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運氣學說形成于古代天文學知識 所謂天文,就是天空所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包括宇宙中日月星辰的運動變化現(xiàn)象和大氣運動變化現(xiàn)象兩方面。 1.觀日月星辰 古人對日月星辰的運動變化,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進行觀察。 (1)觀察北斗(北極):由于北極周圍沒有亮星可依,所以古人就把北斗作為北極的代表,或作為北極來認可。北斗星共七顆,從杓開始,依次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如果從搖光再往后延伸,至玄弋、招搖,則謂之九星)。這七顆星中的天樞為斗,天權為衡,搖光為魁,合起來叫斗綱,古人常用斗綱昏建來定四時十二月節(jié)氣。如張景岳說:“一歲四時之候,皆統(tǒng)于十二辰,以斗綱所指之地,即節(jié)氣所在之處也。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巳, 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謂之月建。天之元氣,無形可見,觀斗建之辰,即可知矣?!?br> (2)觀三垣: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這三垣位于天之北極,象征著權威和尊貴,紫微垣位于北天極之中央,北斗之北,是人們想象中的皇帝起居作息之處;太微垣居紫微垣之下的東北方,像是受皇帝指令,制定政策,治理國家,發(fā)號施令的最高權力機構;天市垣居于紫微垣之下的東南方,則像是士農(nóng)工商活動的地方。 (3)觀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由二十八個星群組成,每個星群猶如一個諸侯國,數(shù)量不等,地面方域大小不同。二十八宿中的每一宿都有一個星宿名,并將之分為四個行政區(qū),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位于東方區(qū),占天域面積75度,命之曰青龍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位于北方區(qū),占天域面積98度,命之曰玄武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位于西方區(qū),占天域面積80度,命之曰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位于南方區(qū),占天域面積112度,命之曰朱雀七宿。 太陽,巡行于二十八宿之中,其巡行二十八宿的次序是:二月春分天門啟,日纏室壁向南去,三月入奎婁,四月胃昴畢,五月觜參六井鬼,七月柳星張曦曦,乾坤至此滿生意。八月秋分入地戶,日纏翼軫行于北,九月入角亢,十月氐房心,冬月入尾箕,臘月斗牛,正女虛危,天地生氣至此已。待到來年春分日,東帝再把天門啟。 (4)觀七星:即五星中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和日月二星。 金星,又名啟明星,太白星,或長庚星。金星晨在東而暮在西。金星是天宇中最亮的一顆星,故有啟明、太白之稱。 木星,十二年行天一周。十二地支,在天名為十二次,每一次,在天宇居一個方位,占有一定的面積。木星每到十二次的一次中要巡視一年,行30度,施行歲令,故又名歲星。 水星,總在太陽的左或右晃悠,周天分為十二辰,每一辰占地30度,水星離太陽最遠也是30度,故又名辰星。 火星,色紅如火,且時而從東往西,時而由西往東,亂人心目,故又名熒惑星。 土星,每二十八年行天一周,每到二十八宿的一宿中要坐鎮(zhèn)一年,行13度有奇,故又名鎮(zhèn)星。 因五星為五行之氣所化,故可察自然之氣運。 日星,每一晝夜巡天一度(天文學上叫太陽視運動),即地球繞日每晝夜行一度,太陽巡天一周,是為一年,可察陰陽之盛衰。 月,每一晝夜巡天十二度有奇,即月亮繞地球一周十二度有奇,月亮巡天一周,是為一月,以察陰陽之盛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