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蘭之旅 作者:晴空萬里南飛的燕子 
天下有第一嗎? 我只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歐陽鋒為了爭奪武林中的“天下第一”而走火入魔,落了個瘋子的地步。我只知道比爾蓋茨在這近幾十年的時間里他是天下第一有錢人,堪稱天下第一有錢人,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會被稱為千年歷史中第一有錢人。我只知道泰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山,但是在千年的歷史中,它能夠永遠的被稱為天下第一山嗎? 這個地球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誰敢稱天下第一?
但是,從公元零年開始至今為止的2000年的書法界,就有世界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書法家:王羲之。他的《蘭亭序》,書法與文學作品渾然天成,1700年至今,無人能夠超越。被康熙和乾隆皇上喜愛的《蘭亭序》,被各個歷史時期的書法愛好者臨摹,他在中華兩千年歷史的書法界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書法家,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超越得了王羲之,而流傳最為盛名的就是2000年來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早在1986年,我就到過書寫《蘭亭序》的紹興蘭亭,貧乏書法知識的我只記得拍了王羲之“鵝池碑”和“蘭亭碑”。在有就是“墨池”,我知道傳說那里是王羲之練書法將池水都練黑了。只是知道王羲之兒時練書法的刻苦用功,對于《蘭亭序》更是云里霧里不知道所以然,是不是天下第一在我大腦中皆是空白。
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中國文字美體現(xiàn)在書法中美的了解,似乎了解了一些書法作品,在看書法作品里把漢字的美以書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感覺那書法就是當今最美的一幅圖畫。 一直渴望再去拜會千年的歷史中無人超越的《蘭亭序》的作者書法家王羲之,對王羲之懷有久仰的心情,再去尋訪王羲之曾經(jīng)的足跡。我想了解這個天下第一行書書法家;我想知道王羲之的靈魂安放之墓的故居;我想再去蘭亭“鵝池”看看;我想去看看1800年前王羲之42人當年作詩曲水流觴的那條小溪;我想看看康熙和乾隆臨摹王羲之的御筆;我想看看王羲之當年練字的墨池;我想看看王羲之在石板上練字的石頭臺板;我想去看看王羲之那《蘭亭序》里不同寫法的20個不同的之字;我想再去踏上蘭亭的林蔭石板路走在青翠的竹林間,讓思想穿越回到那1800年前,與那些文人會晤。 于是,在2016年4月17日,再次風塵風塵仆仆的踏上尋蘭之旅。 浙江紹興嵊州市東三十五公里處的金庭鎮(zhèn),是王羲之故宅,王羲之晚年隱居此處,這里群山環(huán)抱,故居古老的宅院古色古香幽靜深遠,走在王羲之故居的長廊中,我搬著手指頭算東晉到現(xiàn)在是多少年。這一算嚇一跳,算來距離今天有1700百多年,我仿佛穿梭回到了那個歷史年代。仿佛看到了書圣長胡子飄飄,在書寫著書法作品??撮L廊中的石刻“蘭亭序”,看王羲之墓碑前的“蘭亭序”,人們在指指點點著那個之字。故里旅游的人并不多,或許來的人大都是些喜歡書法的愛好者吧,我不能夠叫書法愛好者,而只能夠是說喜歡而已。有一行人走在王羲之墓前贊賞著、評論著王羲之的蘭亭序。我搭訕過去:“你們都是書法愛好者吧?”他們說:“是啊?!逼渲幸粋€人則指著一個穿著馬甲的人說:“他是嵊州很出名的書法家?!蔽姨ь^望,卻有一股不凡之氣的穿馬甲的中年人。只見他指點著王羲之的石刻《蘭亭序》說:“看這些個之字,十多個之字,沒有一個寫的的重樣的。”。
順著他的手指頭,我看到了一個個不同的“之”字,我細細摸了一下每一個之字,似乎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了王羲之當年寫書法運筆這之字的不同,這20之字,沒有一個字是相同的,橫的,扁的,長的,方的,曲的,彎的,直的,在看那整個畫面,是一幅行云流水入木三分的美感畫面的行書作品,盡管中間有處涂抹,竟然連涂抹都是那么的美。一氣哈成的書法,竟然連瑕疵都是堪稱為美。 時常感覺,萬事萬物,哪里有所謂的完美,而生活本身就是沒有永恒,也沒有所謂的完美,追求完美不現(xiàn)實,如果王羲之的這幅作品,沒有中間被涂抹的痕跡,完美到無遺憾,或許也不會成為天下第一,據(jù)說,當王羲之在微醉中寫下這個“蘭亭序”后,第二天,想重新臨摹這幅作品,想讓其沒有涂抹的痕跡,可他臨摹多次,怎么都寫不出當初這神韻來,也就此保存了帶涂抹的那個版本。 他不會想到,他的這一在微醉中寫的《蘭亭序》,竟然在千年的歷史中,無人能夠超越。我用手機拍著每一個不同書寫的“之”字,拍著這1700年的王羲之墓前的《蘭亭序》石刻書法作品,看著這行云流水美到極致的文字與書法,我被“蘭亭序”里優(yōu)美的意境文字打動:“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想快快的趕往蘭亭,去當年王羲之寫《蘭亭序》的蘭亭再去看看,于是,跟老公草草的看過故里的殿堂之后,不想在打擾1700年安葬在故居里的王羲之的靈魂太久,就匆匆趕往蘭亭。 低頭走在蘭亭曲徑中,路邊蠻多的墨綠色的蘭草,遙想著王羲之的兩大最愛,一愛蘭,二愛鵝,我覺得應該王羲之是三大最愛才對,書法才是他的最愛,愛到了癡迷的程度。還沒進到蘭亭,我就被大廳擺放的幾盆蘭花所吸引。我腦海中想象到了1700年前的王羲之蘭亭庭院幽蘭盛開,清香撲鼻,一代書圣每日在石板上不停的沾著水練字,在他的面前蘭花一朵一朵一盆一盆的蘭花,蘭花君子一般陪伴著王羲之,而蘭花的淡雅、清秀、飄逸、超凡脫俗、象征翩翩君子,不就像是王羲之的品格嗎? 
走在彎曲的石板路上,兩側大有王羲之《蘭亭序》里描寫的茂林修竹之勢,正是春竹出土的季節(jié),從地下拔地而起的粗大的竹筍,或許已經(jīng)在線了當年的茂竹,最搶眼的就是各種竹,龜背竹、翠竹、雷竹,金絲竹,剛竹等等竹子占據(jù)了整個庭院大半個江山,很多竹筍剛剛露出地面,有些已經(jīng)有一人多高,像一桿紅纓槍一樣刺向天空。而在從外遠處望向蘭亭,正是崇山峻嶺所環(huán)抱,而蘭亭隱居在其中。 王羲之第二愛:娥。在鵝池旁,我停下腳步,鵝池中兩只肥胖的大白鵝正在水里嬉戲,一只扭扭捏捏晃動著身體爬上岸,站在石頭上認真的用嘴悠閑的梳理著自己的羽毛。另外一只,正在眾人葵葵之下為游人展示著她的美麗,她旁若無人將美麗的翅膀撲棱著水面,激起幾朵水花。而邊上諾大的碑寫有大大的書法“鵝池”,吸引著眾多人在這里拍照留念,據(jù)說是王羲之父子之書法。鵝池,一壇碧水清澈見底,周邊翠綠的花草樹木、青翠的毛竹、怪石、碧藍色的池水、兩只大白鵝,以及這王羲之父子的龍飛鳳舞的“鵝池”書法,無不讓人感覺進入到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中。 
走著走著,感覺的感覺著,遐想著1700年前的王羲之,愛書法,愛蘭,愛鵝的雅趣。我急切的想找到當年王羲之42人做詩的曲水流觴,走著走著,我在《蘭亭碑》前停留,偌大的書法“蘭亭”是當年康熙皇帝御筆所書,繼續(xù)搬著我的手指頭算,康熙王朝至今也有360年了,碑上的“亭”字,如今有些殘缺不全,亭字已經(jīng)看不很清楚,我在“蘭亭碑”前站立很久很久,我想記住在這樣美好的公元2016年的這一天,我也再次的來到這里,我在乾隆和康熙御碑前流連。轉瞬從乾隆盛世至今又有270多年的歷史了,歲月滄桑,轉眼又是百年,而我在這里見證了幾百年前康熙和乾隆的御筆,或許在過一些年再整修,就又會是后人拓寫的版本蘭亭,我也如一介草民消失在宇宙天地之間,而歷史卻是在繼續(xù)記住著這些天地之間的偉人。 終于到了“流殤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的地方,而我大腦當初有些麻木了,居然只是進了《流觴亭》里看了個究竟,而對那又是男又是女,載歌載舞的“曲水流觴”當年42人列次而坐的小溪邊,只是草草的一眼,沒有駐足,終是留下了遺憾。 
這個曲水流觴,倒讓我想起來我的大學,跟同學們玩的一個喝酒的游戲,同樣的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筷子停頓之處的7及倍數(shù),到誰那里誰答不出來,就要喝酒來代替。而當初1700年前的書法家王羲之們也在玩這樣的游戲,只是王羲之玩的是曲水流觴,在微醉中寫序。酒盅順流而下,飄到誰那里,誰作詩,否則飲酒。就因這一玩作詩的雅事,王羲之為這次詩會寫了序,稱其為《蘭亭序》,歷經(jīng)歷史滄桑波折流傳了下來,而1000多年的歷史,王羲之這一書法的文字,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文美,書法美,在全世界中,無人超越。在王羲之古里,在蘭亭,可以看到就連日本人也有對王羲之敬慕贊美的碑,以示對王羲之的崇拜之情。 我遺憾中的遺憾,沒有在曲水流觴處拍照,沒有好好在那里坐下來,讓當年王羲之的才情也讓我沾沾邊,讓我大腦也開開巧???,當想起王羲之的涂改之筆,轉而又想,人生又哪里有完美哪?或許留有遺憾也才是真正的完美。 就是這遺憾,又為我以后再去蘭亭留下了伏筆,那潺潺的溪水小河,石頭臺階詩人依次列坐,流淌著的溪水流一直又縈繞在腦際中。于是,我看到了王羲之揮毫,寫下了天下第一的“蘭亭序”,而我一眼千年穿梭回到了1700年前。 下次,下次,一定在曲水流觴處好好坐上一會,靜靜的品一品1700年前的曲水流觴。讓人生少些遺憾。 寫于2016年5月2日星期一 
作者簡介: 網(wǎng)名:晴空萬里南飛的燕子 目前就職一家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全國監(jiān)理工程師,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安全生產(chǎn)教育師資證書。 愛好:文學寫作,旅游,心理學。 現(xiàn)已出版建筑工程書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從入門到精通》、《建筑工程監(jiān)理從入門到精通》、《建筑施工項目經(jīng)理從入門到精通》、《從大學生到監(jiān)理工程師》《建筑工程項目業(yè)主代表入門》由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