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看以下幾條特征,是否符合你的情況:
如果你符合以上這幾條中的大部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討好型人格。 01 討好型人格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常常會擁有更融洽的社交關系圈。 討好型的本質,其實是利他。 優(yōu)先考慮別人的情緒,主動照顧對方的利益,這對于護士來說其實是一項優(yōu)勢。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和患者共情,體驗患者的情感和痛苦,并且對于患者的需求更加敏銳。 和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相處,也常常會感覺到更舒服。因為你的情緒總是會被照顧。 因為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不愿意和別人起沖突,所以哪怕你和他意見不合,他也不會直接提出反對建議,不會讓你在尷尬的局面中下不來臺。 而這些對于要游刃有余的處理護患關系的護士來說,簡直是得天獨厚的特質。 但是,擁有討好型人格,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有句話這么說,“你取悅了全世界,卻忘記了取悅你自己?!?/span> “我從來不敢拒絕護士長給我提的各種要求,有些我真的完不成,但我不知道怎么拒絕?!?/span> “我很怕自己因為做錯了事,讓科室同事不開心,也害怕自己說錯話,引起護患矛盾。我每天上班都感覺到心驚膽戰(zhàn)?!?/span> “領導不開心,我馬上就神經緊繃起來,害怕是自己的問題?!?/span> “哪怕我知道是科室里某些同事故事刁難我,但我也不敢說出來,我想讓身邊的每個人都能喜歡我,一定是我做的還不夠好?!?/span> 過度的“討好型人格”,會為自己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放低自尊,無法善待自己。事實上,也不能真正的“取悅”身邊的每一個人。 02 事實上,護士這個群體中,“討好型人格”確實占了很大的比例。 這并不是一個巧合,而是和傳統(tǒng)的護士形象認知,護士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環(huán)境,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 第一, 護士-人際關系依賴型工作 不可否認,護士想要單純的成為“技術專家”,而不依賴任何人際交往因素,其實是很難的。 它不像IT理工男,他們的工作對象是電腦,硬件或者軟件;但護士的服務對象,是人。 因此,人際關系必然是護理工作中,不能被忽視的重要因素。 從實習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和病人相處的好,談得來的實習護士,往往擁有更多的打針和其他操作的機會。 而那些不太會和病人相處溝通的實習生,很難有上手實踐的機會。 盡管現(xiàn)在護士也在朝著??品较蛞约凹毞诸I域發(fā)展,但是,無論我們的技術再專業(yè)尖端,實施對象最終,也都是人。 我們不斷提升自己專業(yè)性,其實目的就是為了更夠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優(yōu)質的健康服務及體驗。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擁有更好人際關系相處優(yōu)勢的護士,自然可以無形中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利益以及資源。 然而,正因如此,成為“老好人”,則成為了在人際關系建立中,看似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 護士-雜務處理專家 一家醫(yī)院的正常運轉,最離不開的,就是護士。 護士,就像是醫(yī)院的中央處理器,不僅是各個部門和各種職能工作人員的粘合劑,也是各種銜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力量。 病人-醫(yī)生 病人-檢驗科 病人-醫(yī)務科 科室-后勤部 科室-醫(yī)務部 科室-IT部 科室-藥房 … 在醫(yī)院里,所有的連接關系中間,都離不開護士。 除此以外,護士不僅要做好自己的護理本職工作,還要搞得定各種硬件設施。比如各種醫(yī)療設備、打印機、電腦、PDA、燈泡、水管、馬桶、空調、電視機… 以及各種軟件,比如電子病歷系統(tǒng),門診掛號系統(tǒng),出入院登記系統(tǒng)… 還要熟知全國各地醫(yī)保報銷流程、科室財務預算、醫(yī)院上上下下規(guī)定… 而這些瑣碎雜物的背后,是每一位病人和同事領導遇到麻煩時的抱怨,是每一次為了快速高效解決的溝通和美言。 這些工作要求護士,能迅速識別周圍所有人的需求,平緩每個人的焦慮,避免沖突和爭吵,最快速地解決所有的細枝末節(jié)的微小事務。 在這些瑣碎中,每個人都可以生氣,但護士不能。每個人都能有搞不定的問題,但護士不能。 第三, 護士-默默付出的奉獻者 哪怕做的好,大部分的護士都選擇站在背后,成為默默付出的那個人。 大家常說護士男女比例的問題,護理專業(yè)中女生居多,是因為大部分家長想讓女孩子選擇護理專業(yè),因為這份工作不用風吹日曬,相對安穩(wěn)。 但在這些女生中,又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性格乖巧,聽話踏實,不善言談,而選擇了護理專業(yè)。 討好型人格,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常常主動認錯,但是從不邀功,希望把好的東西都留給別人。 巧合的是,這不僅是“乖乖女”的典型特征,也確實也符合大部分護士的真實狀況。 功勛墻上,閃閃發(fā)光時,醫(yī)生的名單常在護士前面。醫(yī)療差錯反思時,護士卻總是站在醫(yī)生前面。 但這種美好的品質,是否也會降低自身的認知以及社會對于護士的價值判定。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到底是因為“乖乖女”更容易選擇做護士,還是做護士更容易把人塑造成“討好型人格”。 但不管答案是什么,這可能都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適度的討好是成事的必須,但過度地討好則會迷失自我。 03 《請回答1988》中,有一個叫做德善的孩子。他就是一個被迫長大,被迫懂事的孩子。 姐姐因為是姐姐,所以要謙讓;弟弟因為是弟弟,所以要照顧。 連崩潰,都是靜悄悄的。 善待自己,不要做職場里那個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蔣方舟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想要獲得尊重和肯定,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自己。 以及,成為那個可以落落大方發(fā)表觀點,也不懼質疑,擁有專業(yè)實力的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