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海遨游No.19056 情緒才是更重要的思考 ——《情商1》 推薦程度:*** (如果作為入門翻翻還不錯,但今天你已經(jīng)有很多其它更好的選擇)) 原書閱讀:393分鐘 本文字數(shù):1,804 本文閱讀:6分鐘 這本書雖然說是在1995年第一次提出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但必須坦誠的是,情商并不是一個新創(chuàng)的概念,完全照搬了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理論,或許情商也許只是一本書的名字而已。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英文名本來就是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許情商是來自譯者的貢獻。也許圈外人不會去關心學術圈那幾篇論文,以至于大家認為這套理論是戈爾曼發(fā)現(xiàn)的,所以戈爾曼成為了“情商之父”。 如果總結(jié)下這本書的內(nèi)容,我會歸納為以發(fā)展心理學為框架,積極心理學作為應用基礎,將當時心理學界對于情緒相關的研究做了一個整理。或者說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科普”,將學術研究轉(zhuǎn)化成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語言。 當然科普的主要內(nèi)容還是“情緒智力”,這個在1990年由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瑪伊爾(John Mayer)提出的概念。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在于“商”,人們更容易接受一些能“確實”評估的標準,比如數(shù)字?;蛘哌@就是“情商”的概念能像病毒一樣蔓延開來,以至于現(xiàn)在還有“逆商”、“財商”…...網(wǎng)上隨便搜搜都有七八種。而需要正視的是,也許從“情商”開始這條路就已經(jīng)偏離了心理學。或者說,用“商”這個詞更討巧一些,也許真正的“情商之父”應該是譯者楊春曉才是。 可以看到的是全書并沒有關于測量部分的討論和分析,也許最具備“商”性質(zhì)的是最后附錄的一個量表。但相比智商的測量,無論是斯坦福-比奈智商測試還是韋克斯勒智商測試,這些情商的題目更像網(wǎng)上流傳的那些自娛自樂的游戲。從科學角度來說,這套量表形式無法有一個可靠的信度,而且效度更是沒有任何依據(jù)和分析。就算是有正式信效度研究的巴昂情商量表也是在這本書出現(xiàn)兩年以后。有意思的是巴昂情商量表是在沙洛維的情緒智力理論結(jié)構推出前7年就開始做設計分析。 所以也許這只能當一個游戲,或者最多是一個非專業(yè)的參考,如果你認真了,也許就輸了。 回到具體的內(nèi)容上,一些基本的概念或核心的理念還是值得去品味的。雖然在今天已經(jīng)被大眾廣為熟悉,在那時卻還是很“新鮮”的想法。這也是科普文章很重要的意義。 就像對于情緒的理解,“情緒意指情感及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strong>包括“處理情緒問題最大的困難在于,人們需要借助情緒技能時往往正是他們最沒有能力接受新信息、學習新的回應方式的時候,即情緒不安時?!逼鋵嵾@些鋪墊都是在啟發(fā)甚至就是告訴大家,情緒才是更重要的思考,是影響意識和行為的關鍵因素。 有意思的是戈爾曼甚至連心理治療都完全納入情緒的范疇之中,“心理治療,即系統(tǒng)的情緒再學習,證實了經(jīng)驗既能改變情緒模式,又能塑造大腦?!?/p> 作為一本科普作品,這是作者所認同的概念,只能說是諸多可能解釋中的一種,或者說是戈爾曼自己的前提假設。基于這些假設,作者才引用了相應的研究和理論。就比如作者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假設,負面情緒是不好的要克制,正面情緒就是好的可以利用。 而相信作為心理圈內(nèi)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還有很多種其它的解釋,在不同的解釋框架下,你的做法和認識也許會完全不同。也以此給沒有心理學學習經(jīng)驗的朋友提個建議,如果書中的某些話,某些觀點打中了你,覺得很受用,就好好享受,同時必須要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tài),這個世界還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樣子。 就好像我看的版本中有一個時常打破我閱讀節(jié)奏的插敘,“專家導讀”。也許只能說是對于這本書的眾多解讀中的一種而已,這本書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樣子。如果你刪掉這些后人加上去的詞藻,也許你能看到另一種面貌。而且我會有一個體會就是,用“譯者導讀”也許更切實點?!皩<摇币呀?jīng)快成為一種“呵呵”的詞了。 似乎這篇讀后感寫的時候我也是充滿了情緒的,蠻有意思。也許不管正面還是負面,對情緒有更多的探索和了解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課題。從我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已經(jīng)不是20年前這本書剛出版時候的樣子了。而且這本書也不是學術論文,研究思路或數(shù)據(jù)更無利用價值。也許看看以后的發(fā)展,比如1995年的多重迷走神經(jīng)理論,1996年的鏡像神經(jīng)元理論……如果說那個年代是從行為現(xiàn)象往心理現(xiàn)象的推進,也許現(xiàn)在的趨勢已經(jīng)更關注在身體本身,從心理現(xiàn)象往生理現(xiàn)象甚至內(nèi)分泌環(huán)境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擴展。 如果真的想去探索一下,情緒一定有你所不了解的那一面,如果有興趣的話,也許可以從下一本書開始。 2019-10-30 丹尼爾·戈爾曼 Daniel Goleman “每日糊圖”: 每天發(fā)一張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創(chuàng)的文字,和你分享著生活和心情。 “書海遨游”: 每看一本書都會感慨幾句,以此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討論,引發(fā)更多的共鳴。 “每月一片”: 每月挑選一部當月最喜歡電影,做些感想和評價,推薦給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眾號的菜單中找到更多更詳細的信息,如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大家隨時留言反饋。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時光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