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大宗師》中有這樣一句話:“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至矣?!?/strong> 意思是說,明悟自然的法則,通曉人性的規(guī)律,這就是達到了認知的極致。 莊子認為自然萬物和人類是一個統(tǒng)一的存在,那個真正的大宗師就是“道”。 但是,開悟了的人,悟了道的人,也可以稱得上“大宗師”,因為他在認知上,已經(jīng)和天地宇宙的規(guī)律合一了。 那么真正開悟的人,達到了“至人”境界的人,就會有這樣兩個本事: 第一、“知天之所為”:應(yīng)時而為,順勢而動 曾仕強先生說過,人有三等,并且由此衍生出了三種活法: 下等人,他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以快樂為本,貪圖享樂,最為膚淺; 中等人,他會做自己應(yīng)該做的事,有責任與擔當,只是心量還比較小; 而上等人,他會做老天要做的事,以無我的精神,應(yīng)時而為,順勢而動。 這第三等人,就是開悟的人,他能明了天意,看清規(guī)律, 然后在這個基礎(chǔ)上,去做老天要做的事,與時代的潮流合拍。 真正開悟的人,他一定會做老天要做的事,一定會做無我的事,一定會順勢而為的做事,一定會做與天地宇宙和萬物眾生合一的事。 看懂了之后,他自然就會去做,看懂了之后,他是傻了才不去做,因為他能算得清賬,知道當下時代的方向是什么,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看清大勢,對于一個人來說相當?shù)闹匾f的嚴重一點,它關(guān)乎你的身家性命。 開悟的人,都是明白人,所以他能跟對形勢跟對人,得到天運的助力與加持,而不明白的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時代所拋棄。 那當下這個時代的趨勢是什么?實際上,就是國學文化的復(fù)蘇與回歸,以及精神層面的正本清源,是對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力的喚醒。 第二、“知人之所為”:察微見機,明分秋毫 真正開悟的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本事:善解法相,知眾生根。 就是你站在他跟前,哪怕不講話,他也能憑直覺知你三分,這是一個人在靜定的力量中,才能凝聚出來的辨識力。 然后,當你開口說話的時候,當你開始做事的時候,他馬上就能對你有一個全面的把握,進而知道如何與你恰當?shù)南嗵?,為什么?/p> 因為《易經(jīng)》講過:“天機盡泄于動處?!?/p> 我們?nèi)伺c人打交道,你想了解一個人最佳的方法就是聽他說話,看他做事,然后他的修養(yǎng)、層次、與境界,就會在這一舉一動中顯露出來了。 而真正開悟的人,他就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行為,乃至于更深層次的能量場狀態(tài),快速的判斷出一個人的根器,這就是“善解法相,知眾生根?!?/strong>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有的人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是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就不知輕重,不知道正在相處的這個人的根器,不懂得拿捏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孔子說過一句話:“可與言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p> 對于有些人,應(yīng)該和他講的話而沒有講,就會錯失一個很好的結(jié)緣的機會;而對于有些人,你不應(yīng)該說的話,卻和他說了,他就會對你有看法,或者得罪人,這就是失言,所以要把握好一個度。 但是,要怎樣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這就需要人有智慧。而開了悟的人,他自然就會有一種“察微見機,知眾生根”的本事,進而做到不失言,亦不失人。 孔子是“人師”,都注重因材施教,那莊子所講的這個“大宗師”,作為天地萬物之師,理應(yīng)更懂得知根辨類。 真正開悟的人,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至矣。這實際上就是兩種能力,一種是體察天的能力,一種是駕馭人的能力。 懂得了天意,他就會明白要朝著哪個方向去做事,洞察了人性,他就會明白如何把人團結(jié)起來去做事,那么這種人必定是鳳毛麟角的。 |
|
|
來自: www_119_11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