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吳守立,歡迎來到 “ 吳守立講透《論語》”,今天開始讓我陪著你,一字一句,讀懂《論語》。 對于大部分中國人而言,只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論語》總能背出幾句,不管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或“巧言令色,鮮矣仁”,再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就算沒讀過,聽總是聽過的。不過,完全通讀整部《論語》的人,一百個人里不見得有一個。 今天開始,我就會帶著你把《論語》從《學而》篇開始到《堯曰》篇結束,總共20篇通讀下來。咱們一邊讀,一邊講,一句不落。 01 緣起 我于2006年投身教育,至今已有15年。2015年7月的某一天,31歲的我,問了自己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我是“中國人”嗎?是不是黃皮膚、黑頭發(fā)、黑眼睛,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就是中國人?一連幾天,我內心的聲音都是“No!No! No!”我陷入了莫名的困頓中…… 一天,朋友圈一則“《論語》一百,全民讀經”的信息吸引了我,點開鏈接:“一個人只要在30天內將《論語》讀完100遍,就會發(fā)生脫胎換骨的變化“,看到這句話,頓時眼前一亮,立即決定赴北京開啟我的”蛻變之旅“——閉關30天讀《論語》。 整整30天,手機關機,早上5點起床,每天讀8小時,最后,我成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論語》一百”(這之前,可是一遍都沒通讀過?,F(xiàn)在想起,真的汗顏?。?。 讀完第100遍《論語》的那一刻,我淚如雨下,感覺仿佛有一道光突然射進了內心,我心中的世界開始由混沌變得一片光明,從此之后,我有“靠山”啦!我和“中國文化的根”連上了,我成了一個“有根”的中國人。 何為“中國人”?具備“中國文化心靈”和“中國文化自信“的人才夠資格稱之為“中國人”,不然,就是“香蕉人”(外黃內白)?。?/span> 2015年10月,創(chuàng)辦天第書院(寓意“讀天下第一等書,做天下第一等人?!保?,正式開始投身經典教育事業(yè)。 2016年~2021年,寒暑假定期舉辦《論語》冬夏令營,截至目前,影響超過10萬人加入到學習踐行《論語》的行列。 02 我們?yōu)槭裁匆蛔忠痪渥x《論語》? 我給你五個理由: 第一, 要真正“搞懂”中國人,必須讀《論語》。 《論語》既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之后2500年在中國流行最廣的的基礎教材。五四運動前的中國傳統(tǒng)讀書人,從小進私塾,《論語》要倒背如流。要了解中國人的精神傳統(tǒng),一定要回到《論語》這張文化的原始基因圖譜。 第二, 《論語》是維系中國人共同的精神紐帶。 中國空間上疆域龐大,時間上綿延數(shù)千年,這個國家是怎么維系起來的?用《論語》來解釋,最核心的秘密是仁。 《論語》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養(yǎng)仁的根本是從”孝悌“入手,也就是從一個人怎么對待父母、對待兄長出發(fā),用同一套邏輯推演了怎么對待朋友,怎么對待上司,怎么對待君主和國家。 這套家國同構的政治追求,維系了中國古代龐大的體系始終不散攤子,讓我們的民族具備了驚人的生命力。 無論歷史上曾經跌到什么樣的低谷,都可以再次反彈、崛起。 今天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的強大從何處來,你不能不清楚。 第三, 《論語》塑造了中國人的理想人格。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這是傳統(tǒng)中國人格理想的模板。直到今天,如果你夸一個人是君子,他還是會很高興,你要說一個人是小人,他就會很生氣。 這個社會共識從哪里來?就從《論語》里來。書里提到“君子”有100多回,怎么做君子,如何做一個人格完善的人?《論語》提供的答案既清楚,又完備。 第四,你平日念叨理解的《論語》,可能并非《論語》真義。 一般人說起《論語》,都只記得只言片語,所以難免斷章取義。 比如聽到“父母在,不遠游”,你可能很反感,這不是把孩子拴在家里不給出門嗎?但要是通讀《論語》,你就會知道還有后面半句:“游必有方”。你出遠門,得讓父母知道你去哪兒,是不是走正道,重點在后半句。 再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多少女權主義者聽到這句話對孔子有意見,可是你可曾知此處“養(yǎng)”字的真義?養(yǎng)在儒家中的解釋是“養(yǎng)氣”,就是孟子“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養(yǎng)。為什么女子和小人難以養(yǎng)氣呢?原因,我在以后的文章中慢慢道來。 第五, 《論語》早已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日用而不知,習焉而不察。 《論語》總共不到16000字,但給漢語貢獻了三四百個成語:溫故知新、過猶不及、既往不咎、見賢思齊、安貧樂道、言而有信、察言觀色、見義勇為、…… 這些成語,抬頭不見低頭見,日用而不知,習焉而不察,也就是說大字不識的村夫農婦,你都不敢說他沒用過《論語》。 在某種意義上,不是你在說《論語》,而是《論語》在說你。 所以說,《論語》是一部薄薄的密碼本,大到理解中國的來龍去脈,小到理解習俗的前因后果,都可以回到《論語》里面,一字一句對密碼。 03 我怎么講透《論語》? 我講《論語》,就按照《論語》本身的順序,老老實實從《學而》篇開始,一字不漏,先讀原文,逐句翻譯,然后我主要給你解釋清楚重點、難點。在講讀中,我都盡量把孔子的話,還原到他所處的時代里去理解,不曲解原意。 《論語》,中國人學了2500年,也用了2500年,它值得你花時間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學”“習”一遍(學習《論語》5步法:讀,解,行,講,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面對急速變化的社會,你也就明白要往何處去了。 《論語》只有不到16000字,但理解它,可不容易。為了講透《論語》,我前前后后將《論語》研讀了1000多遍(2017年4月27日,40分鐘零錯誤背下了這部“萬世之書”),同時參閱比對了上百家關于孔子和《論語》的注解,這時,我才斗膽出來和大家講《論語》。 我講《論語》,不是做學術性的研究,也并不想參與學術上的討論,我只想借用我讀到的儒家經文,融合我個人的實修體悟,用《論語》智慧解決真實世界的困惑、問題和挑戰(zhàn),包括親子教育、夫妻關系處理、企業(yè)管理及個人修身。這便是我開講《論語》的初衷和原則。 希望你也加入到讀《論語》,解《論語》,行《論語》,講《論語》,傳《論語》的行列! 一起“讓3億中國人讀《論語》”! PS:如果內容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持一下。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視頻號【吳守立國學智慧】,以國學智慧為出發(fā)點,分享關于個人成長、夫妻關系、孩子教育、企業(yè)管理等干貨內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