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形是自然地理要素當中較為基礎的一個,會影響區(qū)域的水文、氣候、植被、土壤等其他地理要素,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有較大影響。 關于地形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今天吉奧格拉菲和大家聊聊如何區(qū)分它們。 最常見的表現(xiàn)區(qū)域地形地勢特征的專題地圖是分層設色地形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主要是通過顏色來表達不同的海拔高度和海洋深度,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要想讀明白分層設色地形圖,高度表是最重要的,這里吉奧格拉菲提醒大家注意每個顏色代表的是一個區(qū)間,比如下圖中淺綠色代表0~200米??荚囶}目經常會問某地區(qū)的海拔范圍,主要就是考察閱讀分層設色地形圖。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判讀出不同地形類型以及地勢的起伏。 地形類型主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等五類。 高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 山地海拔也在500米以上,與高原相比,山地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寬廣平坦。 盆地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間低,并沒有海拔限制,比如我國的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約3000米。因此盆地并不意味著海拔低,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較大。丘陵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最難辨認,介于高原山地與平原之間,也可以通過主要丘陵位置(如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等)幫助判讀。 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考察往往涉及地勢、地形類型、地形分布、地形區(qū)等內容。 我們以亞洲地形圖為例。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我們一般用“哪高哪低”來表述。比如亞洲地勢特征可以總結為“中間高、四周低”,中國地勢特征為西高東低。也有像歐洲西部這樣地勢沒有明確方位差異的,可以總結為“整體低平”。 試試看,你能總結出下圖中瑞典的地勢特征嗎? 地形類型前面提到,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等五類。 有的區(qū)域地形類型齊全,有的以某幾類地形為主,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即可。如亞洲地形類型齊全,還可以增加方位信息,如亞洲中部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原分布在四周。 最容易混淆的是地形和地形區(qū)。 地形指地形類型,地形區(qū)指的是具體的地形區(qū)名稱。 上圖中問到江西省地形類型,應當回答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類型。 再如上圖,考察永定河上游流經地形區(qū),答案應為黃土高原,而不是高原。 一定注意,地形區(qū)指的是具體名稱,如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太行山脈等。 關于地形、地勢、地形類型、地形區(qū),現(xiàn)在你都分清了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