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屆PTCOG年會臨床分會場“CNS&顱底腫瘤”研討會上,來自美國、中國臺灣和日本質子治療專家同與會者分享了顱底腫瘤質子治療最新研究結果。 膠質母細胞瘤術前水腫程度對患者的診斷和預后有很大的影響,臺灣國立大學醫(yī)院的科研人員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術前水腫程度對質子聯(lián)合同步放化療治療的療效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共46位患者納入研究,放療計劃為50.4Gy/28分割,照射范圍為水腫區(qū)域及其周圍15mm的邊緣;之后患者將接受23.1Gy/14分割質子治療,照射區(qū)域為增強腫瘤區(qū)域及其周圍10mm的邊緣;此后隔至少6小時,腫瘤區(qū)域再接受23.1Gy/28分割的質子治療。同步化療方案為嘧啶亞硝脲或替莫唑胺?;颊咧形浑S訪時間為77.9個月(30-125.7個月)。如果術前水腫和腫瘤進展超過水腫區(qū)域>18mm,那么則認為患者術前水腫加重或疾病進展。 研究發(fā)現(xiàn),水腫未加重的患者的總生存時間是水腫加重的患者的2倍(42.4個月 vs 18.2個月)。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的年齡、一般情況、腫瘤大小、化療方案和是否出現(xiàn)術前水腫加重是影響總生存率的獨立影響因素,而水腫加重患者的疾病進展率是水腫未加重患者5倍(40.6% vs 7.4%)。 越來越多的膠質瘤患者選擇質子治療,但膠質瘤質子治療遠期副反應相關的數據非常少。美國華盛頓大學放射腫瘤部的科研人員對成人膠質瘤質子和光子治療后放射性壞死的發(fā)生率和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 2007-2015年,共160位II/III期成人膠質瘤患者接受了質子(n=37)或光子(n=123)伴或不伴同步/序貫化療。中位隨訪時間28.5個月,中位處方劑量59.4Gy(50.4-63Gy)。在18名出現(xiàn)了放射性壞死的患者中,6位患者接受了質子治療,12位接受了光子治療。發(fā)生放射性壞死的中位時間為11個月(2.8-34.2個月)。質子和光子放療的2年累積放射性壞死發(fā)生率沒有顯著差異;與光子相比,質子不是發(fā)生放射性壞死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只有病理診斷為少突膠質細胞瘤為放射性壞死的危險因素。 脊索肉瘤占骨腫瘤的1-4%,是一種罕見腫瘤,在美國發(fā)病率為0.1/100,000,大約1/3的脊索肉瘤發(fā)生在脊柱。脊索瘤預后并不理想,多學科治療的局部復發(fā)率高達30-45%,但腫瘤很少擴散到區(qū)域淋巴結。脊索瘤一旦復發(fā),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很有限,5年總生存率僅為5-12%。目前的標準治療為術后聯(lián)合放療,由于手術很難完全切除腫瘤,因此患者術后需要接受放療控制疾病的發(fā)展,但需要放射線劑量超過70Gy,這遠遠超過了脊柱周圍重要神經組織和重要臟器的可耐受放射線劑量。因此,近幾年質子治療成為了脊索瘤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 既往的研究表明,光子聯(lián)合質子治療的靶區(qū)覆蓋情況優(yōu)于單純使用一種放射治療方法。既往,麻省總醫(yī)院通常先為患者實施腫瘤切除術,然后進行輔助光子/質子聯(lián)合放療,最近對于那些無法經手術將腫瘤全部切除的患者,麻省總醫(yī)院直接將患者的治療調整為在術前為患者實施放射治療,并在術后實施增強放療。 為了明確脊柱脊索肉瘤手術聯(lián)合高劑量光子-質子放療的療效,麻省總醫(yī)院開展了目前為止納入人數最多的腦脊柱脊索肉瘤手術聯(lián)合高劑量光子-質子聯(lián)合放療回顧性臨床研究。從1984-2014年,共109位患者納入研究,患者中位確診年齡為51歲。其中79%的患者接受術后聯(lián)合化療;10%患者手術前后都接受了化療;11%的患者只接受了手術,或只接受了放療,或兩種治療方法都沒有接受。中位放射劑量為75.2Gy,在所有接受放療的100位患者中,74%接受光子-質子聯(lián)合放療。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總生存率和無遠處轉移生存率分別為69.4%、77.7%和93.6%。16%的患者出現(xiàn)了晚期3級以上(包括1個5級毒性反應)毒性反應。 研究結果表明,手術聯(lián)合高劑量光子-質子放射治療的局控率高,毒性反應低,但仍需要長期隨訪明確患者的遠期療效和毒性反應情況。 骨肉瘤 骨肉瘤(bone sarcoma, BS)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手術,然而顱底和脊柱骨肉瘤通常很難經手術完全切除。盡管大多數BS對放射線抵抗,但放射治療仍然是無法手術或手術部分切除的患者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之一。骨肉瘤的質子治療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來自日本兵庫離子束醫(yī)療中心的科研人員開展了一項全球6個質子中心參與的顱底和脊柱骨肉瘤質子治療的臨床療效回顧性分析。 2004年1月-2012年1月,共96位患者被納入研究,隨訪時間>6個月,或患者6個月內死亡則終止隨訪。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需要滿足以下標準:病理診斷證實顱底或脊柱脊索肉瘤,無轉移,年齡≥20歲,既往無放射治療史。其中68名患者腫瘤位于顱底,13名患者的腫瘤位于骶椎?;颊咧形豢倓┝繛?0Gy,中位隨訪時間為52.6個月。5年總生存率、疾病無進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別為75.3%、49.6%和71.1%。只有9名患者出現(xiàn)了3級急性毒性反應和3級以上(包括3級)晚期毒性反應。 回顧性研究的結果表明,對于脊柱和顱底骨肉瘤來說,質子治療是安全有效的,未來仍然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長期隨訪研究對其療效做進一步證實。(質子中國 翻譯報道) PTCOG56系列報道: 【PTCOG 2017】胸部惡性腫瘤筆形束掃描質子治療共識全球正式發(fā)布 【PTCOG 2017】臺灣林口長庚質子中心成功申辦2020年第59屆PTCOG年會 【PTCOG 2017】“精準與有效”的21世紀離子治療:臨床、生物學、物理學的理解與實踐 會議信息|第56屆PTCOG年會將在日本召開,已開放網絡注冊(內附2017年國內外腫瘤學術會議列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