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本竹書紀(jì)年 ◎帝啟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tái)。諸侯從帝,歸于冀都,大饗諸侯于璿臺(tái)。 二年,費(fèi)侯伯益,出就國(guó)。王師伐有扈,大戰(zhàn)于甘。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涖訟。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天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于西河。 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百壽帥師征西河。武觀來(lái)歸。 十六年,陟。 古本竹書紀(jì)年譯注 帝啟①曰『會(huì)』。 ①啟,【史記·夏本紀(jì)】:『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p> 【譯】帝啟的名字叫『會(huì)』。 【案】引【路史·後紀(jì)】卷十三并【注】。 益①干②啟位,啟殺之。 ①益,即伯益,一稱『伯翳』、『柏翳』、『大費(fèi)』,古代贏姓各族的祖先,善于畜牧和狩獵,舜任其為虞,后助禹治水有功,被選為繼承人。 ②干,冒犯、沖犯。 【譯】伯益冒犯了啟的王位,啟殺了他。 【案】引【晉書·束皙傳】。類見【史通·疑古】及【雜說(shuō)上】。 【比義】【墨子·尚賢上】:『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弧卷n非子·外儲(chǔ)說(shuō)右下】:『禹愛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故傳天下于益,而勢(shì)重盡在啟也。已而啟與友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而實(shí)令啟自取之也?!弧境o·天問】:『?jiǎn)⒋孀骱??!灰饨耘c【紀(jì)年】同。然【孟子·萬(wàn)章上】:『禹薦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怪幐枵卟恢幐枰娑幐鑶ⅲ唬骸肝峋右?。」…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于民未久?!弧驹浇^書】卷三:『夏啟獻(xiàn)犧于益?!媾c禹臣于舜,舜傳之禹,薦益而封之百里。禹崩,啟立,曉知王事、達(dá)于君臣之義。益死之后,啟歲獻(xiàn)犧牲以祠之?!恢^啟繼位有道,意與【紀(jì)年】相異。 夏后開①舞九招②也。 ①夏后開,即夏后啟,為避西漢景帝劉啟諱,漢人改『?jiǎn)ⅰ粸椤洪_』。 ②九招,招音韶,通『韶』。九招,上古樂曲名,傳說(shuō)為夏后啟竊天樂【九辨】和【九歌】,經(jīng)過改制而成。 【譯】夏后啟伴隨九韶樂曲起舞。 【案】引【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注】。類見【路史·後紀(jì)】卷十三上【注】?!韭肥贰恳炯o(jì)年】在『?jiǎn)⒌呛缶拍辍弧?/p> 【比義】【帝王世紀(jì)】:『?jiǎn)⑸笫?,舞九韶?!弧旧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弧敬蠡奈鹘?jīng)】:『開上四嬪于天,得【九辨】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皆言夏后啟舞九韶之事。 啟征①西河④。 ①征,征伐。 ③西河,地望主要有古衛(wèi)國(guó)說(shuō)、河南安陽(yáng)說(shuō)、龍門至華陰說(shuō)、古汾州說(shuō)、蒲州山西永濟(jì)、安邑一帶說(shuō)、陜西郃陽(yáng)說(shuō)等,我們認(rèn)為西河地望當(dāng)在晉西南臨猗一帶。 【譯】夏后啟征討西河。 【案】引【北堂書鈔】卷十三。類見【路史·後紀(jì)】卷十三上【注】、【國(guó)名記】己?!韭肥贰め峒o(jì)】卷十三【注】征西河在啟『二十五年』。 【比義】【太平御覽】卷八二引【帝王世紀(jì)】:『啟三十五年,征河西?!豢蓞ⅰ?/p> 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譯】夏后啟在位三十九年死去,時(shí)年七十八歲。 【案】引【真誥】卷十五【注】。另【路史·後紀(jì)】卷十三上【注】引作:『?jiǎn)⒍拍?,年九十八?!弧敬嬲妗恳来俗鳌憾拍?sub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陟,年九十八?!徊⒆ⅲ骸骸菊嬲a】十五引作「即位三十九年」云云,此傳寫之偽也。禹娶涂山而生啟,在堯老舜攝之時(shí),則啟嗣位時(shí),斷不止三十九歲?!弧居喲a(bǔ)】亦謂啟繼位時(shí)三十九歲,引作『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据嬜C】標(biāo)點(diǎn)改作『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是。 【比義】【太平御覽】卷八二引【帝王世紀(jì)】:『帝啟在位九年,年八十余而崩矣?!划愑凇炯o(jì)年】。 |
|
|
來(lái)自: 承德皇家園林 > 《竹書紀(j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