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代,村里的老大夫告誡我說:“耳鳴不過就是一坨痰而已?!遍_始我以為他不過是江湖郎中的隨口一說,沒想到我才是那沒眼的判官。 65年的時候我再次被派往大涼山支醫(yī),可能是我年輕體力好,也可能是我需要好好的鍛煉。但是卻不得不說,我的中醫(yī)就是在祖國的萬里河山大江南北學習時間出來的。 雖然不是集百家之所長,但是確實是學了不少人的,雖然他們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老農或者是郎中,但是反而就是他們讓我對中醫(yī)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懷。 大涼山別說是那個時候,就是在零幾年的時候大涼山依然是一個很貧苦的地方,那里的人幾乎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 村子里有一位老婆婆,當時她都有近70歲了,村子里有近百口人一半都用過她的草藥治過病,我也經常去它那里取經學習。 有天早上起床,我剛要出門采藥,就來了一位村民,說自己好像得了大病,耳朵里總是不停的在響,一會是有人說話,一會又是轟隆隆的聲音,之前的大夫開過一次補腎的藥但是沒有什么效果。 這就讓我想起了老大夫說的:耳鳴不過是一坨痰而已。于是擬方:升麻,柴胡,石菖蒲,蘇子,天竺黃,麻黃,杏仁,路路通,山藥,甘草。 果然三副藥后他的耳鳴大大減輕,之后我把藥量做了加減太調整之后讓他再用14劑。諸癥息平,隨訪也未曾復發(fā)過。 其實行醫(yī)這么多年,他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只是當時老大夫說的話我沒有放在心上,以為他不過是江湖郎中的隨口一說而已。 首先他身體乏力疲勞,加上舌苔白膩,邊有齒痕,脈平。這些都符合脾虛而濕盛的表現。中醫(yī)里脾主運化,可以升清陽降痰濁,所謂的耳鳴就是因為脾虛痰濕久積導致的清陽不能 升,氣血不能上榮于耳而引發(fā)的耳鳴。 所以第一就先要調節(jié)氣機——升麻、柴胡、石菖蒲、天竺黃、麻黃、杏仁。 這里的升麻主要升舉和調節(jié)氣機,這味藥就像起重機一樣,可以把體內的清陽之氣一下子提起來,讓氣機達到循環(huán)的目的。 柴胡疏肝解郁,因為久病難免會有肝郁的情況,而且它還可以和升麻一起升舉陽氣,一起推動氣血上濡于耳。 石菖蒲氣芳香,《本經》記載石菖蒲能夠“開心孔……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其味辛氣香,能開竅醒神。另外還具有顯著的化濕醒脾開胃之功而且還可以安神。 麻黃、杏仁——一宣一降,調節(jié)肺的功能。宣則肺氣得以呼濁,降則肺氣得以吸清。 升降有序,水津得以敷布,氣機出入正常。配合升麻以調節(jié)氣機和輸布水液。 第二步化痰——天竺黃。 天竺黃——清熱豁痰,涼心定驚; 第三利水健脾——路路通、山藥。 路路通——利水行氣,寬中而止痛,通血脈。山藥——《本草綱目》認為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 因此這副藥主要以調暢氣機為主,再輔以化痰利水的藥使得痰去,氣機升降有序,所以耳鳴消失。 很多時候說腎開竅于耳但是經我臨床發(fā)現,很多患者從腎論治效果比較差,中醫(yī)源于經典理論,但是也不能被經典禁錮。 其實在以前這樣的病并不是很多,而且有醫(yī)術的人也不少,村里邊偶然碰到的一位老頭開的藥說不定都比現在某些穿著正兒八經的人開的藥有效。 我現在也是老頭的的年紀了,發(fā)現中醫(yī)走向沒落其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學醫(yī)的人已經沒有了那種為天地立命的心,有的只想著將現成的方子拿著去獲利,這樣下去中醫(yī)不沒落誰沒落? 誠然我只是老頭一個也無力改變,能做的就是寫好文章,看好病,傳播好中醫(yī)的精神,人到殘年,就如殘燭,雖然發(fā)不了熱,但是我還有點余光,想為每個患者點燃希望的余光。 |
|
|
來自: 昵稱4192532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