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朋友,我是濤聲依舊。 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有兩位在不同修道院修行的修士,兩個人的煙癮很大,他們都想知道能否在祈禱時抽煙。 修士甲去問了修道院的院長,結(jié)果被教訓(xùn)了一頓,當然不允許。 修士乙也去問了自己修道院的院長,結(jié)果不僅被允許,還得到了表揚與贊賞。 兩個人再次見面,交流這個事情。修士甲很奇怪,就問修士乙: “為什么你就被允許祈禱時抽煙,而我卻被教訓(xùn)了一頓呢?” 修士乙反問道:“你怎么向院長請求的呢?” 修士甲說:“我就是問了一句'可以在祈禱時抽煙嗎?’,沒說別的。” 修士乙說:“我問的是'我可以在抽煙的時候祈禱嗎?’,也沒說別的?!?/p> 修士甲恍然大悟。 我相信不同的人從這個故事中會有不同的啟發(fā),有人看出了狡詐,有人悟出了智慧,有人觸發(fā)了更深的思索。 我想從這個故事中告訴家長的是,我們看到的孩子的一切,并非是所有的真相,更多的是我們加上了自己對現(xiàn)象的解讀,就像我們對修士的解讀,是應(yīng)該認為他祈禱時抽煙呢,還是抽煙時祈禱呢?而這種解讀如何,直接決定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與方式,而這又會成為塑造孩子成長的條件。 有個家長和我分享了與這個故事類似的經(jīng)歷: “孩子上高中的時候,每次一回到家,他都會打開電視,邊看電視邊寫作業(yè)。當時我很是氣憤,覺得這個孩子太不專心了,這樣學習能學得好嗎?為此,也沒少和孩子生氣。但是,后來我突然來了靈感,可以自我安慰了——孩子那不是寫作業(yè)的時候看電視,而是看電視的時候都不忘寫作業(yè)啊!這樣看來,這是一個知道用功的孩子。實際上,孩子確實也沒耽誤學業(yè),后來得知,孩子看電視時寫的作業(yè)都是機械的應(yīng)付式作業(yè)?!?/p> 有人會覺得這像開玩笑。不過,這也確實可以提醒我們做家長的,不要覺得你看到的是鐵的事實,是不容更改的真相,其實,真相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比如,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玩游戲就火冒三丈,而真相是,孩子可能只是學習累了放松一下。你的錯誤解讀讓你憤怒,你的憤怒又讓孩子出現(xiàn)了逆反,有的孩子索性就徹底玩?zhèn)€痛快。 有的家長會說,我怎么能知道他是放松一下,還是沉迷游戲呢? 再說一個名詞——自證預(yù)言。不要覺得這個詞有多深奧,簡單來說,當你把孩子想成什么樣的時候,往往就會導(dǎo)致孩子變成什么樣,因為你的言行在把孩子往那個方向引領(lǐng)。 如果你認為孩子玩游戲是緊張學習后的放松,就可以平靜地耐心與孩子交流關(guān)于游戲的問題,更有可能讓孩子增強自制力。如果你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玩游戲就是墮落了,你的憤怒會把他真的引向了沉迷游戲。 這就是自證預(yù)言——你自己做出的預(yù)言(或者預(yù)感),在你自己的行為中得到了驗證。而你還自以為預(yù)言(預(yù)感)是那么的準確,卻不知自己正是把孩子推向墮落的重要推手。 哈耶克曾說:事實本身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是正確的,但是對事實的錯誤解讀卻有可能改變事實和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對家長來說,如果對看到的“孩子的表現(xiàn)”這個事實錯誤解讀,也會改變事實和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 經(jīng)驗和感官會把我們的思維引向偏離真相的方向,遺憾的是,我們絲毫感受不到這種偏離,還在一種得到真相的感受中深信不疑,繼續(xù)滑向錯誤的深淵。 如何防止這種偏離,有個重要的提醒,可以讓家長們逐步改變自己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 這個提醒就是:無論何時,家長都要明白,在你所觀察到的孩子言行中,始終存在兩類真相,一類是你能夠看到或感知到的;另一類是你看不到的,需要深入理解的真相。 當你有了這樣的意識,你就會在每次看到孩子令你焦慮的現(xiàn)象時,問一下自己:這是我看到的真相,那么,我看不到的真相是什么? 比如,還是以你看到孩子玩游戲為例,即使孩子已經(jīng)玩了很久,或者已經(jīng)沉迷游戲了,你也要問一下自己,我看不到的真相是什么?也就是說,你需要探尋孩子玩游戲上癮背后的原因,這個原因會告訴你另外的真相,比如,是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價值感、成就感,需要從虛擬世界中獲取認可等等。 只有家長用心體會到了這種深刻理解后的真相,才能對癥下藥,而不是治標不治本。 經(jīng)常探尋那些看不到的真相,會讓我們增加自己的教育智慧。有很多家長自以為比孩子聰明,認為孩子經(jīng)常狡辯,不承認自己沉迷游戲。有的家長會說:“騙鬼去吧,我才不上這個當呢?” 你是真的聰明嗎?有一句話與家長分享——我們經(jīng)常因為太聰明而失掉了智慧。如果我們過分依賴感官傳遞給我們的信息,而不用或者很少用大腦來思考,那么,我們的認知就會被限定在較低層次里了。 人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手段是什么?家長了解孩子的手段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應(yīng)該是:“是他擁有的一切,是他鮮活的身體感官,更重要的是他的頭腦和靈性?!?/strong> “探尋真相,不要忘了多用我們的大腦思考”,這是我給家長的一條重要的忠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