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運城國際學校 ——“面向未來的教育家”校長訪學記(4) 第一天,我們走訪了蔡村中心小學,這是一所偏遠的山村公辦學校。而今天,我來到了運城市國際學校,這是一所在中國基礎教育界,極具影響力的一所民辦學校。這樣的安排,實在挺有意思,而且一下子開闊了這一群鄉(xiāng)村校長的視野。 走進運城國際,一幢幢灰色的中式建筑,圍成了一個大大的四合院。站在四合院里,用雙眼環(huán)繞四周的樓房,沒有一句標語、沒有一幅廣告墻,樸素至極,讓校長們覺得這好像不是一所學校。是的,我們都看慣了熱鬧的墻面,突然置身于一片“干凈”之地,反而覺得不習慣了。 其實,學校為什么不可以是這樣一個安靜的地方呢? 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講,學校的物態(tài)文化也是能夠教育人的。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貼標語而貼標語,估計它也就是墻上的幾個字而已。反思自己的學校,我們究竟有讓墻上的那些字,走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嗎? (教室對面的活動室) 這所學校雖然外面是如此樸素的,但是小學部教學樓,每一個教室的外面,都有學生的展示區(qū)。各種顏色、各種形式的作品展,讓人目不暇接。 這樣的校園文化表現形式,或許可以稱之為是,不講形式,而注重內涵吧? (晨誦時刻) 漫步在教學樓的樓道中,聽見教室內傳來朗朗的晨誦聲,真是一種享受?。∥覀冋鞯眯W部校長的同意,隨意地走進了幾間教室,讓我感到特別驚訝的是,帶領學生晨誦的老師,并沒有被驚擾的感覺,更為驚嘆的是,就連一二年級的學生,對于我們的“闖入”并沒有太大的反應。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沉浸在美妙而幸福的晨誦中。那樣的專注,那樣的享受,像我這樣一個局外人,是無法體會其中之妙處的。 每一個教室的對面,都有一個學生活動室?;顒邮依镎R地擺放著學生們的輪滑鞋、吉他、非洲鼓等各種學習用具。仔細一看,我發(fā)現這里的整齊,并非是那種刻意訓練的結果,而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方式。 (車上依舊討論) 中午吃飯時,偌大的一個餐廳,大人們和學生們一起共同就餐,那么有序、那么自然。更為奇怪的是,我沒有看見任何一個值日老師在管理。后來,我斷定這所學校根本就沒有值日老師一說。 吃完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按照餐具的分類,小心輕放。更讓我感動的一幕是,我從餐廳里走出來,兩位初中男生一直雙手托著防寒門簾,以方便我們外出。我在問自己,這樣一種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服務的習慣,是如何通過教育,讓這些孩子養(yǎng)成的? 下午,我們跨進校門后,都被樓上傳來的吉他彈唱聲所吸引。每一個校長,都情不自禁地抬頭,朝著聲音傳出來的那個方向望去。我隨著聲音,來到了音樂教室,看到一整班的學生都在跟著老師,練習吉他彈唱。 那一刻,真心羨慕這些孩子,他們好幸福呀! (晚飯后繼續(xù)討論) 這一天,我們聽了兩堂課閱讀,一個講座,與魏智淵校長進行了一場對話,帶給我們的信息實在太大了。今晚,暫不做整理,讓自己好好休息,因為明天還會有更精彩值得我們期待。 回來時,車窗外已經一片漆黑了。可是車廂里燈光通明,一片沸騰,大家再也按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語,不一會兒就到了酒店。吃完飯,我們又圍著圓桌進行了一場熱烈討論;回到房間,三五成群一個房間,還是談論這一天的感受。 此時,我真心被這一群人感動了。 與大家同行,一路互相陪伴,鄉(xiāng)村教育就會變得美好一些。 |
|
|
來自: 新用戶9913Bpb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