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航員的出現(xiàn)歷史很短,第一名宇航員叫做 加加林 ,出現(xiàn)在1961年4月,距今僅有60年的歷史,在六十年中,全球 幾十億人口 一共僅誕生了 四百多名被國際認可的宇航員 ,可見成為宇航員的難度之大。
宇航員加加林 想要成為一名宇航員需要經過重重選拔找出體質達標的人,作為宇航員的候選人,接著這些人需要進行 嚴酷的訓練 ,異常辛苦的訓練會淘汰掉絕大部分的人,最終留在掩藏在“沙礫”中的“金子”。 成為一名宇航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極具危險的職業(yè),不僅 隨時都有可能喪命 ,甚至連自己的 尸體都不被允許運回地球 。 讓宇航員喪命的原因? 至今為止,因為飛船事故原因一共造成了 十八名宇航員遇難 。雖然每次事故出現(xiàn)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一共分成了 兩大種類 。
第一種 事故類型 ,發(fā)生在飛船的發(fā)射或返回過程中,占了所有事故的絕大部分。這種事故都是由于 技術精度不夠,能力不過 關導致的。在這種類型的事故里,最典型的事哥倫 比亞號航天飛機解體事故 。 2003年2月1號,執(zhí)行完太空飛行任務的哥倫比亞號載著七名宇航員準備返回陸地,在意外來臨之前,一切都看起來安然無恙。這場事故來得讓人猝不及防。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哥倫比亞號就 在雷達中消失了蹤跡 。 根據(jù)衛(wèi)星觀測的影像,哥倫比亞號 解體成了數(shù)塊碎片 ,在德州的上空高速劃過,而 七名宇航員也徹底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這種類型的事故讓人們感到悲痛萬分但又無可奈何。
解體的哥倫比亞號 第二種事故類型,發(fā)生在飛船在太空中運行的過程中,僅發(fā)生過蘇聯(lián)一例,造成了三名宇航員遇難。這種事故是由于當時經驗不夠,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在當時,蘇聯(lián)規(guī)定宇航員在返回時 不可以穿宇航服 ,不然 空間無法容納三個人 。 當這三名宇航員從太空站回到返回艙內準備返航時,艙內的壓力閥打開導致返回艙內沒有足夠的氣密性使氧氣等 氣體從艙內流出 ,返回艙變成了 真空環(huán)境 ,真空環(huán)境不僅使宇航員們缺氧,還導致這些宇航員們的血液等體液沸騰,讓他們的身體在極短的一個時間內就 膨脹到了兩倍大 , 極為凄慘地死去 。
三名未穿宇航服的宇航員 宇航員們?yōu)榱巳祟惖陌l(fā)展,以不怕犧牲的精神勇敢探索了宇宙。雖然不幸死去,但我們心中的崇敬之情也會油然而生。 目前遇難宇航員的尸體處理? 目前,遇難宇航員的人數(shù)在18人。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尸體可以處理的。這些宇航員的死法一般都極其慘烈,有的是因為 爆炸而死 ;有的是 被烈火活活燒死; 有的甚至 連尸體都無從尋找 。 例如,哥倫比亞號上的七名宇航員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的尸體,也有一些宇航員由于爆炸過于猛烈又身處在爆炸的中心位置,甚至在爆炸發(fā)生的一瞬間 直接就被汽化了 。
哥倫比亞號上的七名宇航員 也有遇難宇航員中的幸運兒,他們能僥幸留有全尸。但在他們的尸體上多多少少都有 駭人的傷痕 ,昭示著他們死前的所受的折磨。 這些宇航員會和他們的親人“再見一面”,伴著新聞對他們的消息播報聲被 送往焚燒爐 ,成為骨灰然后被下葬,或許這個過程還會被直播出來,讓大家一敘哀思。但可惜的是,無論國家對他們頒發(fā)了多大的榮譽,他們也不能再次睜開眼睛,而是長眠于地下。
他們是全世界的英雄 這些付出生命代價來換取人類進步的偉大犧牲者們,是多么可敬又可愛,但對于這些不幸遇難的犧牲者們,有人說 不能把他們的尸體從太空中運回地球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在外太空遇難的宇航員尸體不能被帶回地球?? 有的人認為在外太空遇難的宇航員們的尸體不能被帶回地球。第一個原因是,太空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片 未知的領域 ,沒有人知道在這里有什么被隱藏起來的危險。假如一些 太空病毒 借機寄生在宇航員的尸體上并隨著他們的尸體一起返回地球,將會給地球帶來災禍。
對病毒應當嚴防死守 第二個原因是,太空中有許多射線還有許多 高強度的輻射 ,這些射線和輻射都會對宇航服造成 嚴重腐蝕 ,因此包裹在宇航服內的宇航員尸體很難收回,難以帶回地球。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在外太空遇難的宇航員們,不僅是出于安全考慮不能回收他們的尸體,而且由于在技術上的原因他們的尸體也不能被帶回。
太空輻射 第三,一般來說,宇航員執(zhí)行任務時,國家會派出兩名及以上的宇航員出發(fā)。當其中一名宇航員遇難時, 其他的宇航員就要協(xié)助處理尸體 ,因為如果不及時處理,其他的宇航員就會極易感染上疾病,因此這些尸體往往 在外太空就被緊急處理掉 ,并不能留下被帶回地球。 一個觀點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為我們做出如此大貢獻的宇航員們在死后還不能回到地球上,這讓許多人認為不人道。除了感情上的不認同之外,他們也從事實出發(fā),認為宇航員可以被帶回到地球。
孤獨的宇航員 第一,根據(jù)我們目前所知到的信息來看,太空射線可以 使遺傳物質失活或者改變 ,因此 病毒在太空中是難以繁殖和生活 的,在這種條件下,他們認為太空中不存在病毒。第二,就算真有著病毒,對于這些人的尸體,我們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法以其他的形式去帶回, 不能讓這些尸體永遠的留在外太空 。 這些人說得也不無道理,讓英雄們孤獨地留在地球之外,永遠的凝望著自己的故鄉(xiāng)而不能歸,這種做法并不能受到人們的支持,對于這些英雄們就像是一種變相的拋棄。
地球才是所有人類的歸宿 不過幸運的是,宇航員在外太空遇難的這種事情還沒有發(fā)生過,相信就算不幸發(fā)生了這種事情,國家也不會坐視不管,假如真的無法帶回他們的尸體,也會想盡辦法盡善盡美的解決好這種事情。 這些尸體有什么處理方法? 為了應對這種可能會出現(xiàn)的事故,每個國家和機構都在絞盡腦汁地尋找解決方案。由于外太空的特殊性,這些尸體即使是放在特殊的儲存艙中也會 被太空射線和輻射影響加速腐敗 ,因此這些遇難的宇航員 不能保持著原貌而返回地球 。 在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計劃會把遇難宇航員的尸體 用液氮冷凍 ,然后通過一個粉碎的機器將冷凍的尸體打碎成粉末。不僅能夠避免病毒感染,同時還能節(jié)省出大量的空間來,據(jù)他們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一個體重90公斤的宇航員,最終可以留下約24%原體重的冷凍骨灰(大約22公斤)。
在常壓下,液氮溫度為-196℃ 除了冷凍,最常見的火葬也被采納進了備選方案。通過火葬,留下的骨灰或許在國家允許宇航員自身同意的情況下,還能被 埋在他們探索的星球上 。 還有一種被人們認為在所有的處理方式中最為浪漫的一種,也被稱為 太空葬禮 。遇難的宇航員尸體不被帶回到太空艙內,讓他們的尸體隨著太空站的軌道運行,最終,他們會向地球墜落, 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燃燒為灰燼 ,以另一種方式回歸地球,由于空間站沒有明文規(guī)定禁止這種行為,因此這種葬禮的實施并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太空葬禮” 雖然沒有人試過這種方式與世界告別,但早在1957年,就有 一只勇敢的狗狗以這種方式回到了地球上 。在實現(xiàn)載人航空的進程中,最初是由狗狗來代替進行實驗的。 1957年的犧牲的那只狗叫 萊卡 ,萊卡被用于蘇聯(lián)的衛(wèi)星發(fā)射實驗,由于當時的技術并不發(fā)達,衛(wèi)星上根本就 沒有設置返回艙 ,無法實現(xiàn)衛(wèi)星返航,可憐的萊卡 注定是實驗的犧牲品 。
正在接受訓練的萊卡 它隨著在哈薩克斯坦發(fā)射的斯史普尼克2號共同升空,由于 技術故障 ,載著萊卡的太空艙內的 溫度一直在不斷地上升 ,僅在第九轉道時,溫度就已經上升到了40多攝氏度。 在不斷上升的高溫下,萊卡沒有堅持幾個小時就已經 活活地被熱死了 。在萊卡死后,載著萊卡的斯史普尼克2號不斷地繞著地球飛行,最終 動力耗盡 ,斯史普尼克2號受著地球引力吸引, 墜入大氣層 ,萊卡也以這種方式重新回到了地球上。
“太空狗”萊卡 經過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到了今天宇航員們出現(xiàn)意外的可能雖然還有,但相比于以前已經被降到了很低了。 保護宇航員安全的措施? 我們不斷吸取著以往事故的教訓,不斷改良著我們的飛行器,就像“神舟”五號總設計師戚發(fā)軔院士所說,“ 一次故障,正常起飛;兩次故障,安全返回 ”。做到以保護宇航員的生命作為最優(yōu)先的選擇。 對于我們的飛船,要在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下苦功夫,在火箭發(fā)射前會進行 系統(tǒng)檢測 ,出現(xiàn)故障就立刻停止起飛,等待最好的時機以萬全的準備去飛行。同時,飛船還有著高精度的制導系統(tǒng),足以提供我們完美到達預計軌道上,避免制導失誤等不必要的意外發(fā)生。
火箭、飛船、返回艙等部件都盡可能地 做到足夠堅固 ,同時, 保障艙內的氣密性 ,在何種情況下都能保持艙內的氣壓穩(wěn)定,無論是遭受到撞擊還是其他的意外事故,都能夠保障艙內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結語? 自從人類第一次踏出對太空探索的腳步之后,對于宇宙的探索人們總是充滿向往,從來都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對于宇宙的向往,讓人們覺得成為一名宇航員是無比的神圣和尊嚴的,但人們往往也只注意到了宇航員表面的風光,實際上,在 風光的背后 ,他們也 需要付出代價 ,一旦出現(xiàn)意外連親人的最后一面都見不上,甚至無法回到地球上。
中國宇航員 同時,也是他們的不畏犧牲,勇敢奉獻也讓我們更加尊重敬仰他們。雖然目前無法保持他們的尸體并帶回地球,但經過科學家們對太空的不斷探索,最終一定會找到解決辦法,將他們帶回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