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天朗氣清、金風和暢的秋天,家鄉(xiāng)的小河、溝渠、池塘里水流澄澈,葦蒲繁茂,魚蝦成群,一群又一群地游來游去。尤其河蝦特別多,什么青蝦、米蝦、大麻蝦、小蜷蝦、小龍蝦,多得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早年,每次放了秋假,我們小孩子三五成群,扛了漁網(wǎng)魚竿,去小河溝里捕魚撈蝦。清淺的水流里,青青黃黃的蘆蕩中,我們用小推網(wǎng)推、用弓背網(wǎng)撈,偶爾也在岸上用垂線釣,常常捕獲滿滿一魚簍,撥撥喇喇亂跳。 記得四五年級時,調來一位戴眼鏡的徐老師教我們,他喜歡畫畫兒,常臨摹畫蝦,教室里掛有幾幅他的魚蝦畫兒。到了秋天,徐老師帶著畫筆、畫紙、顏料和畫板,時常到河渠水塘里看我們捉蝦,邊看邊在一旁擺上畫板作畫,他畫的蝦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徐老師還題詩,記得有一首是這樣寫的: 青蝦曾似細商量,結隊成群出小塘。 騰躍清泉萱紙上,好期善價掛中堂。 我們聽到了潺潺的溪流聲,看見一群清凌凌的小蝦游弋其中,一直游進了老師的畫面里,游到我們那書聲瑯瑯的教室.... 徐老師還給我們講善畫蝦的國畫大師齊白石。 齊白石畫蝦是畫壇一絕,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伤诔鯇W時只會臨摹,畫的蝦單調呆板,后來經(jīng)過自己養(yǎng)蝦、觀察、寫生,幾十年如一日,終于把蝦畫得活靈活現(xiàn),成為享譽世界的大畫家。 他曾作了一首題畫詩,詩里說: 苦把流光換畫禪,工夫深處漸天然。 等閑我被魚蝦誤,負卻龍泉五百年。 什么意思呢?齊白石要表達的是自己對繪畫的熱愛,不惜把“流光”都換成“畫禪”,就像老僧坐禪一般。他甘于被“魚蝦誤”,為的是求得真道,悟出真諦,成為一把金光閃閃的“龍泉寶劍”。徐老師以此激勵我們向齊白石大師學習,鍥而不舍、刻苦上進,必成大業(yè)。 有一條謎語說得好,“彎背老公公,胡須蹺松松。殺殺沒有血,燒燒滿身紅?!敝i底是小蝦,青蝦不僅味道鮮美,它的顏色也極富變化。捕撈回來,剔除水草和泥沙,用水沖洗,烏青青、晶亮亮。將鐵鍋燒熱,把一只只活蹦亂跳的青蝦放進鍋里焯一焯,立馬成了紅艷艷的,色彩誘人。 對此,晚唐詩人唐彥謙在《索蝦》描述道: 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yōu)。 出產(chǎn)在四時,極美宜于秋。 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 鞠躬見湯王,封作朱衣侯。 詩中所說的湖陽紫蝦,在秋日里最為肥美,雙箝網(wǎng)捕來,張牙舞爪伸著青須,尤其是前面一對利爪像兩把長矛。可一入鍋,它們個個弓背蜷曲,成了身著大紅官袍的王侯了。蝦的味道清鮮怡人,唐彥謙又寫道: 所以供盤餐,羅列同珍饈。 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 青蝦是可同珍饈美饌并列的,若是和大蒜相親、與瓜果相伴,更令人胃口大開,所以詩人說:“銜杯動遐思,啰口涎空流。”饞得都要流口水了。最后詩人向朋友索求蝦子了,“慷慨胡隱君,果肯分惠否?” 古人筆下的蝦,還有更多情趣。宋代僧人釋智遇寫了一首《蝦子和尚贊》,以蝦喻人,讀來讓人頗多思量。詩云: 清溪影寒,以蝦為目。 無柄笊籬,東摝西摝。 其實,我們就像一尾尾蝦子,大千世界如同一個無柄笊籬的清溪塘,我們在清寒的溪水里東竄西跳,碌碌終生。南宋詩人王十朋把蝦稱為“長須公子”,他在《魚蝦》一詩寫道: 買得巴陵金鯽魚,又逢公子奮長須。 夜來江山秋風起,報道吳兒已鲙鱸。 詩人在巴陵之地購得了金閃閃的鯽魚,又買了半簍撥喇喇的青蝦,頂著夜來漸大的秋風回家轉,卻報稱已經(jīng)準備了更為鮮美的鱸膾??磥懋愢l(xiāng)的河鮮再味美,都不如家鄉(xiāng)的美食佳??! 河蝦清靈清鮮,個兒都不大,數(shù)十只才夠炒上一盤,可它的“小”,卻“小”出了頗多滋味。 宋人辛棄疾的夢中常有成群魚蝦,在澄澈的夜波里游戲,他在《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里說:“宿鷺驚窺沙影動,應有魚蝦入夢?!?/span>這一尾尾小魚小蝦,應該是家鄉(xiāng)歷城河塘里的吧,戎馬倥傯長,露濕征衣重,詩人想家了! 元代的元好問詩中的蝦之“小”更有妙趣,他吟道:“蝦須簾上銅鉤小。玳?!?,輕寒繞。”這種蝦須簾、蝦子鉤,可以掛住冷冷一彎斜月,掛得住一簾幽夢、一番清愁嗎? 當代詩人鄧清泉的“蝦”意趣更足,他說:“一彎新月落橋邊,驚煞群蝦未敢前。”俳句體的詩句里,空靈、空寂而有禪意,頗有唐人王摩詰“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韻味。 不妨偷得半日閑,泛舟河塘水湄,看看秋水里的游魚、水草中的小蝦,讓心靜下來,讓夢浮起來,你會領略到不一樣的風景,品味到別一番意趣...... -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