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益峰 筆者以前談過一個觀點: 很多讀者不相信,實際上昨天所發(fā)的明太祖朱元璋的鳳陽祖墳,也一樣,啥都沒有。當你親眼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與古書記載的那些大地,一點相似性都沒有。 部分所謂的實戰(zhàn)派地理先生,喜歡考察墓地,這種精神值得敬佩。但是他們一般考察的都是古書記載的寶地,或者一些明星家族墓地,其龍法、穴法、沙法、水法,都是有板有眼的。如果這么研究,回家再看看古書的記載,回家定是熱血沸騰,收獲滿滿,自娛自樂。這些地方,常常就是唱戲的一樣,有板有眼,裝腔作勢。 可惜這些墓地是少數(shù)的,現(xiàn)實中那些發(fā)家的家庭,研究其父母、爺爺奶奶、曾祖等祖墳,多是非常平凡的地方,幾個破爛土堆而已,哪有什么龍法、水口什么的。 也有一些先生,去看看名人的祖墳,發(fā)現(xiàn)長得太普通,太失望,一點不合自己的口味,也不合古書記載。最后歸結為一點:發(fā)墳沒有找到。 下面將的這個阮氏祖墳,就是這樣一個案例。阮氏是地方一個非常興旺的家族,人丁二三十口,但是博士有五六人,處級干部五六人,其王牌大學生七八人,異常興旺,其爺爺、曾祖、高祖全部在這里埋著的。同行考察的有徒弟姬常勇、朱江、羅璟、鄧習紅等人。 太行山側面出脈,辭樓下殿,左右開賬,過峽起伏,到河邊開局結穴 穴前為數(shù)十丈的石頭懸崖,腳下河水微微反弓,因為懸崖為巨石,所以不能侵蝕,那些追求穴前道路環(huán)抱,溪水必須環(huán)抱的師傅,就看不上這種地方了 左右各有兩重砂手,回身抱穴,尤其是下手粗壯,頻頻回頭顧穴。古話說:未看后龍來不來,且看下關回不回。未看結地穩(wěn)不穩(wěn),且看下關緊不緊。山里尋地,尤其是河邊或者溪水附近尋地,如有下關,則多有結作,無下關,則罕有結作。 河畔邊上,微微開窩結穴,弦棱不夠清晰,只是大勢看著有窩 窩中出長乳,乳上開坪結穴,穴前玉枕,隔水為朝山。壬龍入首,穴立酉山卯向兼辛乙分金,穴前大河左水倒右,亥水來,走巽口。 穴前水流歸右,則右為下手,要右臂一山逆水長于左,兜住左邊山水。左側遠處丑方,有榜山高聳 近看墓穴 阮氏在此下葬了無五輩人,后人文人多,處長多,滿門都是富貴家庭。華北地區(qū)研究地理,有很大的優(yōu)勢,所有祖墳全部在一堆,所以你不用懷疑:雖然地形很普通,但是他家發(fā)墳一定在這里。部分網(wǎng)上風水師考察名人祖墳,最后發(fā)現(xiàn)不合自己的口味,太普通了,就信心滿滿的說:這不是發(fā)墳,發(fā)墳沒有找到。 近看墓穴,穴后氣脈尊貴,只在隱隱微微之間 真龍結地,多是拋閃斜出,而不在于直串之山勢。
好局多緊夾,而不在于寬大之明堂。好砂只拜伏,而不在于奇峰之重疊。那些熱衷于大龍盡結的做法,只是古書記載而已,現(xiàn)在網(wǎng)上全是這些套路,現(xiàn)實發(fā)家的祖墳,很少有大龍盡結。
不要千山并萬水,一山有情亦足用。下手山高障、遮護顧穴為有力,雖只一重,長度只有數(shù)十步,逆砂一尺可致富,亦能結作大地。
多數(shù)真龍結穴,落脈不貫頂,不是坦腹出脈,而是角落橫落,其脈始真。
局勢寬平而緊夾,后面有道路開挖,有水渠(已經(jīng)存在六十多年了),都沒有破壞掉阮氏的富貴。
穴星不起,局勢不明顯,界水模糊,只是穴后氣脈比較興旺,穴上有古柳樹一顆,已有百年,但是被人修剪得只有樹樁子了
穴星不成星體,后龍懶散,無尊星特起,不成吉星。 如果一般的明師,就可以輕易抓住富貴的規(guī)律,那么世上的富貴真的是探囊取物了,地理先生和他周圍的朋友,也是最容易富貴的。也正是地理大道的隱晦不明,所以窮苦人才有機會翻身發(fā)家,而那些明師和富貴人家,常常失手。 明師的故事,常常都在傳說和編造謊言之中?,F(xiàn)實中的明師,稍有不慎,就是最貧窮,最倒霉的人,自古都是如此。 長期深入一線、智慧的眼光和獨特的判斷能力,是學習地理的關鍵。 全文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