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19.2021 ▽ ▽ 幼年時期受到批評時第一反應是難過,因為感受到了自己的過錯,所以希望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而贏得他人的認可。 上學時受到批評,第一反應是辯解,辯解無效則發(fā)奮圖強,暗暗發(fā)誓要讓這些否定我的人意識到自己的膚淺。 走上社會后很少聽見當面批評的話,對于一些負面的言論,既不接納也不否認,因為意識到辯論會給批評者帶來更多表演的欲望,與其當面推翻,不如表面迎合,內(nèi)心重建。 記憶里上一次被否定,是去面試老本行,在我最熟悉的行業(yè),面試最熟悉的工作。人事部經(jīng)理是一位中年女人,裹臀的裙子一并裹住了她謙遜的本心。她蹺著二郎腿坐在我對面,每一個問題都咄咄逼人,后來我想,之所以會覺得咄咄逼人,也許是因為她那烈焰紅唇讓習慣向下的嘴角顯得更不可一世了,也正因如此她才能說出那句利劍封喉之語:“我面試過好多你的學姐,她們都特別優(yōu)秀,你知道你們之間的差距在哪兒嗎?” 其中“特別”兩個字,特別地擊中了我,似乎她在向別人贈予鮮花的同時,又特別濺了我一身泥巴。 緊接著的是一段沉默,如鋼琴曲的留白,手指小心翼翼地跳過黑白鍵的合奏,躲進了琴下某個落塵的角落。那是只屬于我一個人的孤獨,因為在那幾分鐘里,依舊伴隨著獨白般的喋喋不休,我想,她是在很認真地跟我講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吧。 終究,那些話說給了除我不在的現(xiàn)場觀眾,不知道反響如何,我只感受著這社會一角小小的冷漠。那時溜號帶來的,是我之后經(jīng)常會反思自己的差距在哪兒,就像考試以后查看自己的排名一樣,我會數(shù)一數(shù)排自己前面的同學有多少。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呢?也許是因為我問了關于是否準時下班,以及一些個人權益的問題吧,這個對于初出茅廬的新人來說,就像是禁忌一樣的話題,也許在我的眾多學姐眼里,下班可以是日落以后的無限期,而對于我這個過早走向工作崗位的“老新人”來說,詢問關于個人的權益顯然是錯誤的。當然,更加錯誤的是,我還在對此反思,認真思考自己的疏漏,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無疑是用負面言論壓榨自己。 很久以后,我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其實面對否定,我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至少可以在自我了解的范圍內(nèi)做出推翻,這是我們的選擇權,無需自討苦吃。因為成年人社會的公認特點是,只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所以你就可以想象,一切外界對你的批判都不是真正對你有益,而是對言論者自身有利的。他們通過對你的否定得到他們自己精神上的慰藉或交易上的勝利,因此你要做的也不是認可和接納,而是防止自己在負面關系上的消耗,繼而轉向?qū)ψ约河姓蛴绊懙娜耸挛镏小?/p>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接受“外界的否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想適應規(guī)則,那么就成為規(guī)則本身,任何時候積極的轉變都不是向他人口中的優(yōu)秀靠攏,而是在眾多非議中堅持原則,向自己靠攏。 愈發(fā)覺得,在走入社會以后,人們在自我價值的認知上是極其膚淺的,還不如小孩子之間懂得互惠互利,你借我橡皮,我還你鉛筆。 人們更多地希望得到奉獻,并用“優(yōu)秀”兩個字為自我的盈利點冠名。 其實,殊不知超越了自我價值的奉獻,等同于自我貶值,如果不讓自己變得廉價,就要做符合自身角色的輸出,否則無論怎樣滿足他人的批評,都無法成為他們眼中真正優(yōu)秀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