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11月24日也就是今天,聚焦“未成年性侵”事件的影片《嘉年華》就正式在全國上映了。其實'巧合’一詞也許用的并不恰當,類似事件每天都在發(fā)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女童保護”組織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高達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然而,中小學生性侵案,其隱暗比例為1:7,也就是說每1個兒童性侵案件被曝光的背后,也許就有6個案件未曝光案件。 11月19日,《嘉年華》在北京舉辦首映禮,導演文晏攜主演文淇、周美君、劉威葳、耿樂、史可、彭靜、李夢男到場。編者在看完影片后受到極大震撼,此文內容來源于主創(chuàng)對談內容。 大部分人都收到過手機推送新聞,有些新聞我們選擇忽略,有些成為普通民眾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文晏導演卻被一則手機推送的“未成年性侵事件”新聞吸引,她的目光聚焦在這些未成年受害者身上,開始走訪兒童心理醫(yī)生以及特殊案件律師,做了大量資料調查來了解國內未成年性侵受害者生存狀態(tài),最終用時一年形成文本,拍攝出勇敢的電影——《嘉年華》。 《嘉年華》講述12歲的小文與自己的好朋友小新因時間太晚無法回家而跟著自己的干爹去旅館留宿,卻沒想到兩個小女孩遭到'干爹’性侵。而這一切都被15歲的旅店前臺小米目睹,她也成為這件事的唯一目擊者…… 《嘉年華》是文晏獨立導演的第二部作品,在此之前她因著名制片人的身份而聞名。雖然作為導演尚屬“新人”,但文晏憑借《嘉年華》入圍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榮獲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等極具分量的國際電影表彰。 近些年眾多“未成年性侵”事件被曝光于天下,僅半年來就有不堪性侵經(jīng)歷自殺的才女房思琪,雙面大V許豪杰被爆孌童,南京火車站養(yǎng)女當眾被兄長侵犯事件等等,多起性侵兒童事件的爆光,讓很多人觸目驚心。但事實上,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兒童性侵害發(fā)生的概率,遠比我們想象的高。 然而,無論放在現(xiàn)今中國電影語境下,還是社會語境下,“兒童性侵”都是一個倍受爭議的議題。此時《嘉年華》的出現(xiàn)不僅僅是一劑重拳,也是導演借由電影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 在《嘉年華》中,觀眾看不到人物情緒的大爆發(fā),看不到英雄式的人物,整部電影不宣泄、不煽情,每次都在人物情緒即將爆發(fā)的瞬間,突然戛然而止,而這種“止”會讓觀眾聯(lián)想到角色在“畫外”的現(xiàn)實世界處境,這種安排,讓《嘉年華》看起來更加殘酷,也更加貼近現(xiàn)實。 初見《嘉年華》 ,觀眾看到的是一起“未成年性侵”,然而導演文晏卻告訴我們,“通過《嘉年華》想把社會上因為對于女性的偏見從而產(chǎn)生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所以電影是由'性侵’為出發(fā)點,更多的是描寫整個女性群體”。 ▲導演認為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對自身價值產(chǎn)生疑問,這些疑問構成了這部影片 《嘉年華》中,一邊是被性侵害的小文,一邊是過早接觸社會的流浪少女小米,兩個本應處在不諳世事的年齡,卻提早進入成人的世界,并在無形中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扮演小米與小文的兩位小演員文淇與周美君,兩人都還不到十五歲,但是她們的演出卻讓觀眾為之驚訝。 導演文晏在現(xiàn)場表示“選中兩位小演員看中的是她們身上的倔強特質,小文與小米的內心是叛逆的,也是有靈魂的,她們不應當僅僅被塑造成可憐受害者的形象,更多的是面對苦難有種不服輸?shù)膭蓬^?!?/span> ▲文淇在扮演小米前,在導演的安排下,曾去體驗生活,從早到晚的打掃衛(wèi)生,完成各項工作,從內心與外部刺激體會類似小米這種提早進入社會,為生存奔命的流浪女孩 ▲周美君在開拍前沒有任何表演經(jīng)驗,而是導演一場場戲的交流中慢慢進入角色,全片拍攝過程中,文晏并沒有告知'未成年性侵’這個話題 而片中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是受害者家庭面對災難的應對辦法。扮演小文母親的劉威葳表示“自己是個反面教材”,作為母親,自己的生活便是一塌糊涂,無法給女兒細心的照料與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母親給予女兒施加了二次傷害,而從角色角度出發(fā),劉威葳認為“這種二次傷害實則是對女兒的一種愛恨交加,也是對離婚丈夫的感情投射。” ▲劉威葳在現(xiàn)場表示拍攝[嘉年華]后,自己也仿佛有了某種使命感,去保護這些未成年兒童,同時呼吁每位家長都應當擔起教育孩子的偉大責任,讓每個兒童都能快樂的成長 如果劉威葳扮演的母親不太稱職,那扮演父親的耿樂就稍顯'窩囊’了,耿樂坦言在看劇本階段就為父親的'窩囊’感到氣憤,整個演出過程中一直保持一種壓抑感,曾多次向導演提出希望有一場爆發(fā)戲份,然而被文晏否定,因為《嘉年華》真正的目的是在反應現(xiàn)實,并不是在樹立任何英雄。 ▲耿樂認為父親的身上更多是無奈,只要表現(xiàn)出這種無奈就是一種完美的詮釋,無需給人物本身加上多余的英雄式結尾 《嘉年華》的主題是“打破沉默”,導演文晏告訴觀眾“雖然'性侵’事件在網(wǎng)上有一些議論,但是好像始終都沒有真正被大眾所深入認識。無論父母的性教育的缺失、學校的疏于教育,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忽視。所以拍攝《嘉年華》的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它能夠引起大家正視這個問題,也是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希望全社會都能為打破沉默做出努力!
▲“打破沉默”是對社會的集體失聲的一記重錘,每個人都該打破沉默,這樣社會才會有所改變 關于電影討論話題的敏感性,文晏導演告訴觀眾,《嘉年華》最終上映版本于威尼斯參展版本并無太大區(qū)別,這部電影跟中國觀眾見面,是團隊所有成員的最大愿望,所以盡最大的努力,使得他最完整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導演在影片中并未直面暴力,她本人表示非常反感在電影中過多展現(xiàn)暴力,暴力只是一次傷害的起點,觀眾的注意力應當聚焦在如何愈合這種傷害中 《嘉年華》是獨特的,他展現(xiàn)了中國女性導演的細膩與執(zhí)著;《嘉年華》是勇敢的,他敢于面對爭議,去揭露去描述;《嘉年華》也是難得的,他的出現(xiàn)也許會讓更多普通人為打破沉默作出努力。就像文晏導演所說“我們不能指望一部電影來改變一個國家,改變是靠每一個人每一天的努力,如果這部電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示或者引起你的一些思考,那我希望你在你的生活中做一點什么,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改變!” 《嘉年華》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熱映,如果你有時間,請走進電影院,買一張電影票,支持這部當下最勇敢的女性電影,看完也許你的心情不會很好,但這正是每天都在發(fā)生的事情。 最后,預祝《嘉年華》在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選中,大獲全勝! |首發(fā)于《看電影》APP,更多觀影活動請下載《看電影》APP“部落”欄目查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