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化媽:親子教育中最好的樣子,莫過于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作者:快樂小暖爐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chuàng) 周末帶女兒去公園,她很喜歡在假山玩,我們踩著石板臺階就能進到山洞里,各種顏色的微弱燈光很吸引小孩子。 我擔(dān)心凹凸不平的地面會讓女兒摔倒,就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小孩子眼里充滿新奇,怎會讓我乖乖牽著,不一會兒,她就掙開我的手,獨自向前跑去。 我在后面呼喊她,留給我的卻是一個背影,我想了一下,如果強行命令她不能跑,今天的游玩肯定以她哭鬧我焦躁收場,于是我決定讓她來照顧我走出山洞。 我對女兒喊道:“寶貝,太黑了,媽媽看不到路,你跑得太快,我跟不上你會摔跤的,你能牽著我走嗎?” 女兒停了一下,一副小大人的模樣說:“沒問題,我來保護你?!?/span> 她主動牽著我的手,還會和我討論她覺得有趣的地方,就這樣我們和平地走完了山洞。 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讓孩子合作,并沒有那么困難。以前我總是命令她按照我的方式去做,結(jié)果母女倆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僵。 原來,當(dāng)我不發(fā)號施令,換一種方式與孩子交流時,反而能更快的讓孩子配合。 不肯合作的孩子, 背后一定站著發(fā)號施令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說:“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孩子很難教育時,其實問題很早就有了。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大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guān),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guān)。” 父母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在公眾場合,你不許孩子亂跑,孩子卻偏不聽;在家里,你讓孩子抓緊寫作業(yè),但每次檢查時,卻依然沒有完成。 這個時候,父母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跳如雷。 但是停下來想想,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掌控一切,孩子不肯配合,最后雙方都疲憊不堪,這會不會是我們常常對孩子發(fā)號施令起的反作用? 虎媽蔡美兒崇尚嚴(yán)苛教育,她的方法在大女兒索菲亞身上比較管用,但在小女兒露露這里卻常常不奏效。 她在采訪中提到,有一次她教三歲的露露練琴,但是露露卻不愿意按她說的做,敲打琴鍵以示不滿。 蔡美兒威脅露露說:“你看外面那么冷,你要是再亂叫,不按照我說的做,我就把你丟到外面去!” 誰知露露根本不吃這套,絲毫不妥協(xié),甚至連外套都沒穿,打開門便走了出去。外面冰雪寒天,露露卻絲毫沒有要回來的意思。 蔡美兒擔(dān)心孩子會凍壞,放低姿態(tài)去懇求女兒回來,露露搖頭,表示我才不進來。最終蔡美兒為了讓女兒進來,不得不用美食來討好她。 正是蔡美兒的強硬要求,才導(dǎo)致了露露拒不配合的結(jié)果。露露的行為不是“故意作對”,而是她對媽媽的反抗,通常反抗是來自壓迫。 教育中總是這樣: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反抗。其實讓孩子配合的方法有很多,但發(fā)號施令卻是最糟糕的一種。 想要贏得孩子的合作,在態(tài)度上就不能過度強硬,試想一下,如果有人頤指氣使的來命令我們做事情,我們內(nèi)心的接受程度會有多少。 教育孩子也一樣,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對待孩子的問題,才能更好的交流。 懂得合作的孩子, 身邊一定站著友好的父母 《正面管教》中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span> 很多時候,父母會疑惑:為什么孩子小時候的乖巧在稍大一點就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 其實,孩子還是那個孩子,是父母的控制讓孩子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對抗。 只有父母把控好情緒,把握好分寸,友好的對待孩子,才會收獲一個和善又肯合作的孩子。 李小萌分享過一個故事。 李小萌小時候,爸爸會因為她把書桌弄亂而大發(fā)脾氣,她在長大后依然不懂收納,書桌上經(jīng)常亂糟糟的。 她說,現(xiàn)在只要收拾書桌,心里就會非常難受。 為了不讓自己教育女兒也重蹈覆轍,她在女兒弄亂東西的時候保持沉默,女兒偶爾收一次,她就夸獎道:“你收拾的真干凈,比媽媽收拾得有效果多了?!?/span> 后來,她只要一說:哎,家里有點亂。 女兒就會主動要求自己來個大掃除!將桌子收拾得干干凈凈。母女倆收拾行李時,女兒很快就裝完了,李小萌的箱子卻開一天也不能收完。 女兒不會收納時,李小萌并沒有像父親一樣去指責(zé),而是友好的站在孩子身邊去認(rèn)可鼓勵。效果也出奇的好,女兒不僅會配合她,而且早已超出她的預(yù)期。 樊登說:“塑造他人行為最有效的時間是在他做對的事的時候;在一個人做錯事的時候,是拉近距離最好的機會?!?/span> 父母想改變孩子行為的時候,越是命令,孩子越反抗。強勢只會讓親子關(guān)系越來越遠(yuǎn),而友好的與孩子相處,才會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適當(dāng)?shù)摹笆救酢保?/span> 才能贏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從出生起,現(xiàn)對于父母來說屬于弱勢方,父母可以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陌l(fā)號施令,但這并不能長期有效,當(dāng)孩子長大時,他們便懂得了反抗。 簡尼爾森女士在《正面管教》中提到:“我們要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span> 要贏得孩子的心,就必須要掌握適當(dāng)?shù)姆椒ā?/span> 1、學(xué)會按下暫停鍵 李悅兒老師曾講過一個故事。 她在幼兒園帶課時,有一次孩子們把班級弄得很亂,她一進教室后非常生氣,但沒有馬上發(fā)作,而是對孩子們說,我現(xiàn)在很生氣,要到旁邊冷靜一下。 當(dāng)她做過幾個深呼吸后,再轉(zhuǎn)過臉面對孩子時情緒已經(jīng)平復(fù)了,她再去引導(dǎo)孩子們打掃教室,孩子們不僅非常配合還會主動道歉。 每個父母都有氣憤不已的瞬間,當(dāng)情緒爆發(fā)出來時,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還會破壞親子之間的感情。 不如學(xué)會按下暫停鍵,先離開一下,給自己一個冷靜的空間,用和善的語氣去處理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2、讓孩子參與制定規(guī)則 孩子做事情如果不是出于自愿,父母就算是再三要求,也可能會完不成。 樊登老師曾分享:兒子嘟嘟想要玩一個新游戲,兩個人一起制定規(guī)則。 
 但是新的游戲,不是按局算,樊登就建議他,一天玩半個小時。沒想到嘟嘟卻覺得時間太長了,拒絕了,他自己提出了新的規(guī)則,然后去執(zhí)行。 《正面管教》中提到過一個與孩子合作愉快的辦法:召開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就意味著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有發(fā)言權(quán),讓孩子參與進來,他們更愿意遵從自己定的規(guī)則,父母只需要在旁邊把關(guān)就好。 3、父母學(xué)會“示弱”,懂得放手 孩子的成長中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2~3歲,7~8歲,12~15歲。 而父母的教育方式,會決定孩子是否平穩(wěn)度過叛逆期。 如果父母一味的控制,孩子往往更叛逆,家庭矛盾也會增多。 但如果父母能夠?qū)W會“示弱”,適當(dāng)?shù)姆攀?,孩子的情緒也會緩和很多,并且很好的配合父母完成任務(wù)。 教育孩子不是一氣呵成,給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間,循序漸進,找到適合彼此的節(jié)奏,父母和孩子才會相處的更加融洽。 
 正如那句話所說:“好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導(dǎo)者,而不是他們?nèi)松恼瓶卣?。?/span> 父母太強勢,孩子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極度叛逆和極度自卑。哪種都不是我們想要的。 父母與其硬碰硬,不如換種方式,適當(dāng)?shù)摹笆救酢?,孩子不僅會更加配合,也會成長的更加獨立自信。 親子教育中最好的樣子,莫過于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點個在看,愿所有父母在教育中找到合適的方法,跟著孩子的節(jié)奏,陪他走過漫長的成長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