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記沒有效果,一般是兩個原因:①方法不對,筆記只做了一半,也就是只簡單記錄了課上的內容,或者抄寫了書上的內容,這種筆記很難起到促進理解、記憶和運用的作用;②筆記做好之后就束之高閣,做筆記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今后更高效地復習和記憶,如果筆記做好之后就不用,那也沒什么效果。 下面是我自己了解學習并實踐過的一些做筆記的方法(包含課堂筆記、讀書筆記) 1、康奈爾筆記系統(tǒng)康奈爾筆記系統(tǒng)是一種比較適合聽課時做的筆記,它又叫5R筆記,包含五個步驟:記錄(record)、簡化(reduce)、背誦(recite)、思考(reflect)、復習(review)。 做康奈爾筆記的具體方法如下: ①先把一頁筆記紙分為“筆記欄、線索欄、總結欄”三個部分。 ②課堂上聽講的過程中,在右邊的“筆記欄”快速記下課堂上的重要內容; ③課后及時對記下的內容進行概括、簡化,把要點填入左邊的“線索欄”,可以是起提示作用的關鍵詞,也可以是根據筆記內容設置的問題。 ④這些都做好之后,可以在下面的“總結欄”用幾句話對上述內容進行簡單地概括總結,讓自己思路更清晰。 ⑤筆記做好之后,接下來就是記憶和復習了。記憶的時候,可以用手或一張紙把筆記欄遮住,根據線索欄的一些提示,來回憶筆記欄的具體內容,或者課堂上講過的內容。以后復習的時候也是一樣,先遮住筆記欄,根據線索欄進行回憶。 ⑥這整個記憶和復習的過程中,如果有新的感悟或收獲,可以把它們相應地添加進去。如果不好操作,可以用便簽,或者單獨進行整理。 2、“劃重點、做批注”式筆記在書本上劃重點、做批注,應該是我們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它適合課堂學習,也適合讀書學習。 雖說熟悉,但很多人或許并沒有掌握精髓,所以效果不理想。 ①前提:建立一套只屬于自己的“標記語言”。也就是給不同顏色的筆或標簽,以及不同的符號賦予一個固定的意義,比如用紅色線條表示與自己工作、業(yè)務相關的重要內容,用藍色線條表示好詞好句等等。我們一旦確定了屬于自己的標記語言,以后提取信息時就能變得快速且高效。 ②劃線:根據你的“閱讀目標、學習目的”來決定哪些地方要劃線、做標記。比如:解答某個疑慮,找到某種方法,為教育孩子尋找理論基礎,為寫一篇論文尋找素材等等。有了目標或者目的,我們才知道該在哪里劃線、做標記。 ③做批注: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當讀到一些重要內容時,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舊知識、經驗、案例,然后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補充說明(如果書籍上不方便寫,可以用便簽紙輔助);當讀到對你有啟發(fā)的內容時,把你的啟發(fā)和感悟寫在旁邊或便簽上;如果讀到一些可以規(guī)劃今后應用的內容時,可以思考一下要怎么用,并把具體的思考和計劃寫在便簽或筆記本上(讀完書之后,提醒自己落實行動);當讀到一些讀不懂的內容時,做個標記,然后接著往下閱讀。讀完或學完之后再來檢查那些問題有沒有搞懂,如果還是不懂,先記錄以后,之后請教他人,或者從其他書中找答案。 讀完書之后,還可以在書籍的扉頁或空白處做一套“索引”,根據你的標記語言,把重要內容的頁碼分門別類的標出來。這類似于書籍的目錄,有助于你以后需要用到的時候,快速查找。 3、九宮格筆記九宮格筆記是一種將整本書的重點通過一張紙來表現(xiàn)的方法,比較適合用來做“致用類”書籍的筆記(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想解決具體問題并應用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比如自我提升、經管、營銷類書籍等等)。 具體做法如下: ①將一張紙,劃分為書名、問題區(qū)、概念區(qū)、精彩區(qū)、待辦區(qū)5個區(qū)域。 ②讀書前,根據自己的讀書目標,結合書籍的目錄,提出3-5個問題,然后把問題寫到表格的問題區(qū)中。(提出問題,可以激發(fā)我們讀書的興趣,讀的時候知道該重點留意哪些內容,更加專心和投入) ③對書籍進行快速閱讀,當讀到跟你問題相關的重要內容時,用自己的話對內容進行提煉總結,寫到概念區(qū)。如果內容較多,可以把內容寫在卡片上,貼到相應位置。 ④當你讀到一些讓你感到驚喜、意外的內容時,把它們寫到精彩區(qū)。 ⑤讀的過程中或讀完之后,還要規(guī)劃今后要如何運用書中的知識,也就是在“待辦區(qū)”寫下接下來要怎么做、怎么落實和運用知識。寫的時候,最好有具體的計劃。 補充:與之類似的還有“讀書檔案”“RIA便簽讀書法”(如下圖) 4、思維導圖/框架圖筆記思維導圖或框架圖筆記適合學生,也適合成年人。 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在學完一堂課、一個章節(jié)、一個主題之后,用思維導圖或者框架圖的形式來梳理主要內容,做成筆記。把零碎雜亂的知識梳理成一個個知識框架圖、思維導圖,會讓你思路更清晰,做到更好的理解和記憶,作答的時候也知道從哪些方面來回答。以后在復習的時候,就可以先根據你梳理的導圖或框架圖來先進行回憶提取,回憶不起來的地方再去查看原文,直到牢牢記住。 對于成年人的學習,更多的是讀書自學,在讀完一本書之后,根據內容做一個或幾個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強化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用思維導圖對一本書籍進行梳理和記憶,大致包含6個步驟: ①快速閱讀并理解一本書;②梳理書籍的脈絡;③提取或凝練書籍中各部分內容的關鍵詞或短句;④構建思維導圖;⑤使用并優(yōu)化思維導圖;⑥參考遺忘曲線,進行間隔重復和檢索。 具體內容可以看這里:如何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并快速記住一本書? 補充:想要做好讀書學習筆記,還要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讀書學習中,想做筆記的人很多,但真正做了筆記,且做得好的人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做筆記是一件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想做但卻沒做。一來讀書就耗費了大量時間,沒時間來好好做筆記;二來我們不是僅憑著印象來做,需要不斷回到原文中查看內容,這也將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快速閱讀的作用就在于:①幫我們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節(jié)省下大量時間留給讀書學習后的思考和筆記;同時,快速閱讀還可以幫我們在做筆記的時候,回到原文中快速瀏覽和查找,縮短時間,提高效率。 關于快速閱讀的方法,比如常見的手指引導閱讀,也就是手指指著文字,快速移動掃讀。再比如略讀,就是有選擇性地忽略一些內容,只閱讀跟自身目標、需要相關的內容。除了這些基本的方法,還可以進行專門的學習訓練,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認真練習,把閱讀效率提升三五倍,一分鐘閱讀1-3千字是很容易的。這些我之前都講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