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風是畫家,曾擔任中國美協(xié)書記處書記,但她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工作,專門為一些畫家策展,為他們“掛畫”。1949年她曾在上海舉辦過一次小展,之后,再也沒有辦過展覽。 郁風山水畫《山空秋色圖》(1988年)縱60cm,橫60.5cm 郁風晚年熱衷于現(xiàn)代中國畫的探索,她的作品構思精巧,色調(diào)秀麗,意境清雅,富有濃郁的抒情意味。蘆葦、野花、西北和江南的風景,通過她的畫筆,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中國人對于大自然的熱愛,這種心靈感受的作品不知不覺地就引發(fā)了人們的共鳴。 郁風(1916年~2007年4月15日),原籍浙江富陽,出生于北京,中國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散文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常務理事,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間工藝美術學會顧問、郵電部郵票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六、七屆政協(xié)委員。 郁風成為畫家和作家,與父親郁華和叔叔郁達夫的影響相關。郁華是一個法官,可是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職業(yè)的莊重,并沒有讓他淡忘藝術,相反,他身上固有的藝術家氣質,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他擅長繪畫,筆底山水,常常吸引郁風。叔父郁達夫的文學素養(yǎng)同樣深深影響郁風,郁風的散文,也富于畫家的獨特敏感,具有明麗、清新、質樸的風格。 郁風全家福(后排中間者為郁風) 郁風早年入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西洋畫。1936年魯迅逝世時,上海英文《中國之聲》雜志在封面首次刊登的魯迅畫像,就是她的作品。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起,歷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等職。先后組織評選、陳列布置全國美術展覽及中外各種專題展覽計三百馀次。如1952年的亞洲太平洋和平會議美術作品展、1958年的齊白石遺作展、1959年的李可染個人畫展、1978年的何香凝遺作展等都是為美術界所稱道的。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郁風) 對于畫展,郁風她不僅僅是組織舉辦者,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展覽過。1942年,她在桂林、重慶與黃新波、特偉等七八人共同創(chuàng)作舉行了“香港的受難”專題畫展。1944年在成都、重慶舉行“青城峨嵋寫生畫展”。1948年在上海舉行油畫、水彩畫展。1982年參加法國沙龍展的作品《春風吹又生》獲金質獎。 郁風晚年熱衷于現(xiàn)代中國畫的探索,作品構思精巧,色調(diào)秀麗,意境清雅,富有濃郁的抒情意味。蘆葦、野花、西北和江南的風景,都通過她的畫筆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中國人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也是她個人經(jīng)歷的心靈感受。這種心靈感受不知不覺地引發(fā)了人們的共鳴。 (喜歡花草的晚年郁風) 1986年,她應邀到德國科隆美術館舉行畫展,展示了現(xiàn)代中國水墨畫的新面貌,受到了該國藝術界的重視。1988年起在香港、漢城、臺北、悉尼,1994—1995年在杭州、北京、廣州舉辦了郁風、黃苗子伉儷書畫展,也受到了較高評價。 作為畫家的郁風,在文學上也有較高的成就,她著有散文集有:《我的故鄉(xiāng)》《急轉的陀螺》《時間的切片》《陌上花》《美比歷史更真實》《畫中游》,編有《郁曼陀陳碧岑詩抄》《郁達夫海外文集》等。 (黃苗子、郁風新婚不久) 黃苗子、郁風伉儷是中國藝術界備受人們尊敬的兩位耆宿。他們以藝術結緣,相濡以沫63載,在文學、藝術領域勤奮耕耘,其傳奇的人生軌跡、豁達率真的人生態(tài)度、豐碩的文化藝術成就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早已傳為美談。
2004年,黃苗子郁風夫婦一起慶祝了他倆的“鉆石婚”,這標志著他們共享了60年幸福的婚姻。 2007年4月15日,著名畫家郁風溘然長逝,享年91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