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褙,,又稱“覆活”“覆畫”“扶背” “裝背”,就是在已鑲好的畫幅背面粘上兩層或三層宣紙。經(jīng)排實、上墻、晾干、掙平、使其畫件更加厚實、牢固、平展,是書畫裝裱過程中極其重要的工序,唐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明代周嘉胄《裝潢志》、清人周二學(xué)《賞延素心錄》,都有專門論述 立軸的覆褙,不論其款式如何變化,其覆褙的方法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分為“濕覆”、“干覆”兩大類。“濕覆”又稱“座覆”,和托畫心的“濕托”有近似之處,適于不易跑墨走色的畫心?!案筛病庇址Q“搭覆”,與干托畫心近似,適于容易跑墨脫色的畫心。不論采用何種方法進行覆褙,都要求達到畫心不跑墨、不脫色、幅面平展整潔、無折皺、無板結(jié)、軟硬適中、背部光滑潔凈、無破裂、無折痕、無空層、不起毛、接口小而齊、邊口平直而無脫殼等。為達上述目的,必須做好覆褙前的準(zhǔn)備工作,根據(jù)畫幅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覆褙方法,嚴(yán)格覆褙的程序,并做好有關(guān)問題的預(yù)防和處理。 覆前準(zhǔn)備 覆褙前的技術(shù)準(zhǔn)備,有以下三點:配覆褙紙和包首,配輔料,檢查畫幅。 一、配覆褙紙 (一)配褙紙 褙紙即粘在畫幅背面的托紙,一般是用兩層單宣或一層事先托好的雙宣,畫幅尺寸較大的(超過四尺)畫心須用三層紙托合。巨幅書畫要選用較厚的重單宣,最好選用純檀樹皮抄成的綿料紙,厚薄要與畫心相配。也可以采取第一層用連四紙、第二層用較好的棉料紙。因為連四紙是竹料紙,覆褙的裱件經(jīng)砑光后,結(jié)實光滑,卷舒之間,與畫心摩擦力較小,有利于保護畫心。覆褲紙選用的要求是:質(zhì)地細密、厚薄均勻、拉力較強、伸縮性能好的宣紙。 覆褙紙的規(guī)格,要根據(jù)裱件幅面規(guī)格(包括天地夾口紙在內(nèi))計算出來。覆褙紙寬要比幅面的寬度余出6cm,長度余出6cm,作為上墻漿口的廢邊。若加絹包首,其長度應(yīng)減去包首的長度。 覆褙紙配好后,應(yīng)逐張?zhí)艄紊沉<安莨5犬愇铮賹⑵湫鄙斫惶嬲郫B,使紙張原有的折印伸展平整,爾后橫身對折,扎眼,裁正左右兩口(要特別注意裁掉紅印口)。裱件寬度超過68cm,覆褙紙應(yīng)豎身用四尺宣紙的長度配裱件的寬度。 將方裁整齊的覆褙紙,按上下層不同的品種,分別逐張收卷起來。為防止由于抄制原因而造成的厚薄不勻,可左右口交替卷紙,即從右口卷至左口后;再從左口卷至右口,如此反復(fù)進行。 (二)合紙 將配好的覆褙紙二層托合在一起,稱之合紙。首先調(diào)好漿水,備好排筆、棕刷、針錐、毛巾、晾竿、晾架等用具。 將底層覆褙紙反面朝上,平鋪在裱臺上,用排筆潤漿水,令其干宣紙略有伸展,也可以用噴壺灑水,爾后自右向左依次刷漿(其方法要求與基本功訓(xùn)練一樣)。刷完第一張紙后,擦凈豎口邊緣漿水,搭接第二張紙。先用排筆沿接口內(nèi)側(cè)豎劃一道,令其定位在案子上,再以前述方法刷漿。依次將所有底層紙刷完,檢查一下漿水是否刷勻、有無欠漿、紙張有無斷裂折皺、接縫是否寬窄一致、異物是否清除干凈,如果達到上述要求,便可進行上層紙的覆合。 覆合的方法與基本功訓(xùn)練基本相同,只是多張紙進行覆合時,應(yīng)錯開接縫,以避免其接縫的厚度。全部覆合完畢后,用棕刷上下左右依次排實,然后將褙紙起案,在其下面墊一層干宣紙,再進行排實。這樣做,一則可以吸取水分,二則能增強紙層間的密實度。 覆褙紙托合之后以雙手夾住其右首兩邊,輕輕起案抖動,然后,取晾桿豎放在褙紙中部,避開接縫,再將褙紙從右邊折過去一半。隨之左手平穩(wěn)地抬起晾竿,順將褙紙?zhí)綦x裱臺放置在晾架上。如無晾架,也可將覆褙紙右端抹一漿口,貼在墻上飄干。較長的覆褙紙,可同時用幾根晾桿一段段挑起,放置在晾架上。一些超大的褙紙,直接平晾在干凈的裱臺上也能解決問題。但是,必須在其下面墊一層干紙,以利透氣速干。要避免在潮濕的天氣下干燥的太慢,造成漿性失效。 合紙過程中,應(yīng)注意的問題: 1. 漿水干濕要適度,太干不易刷勻,太濕則不易排實。 2.紙與紙拼接的接縫要寬窄一致,不要太寬,以0.2cm為佳,上下層的接縫應(yīng)錯開。通常是底層用整紙,上層使用零紙。另外,還應(yīng)注意接縫與畫心構(gòu)圖所在的位置和部位,應(yīng)避開人物畫中的人物面部,花鳥畫中花鳥、獸的突出部位,山水畫中的重點景物部位,以免影響畫面的藝術(shù)效果。 3.在排實過程中,紙張要保持一定的濕度,紙?zhí)蓵r應(yīng)灑些水花,否則容易出現(xiàn)紙毛。 二、配包首和廢肩 (一)包首 包首是指當(dāng)書畫褙件卷起時,包在外層的絹、綾、宋錦或色宣等。包首的目的是書畫裱件卷起成軸后,防止暴露在外面的覆褙紙受到損污,不但可以解決易損易污的問題,還可以使裱件的外部裝飾更加褙美和雅致。 現(xiàn)在多用絹作包首。絹包首的顏色,要與畫幅綾絹的鑲料顏色協(xié)調(diào)一致,寧可淡些,不可過深。 包首下料,要注意橫開,不要直開,因為直開絲硬易斷,橫紋較弱,耐舒卷。包首的規(guī)格:一般中小規(guī)格的立軸,取23cm,長的書畫裱件可適度加寬。寬度要比裱件的寬度余出0.6-0.9cm,以便轉(zhuǎn)邊后與鑲好的天頭同寬。 包首 (二)廢肩 是貼在包首邊上長23.5cm、寬3.5cm的綾絹長條,用于上墻時打漿口之用。廢肩一般用較淺色的綾絹,不可深于包首的顏色,以免掉色留下痕跡。廢肩下墻之后,即可撕掉。 三、配輔料 輔料主要指有畫簽、搭桿、驚燕等對書畫裝裱起著輔助作用的小配飾。為使覆褙工作做到有條不紊的進行,覆褙前應(yīng)做好準(zhǔn)備。 (一)畫簽 用于標(biāo)記出書畫作者、收藏者姓名或書畫名稱的,貼于書畫背面包首靠近天桿處的簽條,寬度一般2cm左右,長度依裱件寬度而定,小于裱件幅寬的一半為宜。一般用古銅、茶黃、灰等用料,可用染色紙,也可用現(xiàn)成的色宣。 (二)搭桿 又稱角絆,貼在立軸背面地頭夾口兩側(cè)邊沿處,作用是增強地桿夾口處的拉力和牢度。搭桿可采用與鑲料同一色調(diào)的綾絹,裁為1.5cm寬0.15cm左右長的小條,一端剪成角形或云頭形,也可剪成一頭寬一頭窄相對稱的兩個長條。 (三)驚燕 又稱“驚燕帶”或“綬帶”。驚燕的下料一般采用與隔水鑲料相同的綾絹,長度與天頭相同,寬度也可以根據(jù)書畫裱成的寬度而定。驚燕的長度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二色鑲或三色鑲的驚燕長度可分別與二色鑲?cè)偟奶祛^長度大致相同,驚燕的下端可用剪刀剪成多種花樣,增其美觀,也可取平口。 四、檢查畫幅 1、檢查畫幅有無黏接不牢。如有,視開口的大小分別以隔糊(小油紙)或竹啟子、針錐、小油畫筆填漿,令其重新粘合。 2、檢查轉(zhuǎn)邊、套邊。如發(fā)現(xiàn)彎曲,用潮宣紙團將其潤濕,再以針錐挑撥挺直,開口處要填漿。遇有絲縷散開時,以毛筆蘸稀漿使其回歸原處。 3、將飄干的褙紙,斜身交替折疊,使其伸展平整。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沙粒等異物,如有應(yīng)及時挑刮。如有排筆毛、棕刷毛,可用潮宣紙團,輕按其上,趁濕用針錐將其挑出來。 4、將畫件展放在褶紙上丈量核實,作到準(zhǔn)確無誤,以免因畫幅多而致褙紙弄混。 5、檢查畫心與鑲料的厚度是否均勻,如果兩者之間相差甚大,則應(yīng)擇其薄者,配以合適的紙料。待覆褙時進行加托。無論是畫心或鑲料的加托紙料,其規(guī)格均應(yīng)以壓過鑲縫為宜。 6、要調(diào)好漿水,備好排筆、棕刷、針錐、毛巾、隔糊板、鑷子、短尺、裁刀等用具。 作者|周和德 來源|中國書畫裝裱實用技法大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