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花地點:蘇州木瀆古松園 雖然《花鏡》里說“茶梅非梅花也”,可是它的品性,卻與梅花有著相似之處。穿越凜冽的寒風,開在雪地里,說是欺霜傲雪也并不為過。甚至它比梅花開得更早,花朵凋零比梅花更晚,可以陪伴人們整個冬季。 茶梅并不高,花如山茶,不過顏色更單調(diào)一些,基本上只有紅和白兩種。它的名字里有個“梅”字,說的正是它的花期,《花鏡》這樣解釋:“自十二月開至二月,與梅同時,故名茶梅”。 在古松園看到大片盛開的茶梅時,我也被驚艷了一下。大概是沒有期待,所以在看到蠟梅花的時候覺得應有之義,看到茶梅的時候卻是喜出望外。 雖然茶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到宋代,茶梅的栽培就已經(jīng)相當普遍了。 有一首著名的《茶梅花》,忘記出自哪位詩人之手了,把茶梅花描摹出了十分的神韻:“眾花搖落冬寒深,海紅香繁喜迎春。仙姿綽約牡丹似,淡定粉臉與梅渾。”寒冬季節(jié)眾芳搖落,可茶梅花卻花花錦繡喜新春。 所謂“海紅”就是指茶梅,在古代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可見茶梅在古代就進入了詩人的視野。因其姿態(tài)綽約似牡丹,因其品性效梅花,而受到文人墨客們的吹捧。 其實認真說起來,茶梅與山茶的相似度是最高的,南宋陳景沂說“大曰山茶小海紅”,陳道復說“花春春雪中,態(tài)較山茶小”,可見它們的區(qū)別只在大小而已。在我的眼里,茶梅和山茶的區(qū)別也不外如是。 山茶是常綠喬木,可以長得十分高大。而茶梅則是常綠灌木,體態(tài)比山茶要小很多。 待到花期將近時,也能看到茶梅與山茶的區(qū)別,茶梅花落英繽紛,是一瓣一瓣相繼飄零,而山茶多是整朵枯萎。 古松園的茶梅栽種面積還不少,零星在湖畔的大多是紅茶梅,而大片栽植的則是在姚建萍刺繡藝術(shù)館附近,兩大片白茶梅在細雨中嬌艷著,或含苞,或綻開,仿佛是冬天的一張張笑臉,可以把人的心也笑得暖了。 一月正是茶梅的盛花季,雖然同一株茶梅花上還有著待放的花苞,不過整片的茶梅花已經(jīng)開好了。
那些潔白的花瓣,一片片在冬雨中輕顫。而染上的一點輕紅,又似少女害羞浮上的紅暈,在淡到極處又不失嬌艷。
白茶梅的花瓣很薄,或許正是因為這純到無暇的白,讓人想到了白玉,或者是宣紙,所以忍不住想要透過花瓣,嘗試著看是否能看到背后的物事。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茶梅花瓣并沒有這么薄,遠達不到透明的程度。
或許是紅色的茶花更加艷麗,所以我一貫偏愛白色的茶梅??傆X得白色更像冬天,雖然江南少雪,不過誰也不能否認雪是冬天的標志之一。
而白,正是雪花的顏色。如果覆雪花上,真讓人分辨不出哪一叢是雪,那一叢是花。
自駕游:蘇州木瀆古松園 1月仲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