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萎胃康沖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血瘀型)的臨床觀察及對患者血漿ET水平的影響 下載收藏分享 摘要: 目的:本課題擬通過觀察萎胃康沖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CAG)的證候療效、胃鏡療效、病理療效及血漿內(nèi)皮素(ET)水平的變化,科學客觀地評估治療慢性萎縮性脾虛血瘀型的臨床療效及部分作用機理,為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提供依據(jù)。 <br> 方法:選取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門診或住院、符合診療標準的6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按就診順序?qū)⑵潆S機分入治療組或?qū)φ战M,每組各30例。治療組服用萎胃康沖劑,對照組服用摩羅丹,療程均為6個月。在此期間停用其他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物。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胃鏡和胃粘膜病理變化,進行臨床癥狀、胃鏡和病理等療效評價,并于兩組治療前及療程結(jié)束后留取患者血漿,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漿中ET水平,比較其差異性,并作出統(tǒng)計學分析。 <br> 結(jié)果:(1)基線資料差異性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主要癥狀和體征、胃粘膜慢性炎癥分級程度、粘膜固有腺萎縮程度、腸上皮化生程度、異型增生程度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均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2)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療程結(jié)束后,治療組胃脘脹滿、飲食減少、胃脘疼痛、呃逆噯氣、反酸嘈雜、舌象的癥狀積分差值與對照組比較,均 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疲乏無力、形體消瘦、大便稀溏、惡心嘔吐和脈象的癥狀積分差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不明顯,均P>0.05。兩組病例治療后癥狀總積分經(jīng)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治療組在改善癥狀方面總體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3)胃鏡及病理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胃鏡及病理檢查無顯著性差異(P>0.05),6個月療程結(jié)束后,治療組的胃鏡、病理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改善,差異有顯著性(P<0.05)。(4)兩組治療后血中ET的水平與治療前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間比較亦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br> 結(jié)論:本臨床研究表明(1)萎胃康沖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能明顯改善患者主要癥狀,逆轉(zhuǎn)胃鏡下粘膜和病理的改變,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摩羅丹,具有實用和切實可行性。(2)萎胃康沖劑可能是通過降低血漿內(nèi)皮素水平,抑制胃粘膜動脈壁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胃粘膜缺血、缺氧的狀態(tài),保護和修復胃粘膜,修復胃壁屏障功能,從而達到改變胃粘膜病理變化的目的。(3)萎胃康沖劑是治療脾虛血瘀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效方劑,切合臨床實際,值得臨床上的進一步推廣研究運用。 收起 |
|
|
來自: 昆山同德堂鄒醫(yī)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