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 2.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 4.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5.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 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8.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記》) 9.知恥近乎勇。(《禮記》) 10.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11.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12.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鹖冠子》) 13.口惠而實不至,怨災(zāi)及其身。(《禮記》) 14.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18.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 1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2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21.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22.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 24.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 2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6.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論語》) 2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2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 29.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 30.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 31.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 32.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 3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3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3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論語》) 36.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論語》) 3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 3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39.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家語》) 4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 4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4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 43.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 4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45.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4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4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5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周易》) 51.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 52. 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 5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54.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 55.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論語》) 56.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57.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58.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5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
|
|
來自: 和諧安康ncuw5d > 《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