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飛行的書卷 時間:2013年9月19日第一次 2021年4月5-6日第二次 出行方式:獨行 前言: “踏破白云萬千沖,仰天池上水溶溶。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這是《白鹿原》書中朱先生登華山時所做的一首贊美華山的詩歌,詩中再現(xiàn)了華山的雄偉與奇險,謳歌了華山的磅礴與波瀾壯闊。 自古華山一條道。華山完全由一塊花崗巖整體構成,海拔2154.9米,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稱?!端?jīng)注》載:華山“其廣十里,其高五千仞,一石也”,它是由一整塊完整的花崗巖構成,經(jīng)過造山運動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峭嶺和幽谷險道。其主峰拔地而起,一柱擎天,超然獨尊,似一朵碩大的石蓮盛開天外,其它諸小峰似蓮瓣環(huán)圍其周: (一般游客是拍不到上面這張華山圖的,必須是去到三公山和三鳳山附近,才能拍出華山的這幅全景圖——飛行的書卷) 我曾經(jīng)看到華山公眾號小編的一段話: “華山以“險道險中險”蜚聲中外!去過都是大神了!徒步征服華山(徒步上下華山),是個了不起的壯舉!北南貫穿——北峰、中蜂、東蜂、南蜂、西蜂,沿途20多公里,只為老了能說“曾經(jīng)我也年輕過”!” 上述華山小編的話,我是基本不贊同的。原因是:徒步上下華山只是虐人,需要超強體力(不過我覺得是很輕松的事),不能說是了不起的壯舉 不過,這篇文章,上述加強版我覺得也弱爆了!只因華山公眾號小編用了諸如“大神”、“壯舉”這樣分量太重的話,所以,我決定來個升仙版。這個升仙版,連我自己也沒走完 如果有人挑戰(zhàn)了我說的升仙版十險的一半,就可以把華山公眾號小編的那段話送給他 唐代詩人杜甫《望岳》詩云:“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眾所周知,華山的東、西、南、北、中五座主峰是游客們主要游覽的區(qū)域,其中絕大部分游客是索道上下,不是徒步不值一提;
言歸正傳。這個升仙版,除了必須全程上下徒步,還要經(jīng)過以下十險: 華山第一險:量掌山 這座山按官方介紹,是無法登臨。 坐標:不在華山景區(qū)五峰之內(nèi);量掌山在黃甫峪瓦廟溝南,與華山仙掌崖隔壑相望。其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據(jù)說站在峰頭看仙掌近在咫尺,舉手可量,故名。二、又傳說古時有梁、張二姓隱修道士在山上隱居,所以后人又稱為梁張山。 量掌山雖矮于華山主峰,但山峰險峻,危崖聳立,崖體裸露呈赭色,巖石皴理異常美麗,其造化之妙如出畫家之手。尤其是在陽光照耀下,更加燦爛輝煌,雄奇壯觀。 量掌山危險級別: 本人將此峰列為華山第一險,理由如下: 攀登量掌山的道路非常險峻,目前徒手攀爬(不借助任何現(xiàn)代工具)不見有游記問世;古時也很少有人能登峰,連李白之類的武林高手也上不去;徐霞客也是練武高手,以愛冒險著稱,是古時候古籍記載徒手爬上黃山最險峰——天都峰的第6個人。但是面對量掌山,連挑戰(zhàn)的勇氣都沒有;據(jù)信,古時候除了少數(shù)煉氣士之類的羽林高手外,基本無人能登頂(注意:用現(xiàn)代工具比如膨脹釘、螺栓釘破壞山體登上去的不算,比如用螺栓釘攀爬三清山巨蟒峰那類人,有本事你就給我徒手壁虎爬試試 以下視頻,是本人站在金鎖關上游景區(qū)路線之外、東峰仙掌崖左側絕壁上觀日出,此處腳下即量掌山,一覽無余: (華山絕壁觀日出:靜候丹苗迸發(fā),紅光盈于天地) 站在日月洞巖石頂部,是眺望量掌山正面的最佳位置:可以清晰看到華山“人面像”,位于華山的量掌山中部:
以下是本人從東峰鷹嘴巖下方眺望量掌山:
華山第二險:白云峰(華山秘境大上方藏匿處) 坐標:白云峰位于華山云臺峰之北,石白如雪,白云繚繞,人稱白云峰;亦稱公主峰,因傳說南陽公主隱居此間而得名。 站在北峰之巔向北看去,一座潔白的山峰映入眼簾,因石白如雪,常年白云繚繞,人稱白云峰,亦稱公主峰。魏光緒《華山記》記述說:“白云峰一徑北去”,狹而長,詩所謂嶞山也。尖峰聳拔,飛云冉冉幕其上。”那里藏著華山秘境,一個顛覆性的存在!
從日月洞巖石頂部眺望白云峰:
關于白云峰大上方,本人寫了完整游記,做了全程視頻。 大上方游記: 大上方視頻: 簡約版大上方視頻: 白云峰危險級別: 本人之所以將此峰列為第二,原因如下: 如果不是唐代以來,隱士修道在此峰開鑿石窩磴道并且安裝鎖鏈,一般人是上不去的。即使開鑿石窩磴道安裝鐵索,也還被華山景區(qū)劃為禁地了!主要危險在于:鐵索磴道年久失修、落石、沿途無人、未名路況等; 以下是網(wǎng)絡搜索到的大上方被列為禁地的原因: 驢友1:華山大上方之所以被禁止,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因素,我們知道,大上方并非常規(guī)旅游線路,它與華山各主峰均無路可通,想要上去,只有從小上方南端一條攀鏈而行的線路一級一級的上去,這條道路稱之為“天塹”都不為過。由于這條路極易發(fā)生危險,景區(qū)經(jīng)過多方衡量之后,將大上方進行了封閉,現(xiàn)在的大上方已經(jīng)成了華山未開放的景點,如果你現(xiàn)在去華山上方橋頭的話,你會看到一個“禁止通行”的醒目標識牌,那條路的終點就是大上方。 驢友2: 大上方是華山未開放的景點,禁止游客進入,一般而言,怎樣爬上去,就得原路怎樣返回來。所以大上方對普通游客而言,非常難爬,去一次回來腳要歇抖上幾天。爬大小上方大多數(shù)時間是手腳并用,其艱難程度不可名態(tài)。全程3公里左右,來回三小時。 驢友3:
華山第三險:三公山 坐標:三公山在華山主峰西南,海拔2000米,與華山主峰隔壑相望。因山上三個峰頭各立一長方形巨石,統(tǒng)觀其形態(tài)如三位面華山主峰而立的老人,故名。明代湖廣巡撫魏光緒《華游記》中記述,南峰絕頂,背臨絕壑,壑外有三座峰頭,與南峰等高,名三公山,三公山兩側,千峰林立,如一片片青蓮花瓣,擁護圍繞著華山主峰。 三公山最西一座峰頭的西北,有一塊酷似金龜般的巨石緊緊貼伏在峰壁上,有時在風吹云動的映襯下,金龜?shù)膭痈腥舫葜疇?,稱金龜朝三公。 在從東峰去往南峰的路上,可以一窺三公山的神姿:
三公山北麓,有隱約可見的一條峽谷,如一柄青鋒寶劍直指峰腳,古時風水先生叫它金線葫蘆,說它是華山之命脈。 三公山山勢險峻,危石林立,沒有固定的攀登道路,很少有人到達,我查攻略,幾乎沒有看到有價值的游記文章。古時也只有少數(shù)修煉的道士隱居在此。今峰頂留有兩個石洞,一個叫燕公石室,一個叫焦公石室。據(jù)說都修成了活神仙。 下圖右側三個山頭各有巨石危立處,即為三公山:
三公山危險級別: 雖然我沒有找到登臨三公山的詳細攻略,但是個人覺得,攀登三公山應該不是遙不可及。我看到貼吧有戶外探險用了15米的繩子企圖攀爬,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難度貌似并非不可及;只是在景區(qū)之外,路徑隱秘,一般外地人如果沒有向?qū)?,要探險是有點難度的,很可能迷路啥的。雖然我沒有去過,但是古人寫過三公山的詩,看起來要去還是比較難的——“此事頗茫昧,誰見羅八珍。日夕隔大壑,遠望還逡巡。” 古代王又旦《三公山》詩: 三山如列豆,絕壁何嶙峋。 傳聞金天帝,設此觴百神。 萬松奏瑤瑟,高歸樂無垠。 我欲獻新詞,座上娛仙賓。 一彈云氣合,逸響迥秋旻。 老翁垂綠發(fā),攜我游漢津。 此事頗茫昧,誰見羅八珍。 日夕隔大壑,遠望還逡巡。 華山第四險:三鳳山 坐標:三鳳山在華山主峰南壑外三公山的東面,于東峰、落雁峰、孝子峰均可觀望。遠望若三個鳳頭,故名。 但古代對三鳳山位置說法不一,明楊翤昌《太華山記》記述:" 三公山稍西,巔各一石起立,如危欄相依環(huán)三峰者,層樊細皴如千葉寶蓮。" 清鄂海《修西岳廟并修山記》中記述 " 三公山障其西南。" 李榕《華岳志圖說》中,三鳳山位置標在三公山東。 三鳳山究竟在三公山之東還是之西,上述各文記述不同,但只要站立南峰,仔細觀察壑外各山峰的形態(tài)就會分辨清楚,楊嗣昌將三鳳山和三公山混為一談。鄂海有關三鳳山方位的記述有誤。唯李榕所標三鳳山在三公山之東是正確的。 下圖三公山左側三個山頭,即為三鳳山:
三鳳山峰巒嵯峨,林木蔥郁,秀美若鳳。因地處壑外,無固定攀峰道路,過去僅有羽客樵夫經(jīng)黃甫峪攀登。今登攀者甚少,故植被保護較好,且多有原始的韻味。黃甫峪進山公路開通后,三鳳山很可能會成為黃甫峪旅游環(huán)線中被開發(fā)的游覽勝地。
本人認為,自長空棧道眺望三公山和三鳳山,估計是最理想的位置了??粗茈U,實際應該不是特別險,帶上繩索估計可以攀登。主要危險點是道路隱秘,一般外地人如果沒有向?qū)?,要探險是有點難度的。 三鳳山危險級別: 和上述三公山相當。既然樵夫都能到達,而非量掌山“羽客高人”類才能企及,所以攀登難度級別應該和三公山不相上下。 華山第五險:長空棧道 長空棧道開鑿在南天門外,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貼腹,屏氣挪步,被喻為“華山第一天險”。
危險指數(shù): 長空棧道如果沒有安全繩保護,徒手下的話,危險性比較大,主要是難過心理考驗關
此棧道視覺暴力沖擊帶來的驚險刺激程度,肯定可以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
綜上,除非是山體坍塌或設備故障導致掉落,真正掉落下去的危險很低;但可能造成的身心傷害不小,本人把它排在第五險。
本人拍攝的長空棧道視頻: (長空棧道飛仙遨游:白云已出岫,待我霞舉飛升也) 本人撰寫的長空棧道游記: 華山第六險:云梯 坐標:云梯號稱華山第三險,在中峰北面,是從引鳳亭經(jīng)東石樓峰通往東峰的一段捷徑。云梯與天梯相似,不過更高更陡,高十余米,基本接近90度,臺階更窄,也就半支腳的寬度,必須用手去抓鐵鏈,發(fā)力,才能往上爬。
梯上置懸索三條,游人挽索而攀,身體無法貼近崖壁,因而隨索擺動,心旌神搖,如同騰云駕霧,故名云梯??。這條道兩端垂直,中間突出,非好漢不能登臨,是通往東峰觀日出的一條捷徑,并非必經(jīng)之路。長久以來,無數(shù)年輕人來到這里證明自己的膽量和勇氣。
危險指數(shù): 絕大部分人是將長空棧道排在第一險;鷂子翻身排第二;云梯排在第三險。不過,本人此處將云梯放在了鷂子翻身的前面,估計會招來不少人的非議甚至攻擊 但是,本人思前想后,覺得這么排名是合理的: 首先,云梯并無任何保護措施,下面是花崗巖,如果失手跌落會肝腦涂地哦。。所以從最壞后果看,云梯真實的危險性實際是超過長空棧道和鷂子翻身了??。其次,云梯不允許你中途放棄,特別考驗人的膽量和臂力。 本人拍攝的云梯視頻: 本人撰寫的云梯游記: 華山第七險:鷂子翻身 坐標及簡介:鷂子翻身是從東峰到下棋亭必經(jīng)的一段絕壁險道,并非登山必經(jīng)之路,膽量和體力沒有足夠把握的游客觀望一下景色即可。其路鑿于上凸下凹的倒坎懸崖上,下視唯見寒索垂于凌空,不見路徑,崖高十余丈,是古人為勇敢者開鑿的一條超越自我征服自然的挑戰(zhàn)地。
游人至此,須面壁挽索,以腳尖探尋石窩,交替而下,其中幾步須如鷹鷂一般左右翻轉(zhuǎn)身體才可通過,故得此名?,F(xiàn)在險道全面整修,鑿深了腳窩和石階,多處更換了鐵索,要下峰探險相對容易一些。下棋亭又稱為博臺,是宋太祖趙匡胤與陳摶下棋輸華山的故事發(fā)生地,亭內(nèi)現(xiàn)有棋局一副,據(jù)說是趙匡胤輸華山的殘局,至今千年仍無人能破。棋亭三面臨空,四面環(huán)山,云霧繚繞,猶如仙境。 本人體驗:鷂子翻身需要兩根安全繩交替而下,很多人認為鷂子翻身的難度甚至超過長空棧道。本人認為如果不恐高,實際沒有任何難度,完全可以不用安全繩徒手下,因為下降過程中它的視覺暴力沖擊實際遠小于長空棧道(但是如果站在東峰頂往下看,視覺沖擊還是十分震撼的),只是剛開始下的時候需要克服恐懼心理。 本人拍攝的鷂子翻身視頻: 華山第八險:千尺幢 坐標與簡介:千尺幢是登華山北峰時位于青柯坪峭壁上的一條大裂縫。石級頂端有如井口,倘若用鐵蓋把"井口"蓋住,通往華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稱之為"太華咽喉"。清人龍怡曾寫詩描述:徑回路絕飛鳥還,清壁杏藹凌云端。停策仰望坐嘆息,安得羽翼臨風翻。垂垂鐵綬一千尺,烈日長風火摩蕩。半足入壁出壁間,雙手緣云上云上。這首詩可說是對千尺幢、百尺峽險絕情景的極好概括。 1983年5月1日,華山千尺幢上發(fā)生險情:一位中年人被擁擠的游人擠離臺階掉下山崖,由他引起的連鎖反應,使10余名游客掉下山去。人群騷動,險情在加劇。正在這里游山的11名大學生冒著自身被砸傷、撞落的巨大危險,奮力搶救從崖梯上跌落下來的十余名負傷游人。 危險指數(shù): 千尺幢需要較強的體力,比較虐人,且沒有安全繩,需要挽索而上。本人私下欲將千尺幢列在鷂子翻身之前,不過這樣估計會引發(fā)眾怒 本人拍攝的千尺幢視頻: 華山第九險:百尺峽 坐標及簡介: “幢去峽復來,天險不可瞬。雖云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也叫“百丈崖”,乃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峽的兩壁欲合,卻被飛來的兩顆石塊從中撐開,人從石頭下鉆過,膽戰(zhàn)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故韓愈詩中有“俄然神功就,殺氣見棱角”的描寫。 石縫天梯凌空架 鐵索護衛(wèi)往上爬(百尺峽) :
華山第十險:老君犁溝 坐標及簡介: “犁險于幢,幢險而犁突”,這描寫的是夾在陡峭石壁之間一條深不可測的溝狀險道,石階570多階。傳說太上老君過此處,見無路可通,就牽來青牛一夜間犁成這條山溝。老君犁溝石級的盡頭便是“猢猻愁”。因其艱險異常連猴子攀援時都要發(fā)愁而得名,過了猢猻愁就能到達華山北峰。
本人體驗:實際老君犁溝沒有任何難度了。 本人拍攝的老君犁溝峽視頻,同上華山第九險。 至于網(wǎng)上有些人描述的下述險途,在古代可能還稱得上險途,到現(xiàn)在是絕對不能了。實際在我看來是常規(guī)路線了。 比如所謂以下險途: 刀削山脊石階陡 深淵無底天上懸(蒼龍嶺)
通往華山西峰的屈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