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原創(chuàng) 圖 來自網(wǎng)絡 面 子記得以前在企業(yè),曾處理過一起違紀事件,其中涉及一位中層領導,對他作出了一年不予聘任的決定。不聘任不光是沒了職務,還會影響收入,因為企業(yè)實行的是崗位工資,在什么崗拿什么薪,而且崗與崗之間的待遇差別還不小。 那位中層心里不平衡,找主管副總申訴,認為處理得有點嚴重了,說經(jīng)濟處罰還可以接受,但不予聘任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這也是他最最在乎的。我除了讓副總做他的思想工作,也主動找他談了話。班子已經(jīng)決定了的事當然不可以隨便更改,但咱得跟人家講清道理,好讓人家口服心也服,真正認識到問題所在。 “面子”,是豐富的中文詞匯里一個古老的概念,它蘊含著中華文化、社會心理的深層意象。這個詞被中國人異乎尋常地重視,以至于給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而掃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嚴。因此,丟臉、長臉、不要臉、臉皮厚、沒臉見人、體面、給面子、留點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諸如此類,就成為我們國家的人日常生活和交際的基本概念。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人喜歡要個面子,這不是壞事,如果一個人連起碼的臉面都不要了,那他就沒有了最基本的廉恥心,就可能什么壞事、爛事、齷齪事都干得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面子是一種社會道德的體現(xiàn),正是因為我們要顧及自己的面子,想做體體面面的人,才明白哪些可以說、可以做,哪些需要說到、做到什么樣的一個程度,哪些是干脆不能說、不能做的。 人與人之間相處,要互相照顧對方的面子,誰說了什么不妥的話、做了什么不妥的事,只要不是有心,只要還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nèi),就要為對方保全這個面子。人常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你給人留面子,也是給自己面子。就算他人有錯了,批評教育也應該講究個方式方法,怎樣既讓他便于接受、知錯能改,又讓他不至于太下不來臺,這是做人的藝術,也是交往的藝術,人們常說的情商中也有這方面內(nèi)容。 當然,我們不能給那些臉皮比城墻還厚或者干脆不要臉的人什么面子,他們其實已經(jīng)不屬于好人之列了,如果再一味地忍讓、遷就,那就只能是為虎作倀,讓“壞人”更壞,最后不僅危害了社會和他人,也徹底斷送了自己。 我們也不能走進面子的怪圈,更不能把面子看得大于一切而最終成為它的奴隸。過分注重面子就是虛榮,那種死要面子活要臉的人,可能會淪落到被人不齒的地步,也注定會有得罪受。我看過一則報道,說是在一所高校的大門口,一對衣衫破舊的老夫妻從老遠的鄉(xiāng)下歷盡艱辛趕來看望很久沒回過家的兒子,可兒子嫌父母又土又窮,怕在同學面前丟他的面子,不僅不讓父母進校門,連他們大老遠背來的玉米、紅薯都不肯留下。父母凄凄慘慘地在大門外不肯走,只為多看一眼早已決然轉身離去的兒子的背影。路過的一位教授看不下去了,他恭敬地把老人請到校園參觀,并收下了他們帶來的土特產(chǎn)。 記得曾在朋友“靜”的空間看到她轉自《青年文摘》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別讓心失明》,也是說的一個從小被遺棄的孩子,為了面子從不讓自己卑微的養(yǎng)父母去學校;為了面子和自己不愛的女子結婚;為了面子撒謊說自己的父母是退休的大學老師;為了面子漠然養(yǎng)母攙著因供他上學而耽誤治療最終導致雙目失明的養(yǎng)父冒雨在自己面前蹣跚而過…… 面子真的就那么重要嗎?那些為了顧全臉面、給自己留足面子的人,也許最后丟掉的恰恰是被他視為至高無上的“面子”。人往往是這樣,越?jīng)]什么就越在乎什么,越在乎什么就越容易失去什么。像上面那個大學生,如果有人引導一下,讓他認識到什么都可以選擇,唯有出身不可以選擇;如果他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出身、理解父母的不易,大大方方讓父母出現(xiàn)在老師、同學面前,也許有個別人會瞧不起他,但多數(shù)人不會把他的出身當回事,甚至他的做法還會為他的人品加分。 像那個被收養(yǎng)的孩子,如果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境況,就不用用一個個謊言來圓最初的一個謊言,而讓自己一輩子都生活在不真實之中,更何況還要承受因為自己所作所為而帶來的良心上的譴責。 為了堂堂正正、體體面面做人,就讓我們以寬廣、坦蕩的胸懷面對自己、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修正自己,并以同樣的胸懷珍惜擁有、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包容一切,千萬別為了維護所謂“面子”而做讓別人沒面子、讓自己丟面子的事喲! |
|
|
來自: 新用戶0793279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