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溫病條辨》卷一上焦篇補秋燥勝氣論。 【配方組成】蘇葉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殼甘草生姜大棗去核橘皮杏仁 【用法】水煎服或散服。 ![]() 【作用與功效】散寒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稀痰,鼻塞,咽塞,脈弦。 【方解】本證因涼燥傷肺所致,故用蘇葉發(fā)表散邪,杏仁苦溫降氣止咳,前胡散邪降氣化痰,桔梗、枳殼理氣寬胸,半夏、陳皮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以助解表,甘草調(diào)和諸藥。方中藥物多辛苦溫之品,以達到辛散、苦降、溫通之效,故屬于“苦溫甘辛法”。 【驗案精選】 1.風寒咳嗽(支氣管炎)李某,女性,10歲,平素易感冒,2010年9月25日初診。患者于10天前不慎著涼后出現(xiàn)咳嗽頻作,咯痰色白,咽癢,鼻塞流涕,納差,口服抗炎、止咳藥,療效不佳,X片診斷為支氣管炎,在外院輸液(藥名不詳)等治療未見好轉(zhuǎn)。就診時咳嗽,咯痰色白,鼻塞流涕,舌淡紅,苔白膩,脈浮緊。檢查:咽充血(+),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少量中細濕啰音。證屬外感風寒、痰濕阻肺,治以疏風散寒、宣肺化痰。處方:杏仁、桔梗、前胡、茯苓、法半夏、陳皮、蘇葉(后下)、蛇床子、辛夷花、藿香各10g,甘草3g,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3次,每日1劑。3劑后鼻塞、流涕、消失,咳嗽咯痰減輕,遂于前方中去辛夷花,再進3劑諸癥若失。后以玉屏風散善后,隨訪半年未復發(fā)。[郭峰,何本陽.杏蘇散加減治療風寒咳嗽116例.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8):1318]。 ( 蛇床子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其性味與功效如下:
性味
- 味辛、苦,性溫,有小毒,歸腎經(jīng)。
功效
- 溫腎壯陽:可用于治療腎虛陽痿、宮冷不孕等,能幫助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相關(guān)癥狀。 ? - 燥濕殺蟲:對濕疹、疥癬等皮膚疾病有一定療效,能緩解皮膚瘙癢、燥濕止癢。 ? - 祛風止癢:可用于治療陰部瘙癢等,通過祛風燥濕起到止癢作用。
蛇床子在使用時需注意,多煎湯外洗或入丸散,陰虛火旺或下焦有濕熱者不宜使用,具體用藥需遵醫(yī)囑。 ) 2.哮喘(支氣管哮喘)劉某,女,38歲,1999年11月5日初診:咳嗽氣喘,喉中有痰鳴聲,已2年有余。患者自1997年初以來患哮喘病,每遇寒冷及天氣變化而加劇,西醫(yī)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屢用氨茶堿、博利康尼等西藥,僅能短期控制。近1月來咳嗽氣喘加重,痰多而清稀,喉間有哮鳴聲,胸悶氣短,形寒肢冷,面色暗淡,口渴喜熱飲,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浮滑。中醫(yī)診斷:哮喘。證屬:寒邪內(nèi)蘊,肺氣不宣,治以疏風散寒,佐以化痰定喘。方用杏蘇散加減。處方:杏仁10g,蘇葉10g,荊芥6g,桔梗6g,橘紅10g,半夏10g,浙貝15g,炒白芥子6g,炙紫菀15g,前胡6g,黃芩10g,炙百部10g,甘草2g,生姜5g,炙桑白皮10g,枳殼10g,6劑,水煎分服。1周后,咳嗽氣喘、胸悶明顯減輕,痰少而易咳出。原方加萊菔子、蘇子、款冬花各10g,繼續(xù)服用6劑,病告痊愈。隨訪1年未復發(fā)。[周金蘭.杏蘇散臨床應(yīng)用舉隅.光明中醫(yī),2002,17(3):60-61]。 3.頑固性蕁麻疹患者王某某,女,21歲。該患者全身皮膚反復出現(xiàn)淡紅色塊疹,奇癢異常,時輕時重,已持續(xù)4年之久。屢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無效。近日病情轉(zhuǎn)劇遂來我院就診,診得患者脈象弦緩,舌苔薄白,軀干及四肢皮膚有散在指蓋大或銅錢大不整形之大片扁平隆起,顏色淡紅,奇癢難忍,早、晚尤甚。我給以清熱涼血疏風之劑,方用:羌活、荊芥、防風、赤芍、黃芩、生地、苦參、薄荷、元參、丹皮、連翹、蒼術(shù)、地膚子、甘草等藥,連服10余劑,塊疹見消,奇癢減輕,但不久又反復加重,經(jīng)我多方治療,服藥月余效果仍不顯著?;颊邘缀跏バ判模煺埣腋盖氐聺檿\,家父通過仔細檢查,詳細詢問,詢知患者在每次出疹前則咳嗽、咽癢、胸緊,疹出后則咳嗽、咽癢等癥狀消失,根據(jù)這些癥狀家父給以杏蘇散加味治之,方用:杏仁、蘇葉、枳殼、半夏、陳皮、茯苓、前胡、防風各10g,麻黃、甘草各6g。服上方4劑后,患者全身皮膚塊疹完全消退,奇癢已止,咳嗽、咽癢等癥亦消除,本著效不更方之義,又以原方續(xù)服4劑,數(shù)年頑疾竟霍然而愈。[秦艷梅.加味杏蘇散治愈頑固性蕁麻疹1例.江西中醫(yī)藥,1994,25(增刊):33]。 【臨床應(yīng)用與醫(yī)案】 喉源性咳嗽總有效率97.3%,藥用:紫蘇、苦杏仁、紫菀、款冬花、前胡、龍俐葉各15g,桑白皮、羅漢果各20g,芒果核30g,法半夏、木蝴蝶、桔梗各10g,胖大海、甘草各5g。治療12天。[周振強.杏蘇散加減治療喉源性咳嗽73例.新中醫(yī),2009,41(8):88-89]。 【藥理研究】 呼吸道粘膜保護杏蘇散能減低小鼠氣管纖毛運動、增加呼吸道黏液分 泌,對氣道產(chǎn)生保護作用。[丁建中,龔權(quán),張六通,等.杏蘇散對涼燥小鼠肺與腸道功能的影響.藥理與臨床,2006,22(3):20]。 【臨證提要】本方散寒潤燥、祛痰除濕、輕宣理肺,用于涼燥傷肺之咳嗽、鼻塞。風寒重者,加炙麻黃、桂枝;咳甚加紫菀、白前;痰稀白量多加制南星、萊菔子,氣急加款冬花、旋覆花。吳鞠通加減法:“無汗脈弦甚,或緊者,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蘇葉、羌活,加蘇梗。兼泄瀉腹?jié)M者,加蒼術(shù)、厚樸。頭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熱甚加黃芩,泄瀉腹?jié)M者不用?!?/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