家族為明清時期世代官宦的書香之家,“列翰林者先后五代(6人)”。可謂科第綿長,在福山乃至膠東的歷史上,史無前例。王懿榮一族出任尚書、侍郎、總督、巡撫、布政使、祭酒、按察使、知府、知州、知縣等多達140余人,他們大多為官清廉,遵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勤政為民思想。

王懿榮家族自福山一世始祖王忠以來,家和族興,詩書繼世,靠著勤奮與才智迅速崛起,“歷600余年,凡二十余世,猶如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繁衍生息,所蔭成林?!?被世人稱贊為“名門望族,科第繼世、著述綿綿,天眷其后、世澤蟬聯(lián)。”

儒學傳家,科第繼世。

王懿榮家族福山二世祖以來,儒學持家,科第取仕,有督撫3人,翰林6人,二甲進士8人,三甲進士17人,武進士2人,舉人38人,武舉5人,貢生58人,庠生357人。其中著名仕官有:

二世祖王云,以歲貢生出仕知縣。

三世祖王俊,官至山西文水縣知縣。

四世祖王綸,官至知縣。

五世祖王錦,敕禮部儒官。

七世祖王久任,任山西文水縣主簿時,明神宗派宦官開采銀礦,其奉命管理礦事務。

八世祖王允諧,福山王懿榮家族第一位進士,授大理寺觀政,遷甘肅成縣知縣。

九世祖王三錫、王慎言兄弟,王三錫武進士,授官直隸昌平道中軍守備;王慎言武進士,授京師錦衣衛(wèi)百戶官。

九世祖王騭,進士,授督察院觀政,改授四川松威道。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擢江西巡撫,又晉升閩浙總督、戶部尚書。

十世祖王 ,以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按例注籍。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授云南云龍州知州。1730年(清雍正八年),遷京師順天府知府,后又擢升光祿寺卿、太常寺卿。1737年(清乾隆二年),擢大理寺卿。

十一世祖王從繩,武舉,授直隸宣化鎮(zhèn)右營游擊,升山西老營左營參將。1738年(清乾隆三年),遷安徽六安參將。

十一世祖王檢,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擢為甘肅涼莊道。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擢通永河道總督。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擢升為湖廣總督,同年,又遷任廣東巡撫,逝后賜太少保,謚號“文勤”。

十二世祖王顯緒,進士,授吏部文選司主事,又擢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任甘肅平?jīng)鲋荩轿髦彪`、安徽按察使,可謂三任臬臺。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應邀參加了乾隆帝的千叟宴。

十二世祖王燕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旋又擢日講起居注官。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擢太子府右春坊右贊善官。后又擢翰林院侍讀、侍講。

十二世祖王啟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擢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署兵部給事中。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外放河南開封知府,后又擢開封、陳州、許昌道臺。

十三世祖王森長,進士,官至同州知府。

十四世祖王兆琛,即王懿榮祖父。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總纂官。1827年(清道光七年),擢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擢四川布政使。次年,擢山西巡撫,成為王懿榮家族第三位封疆大使。

十五世祖王秉燮,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十五世祖王祖源,即王懿榮父親。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考取乙酉科拔貢,朝考一等,候選教諭。1856年(清咸豐六年),授兵部主事。1859年(清咸豐九年),奉旨返鄉(xiāng)籌辦登州團練,次年,奉旨回京,擢升兵部員外郎官。1865年(清同治四年),外放四川龍安府知府、遷成都知府。1883年(清光緒九年),擢四川按察使。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抱病東歸,次年病逝,朝廷誥授正二品資政大夫封典。

著書立說,享譽海內(nèi)。

王懿榮家族不但世代為官,而且是詩書傳家著書立說的世家,其先輩們,熟讀經(jīng)史,學問淵博,多有著述行世。這些家族精英的著作,對福山文化教育產(chǎn)生重大作用,有的在福山文化史上,甚至全省、全國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其中傳世著作有:

八世祖王道增,《福山縣志稿·王道增傳》載:“一生內(nèi)無匿情,外無諱事,見義勇為,敦得不怠。”其終生學習《左傳》,著有《左傳批注》等。

九世祖王騭,致仕后,為后代立下了“志仁擇死地,臨危忌沉吟”“有子能文何必貴,為官致富不如貧”的家訓。著有《養(yǎng)素堂文集》《義圃傳家集》《大司農(nóng)奏疏》等。

十世祖王 ,著有《王太常集》《王太常詩集》等。

十一世祖王柔,少年從同縣進士劉元聲學習經(jīng)史,深得其奧旨,“行文有奇氣”,深受登州學正陳恂賞識。著有《東牟奏議》等。

十一世祖王杲,據(jù)《福山縣志稿》載:“離任時,吏畏民懷,百姓多攀授不忍別,赴送者動數(shù)十里不絕?!蓖砟陿O喜歡創(chuàng)作筆記小說,將其看到、聽到軼聞逸事,搜集整理,編成故事,取名《秋燈叢話》十八卷。

十一世祖王檢,著有《西園奏疏》《西園詩集》等。

十二世祖王希旦,著有《炳東文集》等。

十二世祖王善塏,1796年(清嘉慶元年)外放云南省澄江府知府,期間,游歷祖國大好河山,著有《滇南詩抄》等。

十三世祖王厚慶,著有《蕢山房詩集》等。

十三世祖王延慶,著有《周公年表》《學豐齋詩抄》《聊齋注解》等。

十四世祖王余晉,著有《靜香移屋試帖》《靜香移屋詩集》《周易證象朝聞》《古雪堂文集》《古雪堂詩集》《求六軒文稿》等。

十四世祖王余英,曾帶頭捐俸,修繕岳麓書院,在書院講學。著有《四書求是》《鏡山草堂四書文集》《鏡山草堂詩集》等。

十四世祖王兆琛,著有《正俗備用字解》《重韻辨義》《御史奏議》《巡撫奏議》《眄堂書屋集》等。

十五世祖王延慶,晚年致仕后,以“小示現(xiàn)山人”自號著書立說,著有《史澤子氏譯史年表》《周公年表》《學豐齋文集》《時文左文胎產(chǎn)心法》《聊齋注解》《醫(yī)書》等。

十五世祖王德瑛,《福山縣志稿》載:“歷任河南扶溝、舞陽、安陽三縣宰,臨治寬大,理訟平允,拔俊才,恤孤貧,完國稅,無苛求。遇差遺無派累。三任知縣,所至有政聲。著述甚多,均載藝文志?!敝小渡徥募贰渡徥娂返?。

十五世祖王祖源,一生酷愛金石,以道德文章著稱。其編著書籍甚豐,著有《判花軒集》《急就篇直言》《爾雅直言》等,統(tǒng)編于《天壤閣叢書》。

傳承家學——發(fā)現(xiàn)甲骨文第一人

王懿榮秉承家傳、好古嗜學,對金石文字研究數(shù)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每有所得,雖“典衣”“傾家”在所不惜,自稱“好古成魔”,有“書癡”“墨癡”之稱。其金石文字著作,在當時產(chǎn)生較大影響,有些還成為金石文字學工具書典籍。

王懿榮在學術(shù)上的最大成就是發(fā)現(xiàn)甲骨文。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研究,重新確定了殷商歷史,將中國文明上溯千年,并引發(fā)了殷商文明的發(fā)掘與探索,使現(xiàn)代考古學在中國生根發(fā)芽,對中國考古學史,甚至世界考古學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幼承家傳,少年神童。

1845年7月12日(清道光二十五年農(nóng)歷六月八日),王懿榮出生在山東福山縣古現(xiàn)“太史第”高大房屋里。按族譜排名貽榘,祖父王兆琛則為其取名王懿榮。懿榮二字,取自《東京賦》:“東京之懿未罄,令彰于邦國,每欽忠懿”;《魏書·南安王楨傳》:“懿范也”;陶淵明曰:“草榮識節(jié)和”“欣欣向榮也,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系王懿榮家族第十六世孫。由此可見,王懿榮祖父為其取的名字,既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又寄予了深切的傳承家學厚望。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王懿榮5周歲,開始接受正規(guī)家教,在本族長房房舍“有棣堂”讀書。王懿榮啟蒙老師是其外叔祖謝斅之,后又拜母舅謝煥韶等人為師。謝氏也是當時福山望族,原籍安徽宣城,始祖謝魁一在登州千戶所任小旗官,明洪武初,調(diào)防登州衛(wèi)福山備御千戶所,遂隸福山籍,以謝乃實、謝乃果兄弟一榜雙進士,謝氏共考取進士6人。

王懿榮母親是謝乃實玄孫女、謝牧之女兒。謝牧之,福山西關(guān)村人,官至虎門、澳門同知。王懿榮母親知書達理,深明大義,對王懿榮家教十分嚴格,在王懿榮牙牙學語時就教王懿榮背《三字經(jīng)》《百家姓》《唐詩三百首》,稍長又督促其學《千字文》《三千字文》《幼學瓊林》《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書籍。王懿榮在母親及老師的教育下,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吟詩作對,才思敏捷,據(jù)《福山縣志稿》記載:“有過目不忘之譽,時譽神童?!?/p>

正當王懿榮學業(yè)有進之時,王家突遭變故,祖父王兆琛在山西巡撫任上,獲罪遺戍新疆,家產(chǎn)被抄,家道從此中落。此時,王懿榮已記事,親眼目睹了家庭的突變,世態(tài)炎涼,在其幼小心靈打下了深深烙印。據(jù)李寶嘉《南亭筆記》記載:“王廉生祭酒,官翰林二十年,喜金石書畫,一貧如洗,典衣絕糧不顧也。書法雄健盡脫楷氣。性耿介,好詼諧,動輒玩世,使酒罵座,同官均側(cè)目,有'東怪’之稱?!蓖踯矘s耿介怪癖的性格無不與童年的家庭遭遇有著密切關(guān)系。

1859年(清咸豐九年),王懿榮隨母進京,與時任兵部主事的父親團聚。這期間,王懿榮先后受業(yè)于表伯張恩煦先生。張恩煦當時在京讀書應試,義不容辭擔負起王懿榮的學業(yè)。其授王懿榮《朱柏格言》《增廣賢文》等。

1860年(清咸豐十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王懿榮父親王祖源奉旨回家鄉(xiāng)登州辦團練,王懿榮隨之到濟南,就讀于濟南濼源書院,深受當時遭貶的咸豐八大臣之一書院山長匡源賞識。王懿榮在濼源書院成績優(yōu)異,肄業(yè)回京。又拜禮部員外郎周悅讓為師。周悅讓經(jīng)學造詣很深,被稱為經(jīng)學大師。師徒二人性情相投,又有同郡之誼。其對王懿榮學業(yè)、入仕、思想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據(jù)《福山縣志稿》記載:“懿榮幼承家學,不屑于章句、帖括?!睂?jīng)史、義理、訓詁、辭章、韻學,無不深入研究。

金石之學,備受推崇。

1862年(清同治元年)秋,王懿榮參加順天鄉(xiāng)試。其第一次參加鄉(xiāng)試,以深厚的經(jīng)學功底,極用心作好八股文試帖詩,答卷呈上后,很快引起考官注意。考官許其光,翰林院資深編修,閱讀了王懿榮的卷子,以為是“奇文”,以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名推薦給主考官,結(jié)果未被主考官認同。

王懿榮第一次科考失敗并沒有傷心,而是把精力和興趣都放在金石文字考據(jù)與收藏方面。與其往來密切的都是當時著名學者、金石名家,如陳介祺、趙之謙、潘祖蔭、吳大澂、李佐賢、胡澍、繆荃孫、王瑾、張之洞、張佩綸、鮑康等,甚至與身居高位的李鴻藻、翁同龢亦交往頗深。其中,王懿榮與陳介祺往來最為密切。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王懿榮28周歲,而陳介祺60周歲,都愛好金石文字,學術(shù)交流把他們相互吸引串在一起,二人的交往在當時的金石界堪稱佳話。王懿榮與陳介祺是晚清時代具有獨特貢獻的兩位金石學家。在王懿榮與陳介祺十二年交往的書函中,目前可考共有七八十余封,其中,談論金石約有六十余封,千字以上的就有20余封,最多者洋洋三千字,實是一篇篇學術(shù)論文。他們討論治學方法與途徑,縱橫古今,宏論博述,涉及面廣,通過“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探討金石領(lǐng)域的義理和規(guī)律,即以“理”究源,衡以學術(shù),堅決反對主觀臆斷和猜測的學術(shù)觀點。

期間,王懿榮還與潘祖蔭、吳大澂、李佐賢、胡義贊、趙之謙等多人討論金石,撰寫了許多金石研究方面的學術(shù)著作:《南北朝存石目》《漢石存目》《說郘鐘》《說匽侯鼎》《說齊子中姜鎛》《說釿》等。

首先發(fā)現(xiàn),甲骨文字。

王懿榮在金石學研究上連獲豐收,然而其在科舉之路卻接連失利,17年中參加鄉(xiāng)試7次,除同治十二年中副榜(貢)第一名外,其余6次均名落孫山。金石研究并沒有給王懿榮家族帶來振興和榮耀,于是其收心靜坐寒窗之下,精心準備迎接能夠改變其命運的鄉(xiāng)試。

1879年(清光緒五年),王懿榮終以飽讀詩書、才華出眾,在第八次鄉(xiāng)試中考取舉人。次年,其又參加會試、殿試考取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成為王懿榮家族第五位翰林。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王懿榮在多次任考官期間,參加御史考試,欽取第一名,為記名御史,晉升為翰林院侍講。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王懿榮參加“京察”被列為一等,以道員記名,任命為南書房行走,旋又補漢日講起居官。一個月后,王懿榮又被擢升為國子監(jiān)祭酒。是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次年,王懿榮奉旨回鄉(xiāng)辦團練,中日議和后,王懿榮又返京補國子監(jiān)祭酒,是為二任祭酒。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王懿榮母親病故,丁憂三年。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王懿榮服闋后第三次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又因兼任《會典》館總纂,頭頂正二品頂戴。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盛夏時節(jié),王懿榮勤勉王事、過于勞累,終于病倒,太醫(yī)診斷為重傷寒。家人持藥方到宣武門外鶴年堂抓藥。藥抓回來,王懿榮發(fā)現(xiàn)有一味叫龍骨的藥里有幾片大拇指般的骨頭上刻有清晰類似篆籀的刻畫。翌日,王懿榮不顧病體,前往鶴年堂,說明來意,并再三囑咐藥店掌柜,以后再有送龍骨者千萬不要搗碎,一定代為收藏。臨走時,留下一錠銀子,作為定金。是年秋,山東濰縣古董商人范維卿,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收購了一批甲骨,其精選了12片,來到北京,經(jīng)藥店掌柜引薦,來到王府。王懿榮見范維卿等人送來大片甲骨,分外高興,告訴范維卿,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王懿榮用一片二兩銀子的天價全部收下。臨行前,王懿榮為范維卿寫了一副對聯(lián):“農(nóng)事漸興人滿野,霜寒初重雁橫空?!北本Q年堂至今還掛著王懿榮畫像及王懿榮抓龍骨發(fā)現(xiàn)甲骨文的經(jīng)過。

中國信史,提升千年。

中國傳統(tǒng)學術(shù)中蔚為大觀的金石學,在西方考古學理論的影響下,其研究內(nèi)容、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方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古物研究范圍擴大;品類趨于專業(yè)化。王懿榮自1899年發(fā)現(xiàn)甲骨文以來,相繼出現(xiàn)的研究甲骨文著作出版,標志著甲骨文走向中國學術(shù)界創(chuàng)立甲骨文科的開始。之后,又經(jīng)過學者們的努力,甲骨學研究經(jīng)歷了說文字、斷句讀的階段,把甲骨文研究從著錄到考釋,把甲骨學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同時,也標志著從“文字時期”進入“史料時期”。

正是由于王懿榮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才有后來大量的收藏甲骨,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實物和史料;才有了對中國古文字更新的認識和研究,使中國古文字更加古老和完善;才有了一脈相承的完整文字體系;才有了文字的起源,結(jié)束了“小學”及《說文解字》文字意義上的使命;才有了中國上古三代的歷史史料,使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更加完整,更加具體,更加豐富地展現(xiàn)在世界面前。

甲骨文的確認,不僅震驚了中國,而且也震驚了世界,使中國歷史學、古文字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領(lǐng)域,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考古學,并在古代科學研究上也有重大意義。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需何等膽識和眼力,沒有深厚的金石文字學功力和鑒定能力是難以確認的。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一掃當時學術(shù)界對夏商周三代歷史的疑古之風,為開拓我國考古學、歷史學、殷商學以及夏商周三代斷代史起著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

王懿榮從中藥“龍骨”中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從而開始秘密收集,所得甲骨約1600余片。其門生劉鶚將其收集和自己收集的甲骨選拓1085件,編成《鐵云藏龜》一書,這是中國著錄甲骨文的第一部專著。研究證明,商代甲骨文使?jié)h字進入成熟期文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字體系,共約有5000多個單字,已顯示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形聲、轉(zhuǎn)注等六種構(gòu)字原則,而且“主語—謂語—賓語”的語序已基本固定。

王懿榮作為甲骨文首先發(fā)現(xiàn)者、收藏者、斷代者,其功績永載史冊。

投筆從戎——保家衛(wèi)國 壯烈赴義

王懿榮既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學家,又是杰出的愛國主義者。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其奉旨回膠東故里,籌辦團練拒敵。八國聯(lián)軍進犯北京,又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負責保衛(wèi)京城,城破,偕夫人、長兒媳投井殉國,成為一名名垂青史的愛國主義者,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尊敬。

回籍山東,籌辦團練。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王懿榮看到國家內(nèi)憂外患,而慈禧仍大操大辦“萬壽慶典”,即毅然上書《吁請暫停點景但行朝賀疏》。此疏一上,滿朝為之變色。當時許多朝臣都為籌辦慶典去討好慈禧,想不到王懿榮卻反其道而行之,與王懿榮交厚的友人都為其捏了一把汗。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本軍隊由朝鮮半島打到遼東半島,又由遼東半島打到山東半島。王懿榮看到戰(zhàn)火蔓延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心急如焚,愁慮彷徨,寢食俱廢。其又給光緒皇帝上疏請求回籍興辦團練,以御倭寇。

光緒皇帝采納了王懿榮的意見,任命其為山東團練大臣,命兵部“刊該關(guān)防,并請發(fā)給勘金”,著戶部借支銀2000兩,以作籌備之需費用。

3月9日,王懿榮經(jīng)過長途跋涉,在萊州府會見了山東巡撫李秉衡,至此才知道北洋水師已全軍覆滅,威海已經(jīng)失陷,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北洋護軍統(tǒng)領(lǐng)張文宣、陸軍統(tǒng)領(lǐng)戴宗騫等,已全部殉國。王懿榮忍住悲痛,不顧沿途勞頓,立即與李秉衡商談布防及巡視團練事宜。

3月22日,王懿榮一行來到了黃縣。黃縣團練總局董事候選知縣山民、四品銜候補員外郎丁世常等人向其匯報了黃縣團練組建、訓練、巡查、值勤、籌款、開支等事項。王懿榮聽了匯報,認為黃縣是登州府辦團練行動快、組建實、范圍廣的好縣,“辦團練認真扎實為全郡第一”。

3月25日,王懿榮在黃縣檢閱團練隊伍操練之后,甚為滿意。即起程赴府治蓬萊。次日,王懿榮視察了登州蓬萊閣炮臺,表彰了日前提督夏辛酉親自率守軍向三艘日艦發(fā)炮轟擊,使日“吉野艦受創(chuàng),急回旋掛白旗后逃遁”的抗戰(zhàn)事跡,親筆題寫了《鄆城夏公印辛酉字庚堂德公碑》。

王懿榮巡視10縣團練,也看到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指出:登州原有團練,“因而不練,不如不團”,“無糧無餉”只是徒有虛名。因此,其建議“以城防勇例,濟以資糧銀,月二兩錢,一旦寇王,率眾登陴,以守為戰(zhàn)”。為了使團練具備一定規(guī)模,其又提出每縣至少須500人,不足以別縣補之,再不足以招募萊青一帶補之?!笆h合有5000人編成10營之數(shù)”,使其分扎于10屬之間,平時逐漸更替交換,使之各與鄉(xiāng)團相互演習,聯(lián)絡一氣,擴大聲勢,以壯其志。如倭寇沿海來襲,每使200人,合鄉(xiāng)團共守一城,“以明指揮防御,蓋不能戰(zhàn)者亦不知守。其可以率3000人,和尾隨大軍之后”,為之接運糧草,或截擊敗寇之余,以之奪糧斷道,其平時熟本地山川險要,或扼堤岸,或出偏師,以補大軍所不足。

正當王懿榮指揮團練奮勇殺敵之時,朝廷卻派李鴻章在日本馬關(guān),代表清政府在《馬關(guān)條約》上簽了字,把中華民族若干利益出賣給了日本軍國主義。

王懿榮聞聽,義憤填膺,日夜不能寐,仰天長嘆寫下絕句:豈有雄心輒請纓?念家山破自魂驚。歸來整旅蝦類散,五夜猶聞匣劍鳴。

5月17日,王懿榮接到朝廷上諭:“和議已定,勿庸招募,著即回京供職。欽此?!蓖踯矘s此舉,在當時貪腐成風的晚清官場上確實獨樹一幟,難能可貴。然而,轟轟烈烈的辦團練之舉,頃刻煙飛云散了。

保衛(wèi)京城,以身殉國。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5月,八國聯(lián)軍由天津向北京進犯。6月17日,朝廷上諭:著兵部侍郎李端遇、王懿榮為京師團練大臣,辦理京師團練事宜。王懿榮接到圣旨,仰天長嘯:“此天與我以死所也!”其明白為國殉難的時候到了。保衛(wèi)京城責任十分重大,在這個時刻偏偏李端遇又患病了,重擔就落在王懿榮一個人身上。王懿榮起五更爬半夜籌劃團練事宜,輪流值日巡邏城際,嚴陣以待,隨時迎擊來犯之敵。

王懿榮身為京師團練大臣卻沒有軍事指揮權(quán),下屬千余人,半是老弱殘兵,而且缺乏武器,在敵人的洋槍、洋炮下形同虛設。王懿榮在極其艱難條件下,仍日夜操勞,“往往夜晚漏三下,未即就眠,心力交瘁,殆難言喻”。其操練兵馬,準備抵抗八國聯(lián)軍,一旦兵敗城破,決心赴難與京師共存亡。此時八國聯(lián)軍各國陸續(xù)增兵,已達到2萬余人。

王懿榮在錫拉胡同11號住宅,第二個院落有一個小花園,花園中心栽有一棵高大的楓樹,楓樹下有一口深井,平素為安全起見,王懿榮叫家人在井口上放了一塊大橫石,并請石匠為井做了一個圍欄。當八國聯(lián)軍占領(lǐng)大沽口炮臺的消息傳到北京,王懿榮預感到時局愈發(fā)嚴重了。其親率仆人將井淘深,面對這口老井,意味深長地對家人說:“此吾之止水也?!边@是告訴家人,一旦城破之日,這口井將是其最后的歸宿。

王懿榮雖做了死的打算,但仍舊每日到團練局率兵勇巡邏城防,并四處購置武器,以應不測。

8月4日,八國聯(lián)軍由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犯。沿途,北倉楊村清兵防線被很快擊破。清軍守將宋慶、馬玉昆率部節(jié)節(jié)后退。這時,新任幫辦武衛(wèi)事務大臣李秉衡臨危受命,奉旨迎敵。次日,八國聯(lián)軍兵力倍增,而朝廷仍無援兵,通州失陷,北京就暴露于八國聯(lián)軍之前。

8月13日,八國聯(lián)軍3萬余人,在通州燒殺搶掠之后,直逼北京,先是圍攻齊化門、東直門、廣渠門等。此時,王懿榮親臨東直門、朝陽門組織指揮清軍抵抗敵軍。攻打兩門的日本、俄國軍隊用大炮轟開了城墻,到晚上九時,東直門、朝陽門皆破。王懿榮被部屬強送回家中。

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倉惶出逃。夜半,王懿榮徘徊于庭院,門外不斷傳來槍炮聲和百姓慘叫聲。當其得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已逃出了京城時,仰天長嘆:“吾可以死矣!”然后,面向北方,跪在地上,大呼:“皇上,您多保重!是臣無能使您飽受恥辱……”此時,大街小巷,百姓扶老攜幼,狂奔亂跑。八國聯(lián)軍攻進入北京城。王懿榮感到自己不能再茍安于世了,對家人說:“吾義不可茍生!”其不愿做亡國奴,決意以身殉國。其用楷書寫下絕命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為近之?!?末署“京師團練大臣國子監(jiān)酒南書房翰林王懿榮”。然后吞金、服毒,兩次未死,其再也不能等待,令家人將井石挪開,準備投井。眾仆人“環(huán)跽而勸”,王懿榮厲斥之。王懿榮仰天大笑曰:“有義仆搶出小主人,此為義也,吾家可謂忠孝節(jié)義俱全,死而無憾!”言罷,隨即縱身跳入井中,夫人、長兒媳也相繼投井壯烈殉國。王懿榮時年55周歲。

8月25日,禮部侍郎張英麟,籌銀70余兩,置辦了3口薄棺,親率國子監(jiān)諸生到王懿榮府邸,由國子監(jiān)學政王伯恭、監(jiān)生王杜松等率諸生,將王懿榮暨夫人、長兒媳尸體從井中撈出,史料記載,“三人面容如新”,眾人將他們裝殮,淺葬于花園空地。一個月后,道臺王瑾與侍郎張翼又把王懿榮等三人的靈柩運入城寶應寺義園內(nèi)暫厝。

10月30日,內(nèi)閣抄奉上諭:“二品銜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敦品績學,持躬清正,侍從南齋,迭承恩眷。平日夙懷忠義,恩濟時艱。本年七月間,臨難捐軀,從容就義。洵然大節(jié)凜然,加恩著追贈侍郎銜、照侍郎例賜恤。其妻謝氏及其長子妻張氏亦同殉難,忠烈孝義萃于一門。允宜特別予以褒揚,以彰貞節(jié)。王謝氏、王張氏均著其旌表。長孫王福坤著服闕后,以主事分部行走。尋予謚'文敏’,欽此?!?/p>

愛國精神,可歌可泣。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2月,王懿榮次子王崇烈,由寶應寺義園將父母及大嫂靈樞啟運回故里,由天津經(jīng)海路抵煙臺碼頭,然后運至福山古現(xiàn)北頂嶺安葬。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王崇烈奉旨在北京錫拉胡同11號王懿榮故居,建家祠奉祀。

正在京城述職的湖廣總督張之洞題寫:“福山王文敏家祠”。

順天府知府陳璧題寫了楹聯(lián):

“率諸生以時習禮,君隆祀典,臥重儒行,庠心講學術(shù)。且幸文章宗工,政事名族,金石通家,春酒一尊瞻遺像。

憶圣駕蒙難出巡,我悍牧圉,公守社稷,淚筆寫奏稿??蓱z父子盡節(jié),夫妻捐軀,兒媳從井,秋風七月葬忠魂。”

陳璧在井旁筑一精致磚亭,豎一碑,上鐫“福山王文敏公殉節(jié)處”九個大字。

光緒皇帝題寫祭文碑一塊,后又有宣統(tǒng)皇帝題寫祭文碑一塊。

此后,國史《清史稿》《國史館》為王懿榮立傳。

1983年第四期《紅旗》雜志評論員文章《從愛國主義到共產(chǎn)主義》一文指出:“王懿榮為向外國侵略者表示抗議,不惜墜井自盡,顯示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

1989年,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90周年之際,為紀念其愛國精神,山東省文物局、福山區(qū)政府在福山城里街道中心古建筑群里建立“王懿榮紀念館”。

1995年,王懿榮紀念館被山東省文化廳、文物局命名為“山東省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

1997年,王懿榮紀念館被煙臺市委、市政府命名為“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100周年之際,煙臺市委、市政府舉行大型國際研討會暨王懿榮紀念館新館遷址儀式,新館遷至福山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區(qū)“大成?!迸f址。

2012年,全國唯一的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在福山成立。

2014年,福山區(qū)委、區(qū)政府在福山青龍山南側(cè)建設王懿榮廣場暨文博苑,將王懿榮紀念館遷入其中。

2020年,王懿榮被評為“煙臺市十大歷史名人”之九(按歷史年代排序)。

編輯:宋志剛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