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xù)) 2、時支與年支的三合墓支相沖; 這是人們在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所謂竅門。具體地說,比如,年支是亥,亥卯未三合,未是支,未與丑沖,時支出現(xiàn)丑者即是。 這樣,實際上也就暗合了《玉照神應(yīng)真經(jīng)》中一種論述:“地刑所見,次母所生”,這個時支暗沖年支的墓庫,就是地刑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例如,男命:丙子、庚子、已亥、丙戌; 這個八字,年支子,申子辰,時支戌,暗沖辰,實際上本造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所生。 再比如,男命:癸巳、癸亥、壬辰、乙未;這個八字,年支巳酉丑,時支未,這個八字也符合這個原則。實際上也是父親再娶的妻子所生。 這個原則,經(jīng)驗應(yīng)用,準(zhǔn)確率還是相當(dāng)高的。但必須要符合一個條件,那就是:“父母宮(月柱)與祖輩宮(年柱)有刑、沖、或伏吟”。 又比如,男命:丁酉、壬子、己未、庚午;這個命造也符合上面的原則。原因就是日支未沖年支墓庫。 但他本人不是偏生庶出,其原因就是,年月沒有復(fù)吟,或者刑沖;其實,就命理原理來說,八字中財星雖旺,但印星也算中和;而且,財印俱透又合。 3、胎元論偏生與庶出; 這是因為,胎元乃人受胎之月,以月干進一位,月支進三位;代表一個人受胎時候的父母關(guān)系,因此,胎元中的父母星與命局中的刑沖合害關(guān)系,也可以窺見一般。 比如,乾造:癸丑、戊午、壬辰、庚子。這個八字,月柱戊午,胎元就是己酉。壬日干以辛為母,即胎元之酉,以丙丁為父。 這個酉與年支丑合,又與日支辰合,印星多合,而壬癸水是印星的食傷,也表示母親的婚姻不順,要再嫁或嫁一個二婚的丈夫。 再比如,乾造:乙巳、丙戌、乙丑、庚辰;這個八字,上述兩條都不大符合,就可以看胎元。 命主胎元丁丑,乙以壬為母,己為父。丑中財星印星與辰中的財星印星相互刑沖,也表示 母再嫁或嫁一個二婚的丈夫。 又比如,乾造:己卯、己巳、壬辰、丁未;這個八字,不見印星,也不符合上述兩條的定義,故此,需要分析胎元。 命主胎元庚申,印星,丙丁為財。申與巳刑合,財印刑合到父母正宮位,故此,命主為偏生,或者庶出。 實際上,從原局也可以得出這個結(jié)論,月令偏財,藏著庚印,財印同宮,相愛相殺,印星屬于暗藏,有不與命主生活在一起,看不見。 再舉一例,乾造:丙辰、乙未、乙亥、辛巳;這個八字,財星稟令,印逢沖,胎元丙戌,戌與辰?jīng)_,未刑也刑沖到財印,故此,怎么說,都是庶出。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的情況下:“財臨刑合,是父有雙妻;印臨二合,是母有二夫”。 但若以胎元來討論,印臨刑合,母嫁二夫的概率較大也可以推知,偏生庶出的概率也較大。 4、特殊命造的父母情況的探究; 乾造:癸巳、癸亥、壬辰、乙未;這個八字除了自己是父親再娶的第二個太太所生之外,而且自己的母親也嫁過二個丈夫。前任丈夫死亡,后來嫁父。 從八字中有沒有明顯的象征呢?這個八字年月巳亥沖,巳中庚印丙財都被沖克,先天就是父母婚姻有變的跡象。 印星庚辛金以水為食傷,本造水旺,就是母親的食傷旺,食傷會克到母親的丈夫丙丁火,再加上巳亥明沖,故可以肯定母親嫁過二個丈夫。 父親為丙丁火財,八字中財星衰弱,又如何會有雙妻?論據(jù)之一是前面討論過的“地刑”是“偏生庶出”,既然是庶出,當(dāng)然父親就不止一個老婆。 論據(jù)之二、胎元是甲寅,為丙火長生之地,更主要的是寅亥雙合,父必雙妻。另外,本造祖父亦娶雙妻,理由同上。 再比如,乾造:戊戌、癸亥、戊申、壬戌;這個八字,財星雙合,父必雙妻,月令財星,印綬藏,似乎也是父親與第二個妻子所生。 但本造的生身父母卻不曾結(jié)婚。何以如此呢?戊以丁為母,戌中丁火為母,以壬為財父,申亥中壬水為財父。 戌中丁火與月支亥中壬水合就是一種暗合關(guān)系;時辰戌與時干壬,日支藏干壬,也有暗合關(guān)系,這樣一來,就比較麻煩了。 就好像年時戌中丁火聯(lián)合起來與月支中的那個壬水父親,先天跡象就是母親與人爭夫;胎元是甲寅寅亥合,使丁火無法合到月支中這個壬水夫星(即命主的生父)。 而寅戌合、寅申沖,征象就是胎元的寅聯(lián)合戌去沖日支申中壬水,似乎從這一點去討論本造與現(xiàn)在的養(yǎng)父的緣份也不會深。 由此,我們可以做出總結(jié)如下,八字中論六親中父母的婚姻及相關(guān)的事項,最要緊的是抓住: 一、財星印星本身的旺衰,明透隱伏等情況;二、父母宮位的刑沖合害關(guān)系;三、胎元與原局父母宮位,或者父母星的關(guān)系。 如此以來,再配合一些訣竅,應(yīng)該可以較為清晰地勾勒出他們的大致的情況,甚至一些隱秘的情況。 —————————————————————————————————— 本博所有文章均屬本人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和文章來源,否則視為侵權(quá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