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晉大陸澤文化
1900年《倫敦新聞報》版畫,侵華的英軍印度裔士兵進入北京城水關門。水關又稱水竇、水門,是河道溝渠穿越城墻的通水口?!八P”這一地名在北京街巷名稱中較為普遍,多由“水關”這一特定設施及其地點引申而來。
1900年,北京南城墻與正陽門東水關(御河水關),八國聯(lián)軍從此處進入東交民巷。
1900年,北京南城墻與正陽門東水關(御河水關)。
1900年,從北京城墻外側看水關,水關上的木門和柵欄已經北拆毀。北內城有七座水關:1.德勝門西水關,2.東直門南水關,3.朝陽門南水關,4.崇文門東水關,5.正陽門東水關,6.正陽門西水關,7.宣武門西水關。七座水關中只有德勝門西水關是進水口,其余都是排水口。
1901年拍攝,被侵華的英軍印度裔士兵破壞的水關。外城共計三座水關:西便門東水關(外城進水口)、東便門西水關(外城進水口)和東便門東水關(內城、外城總排水口)。
1905年,北京左右水關門南側,門上立有英文匾額“WATER GATE”。
1905年,北京正陽門東水關,被擴建成“門”(由南向北拍攝)。
1905年,北京城,從六國飯店南望水關門和南御河橋。
清末立體照片,1905年,侵華的法軍,穿過北京水關城門,門上立有英文匾額“WATER GATE。

清末明信片,北京城墻水門前站崗的侵華日軍,北京前門街西珠市口利真洋行發(fā)行。

1910年,北京水關門和御河兩岸風光(由北向南拍攝)。

清末明信片,北京東交民巷御河水關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