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是每一個人都難以避免的話題。 我們都會有老的一天,然而老去之后會面臨什么樣的生活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老之后能有所依靠,但并非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善待。 最近和朋友聊天,她說又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朋友是70年代出生的,如今身體還很健康,子女也很孝順,我問她原因。 她說,現(xiàn)在的孩子們越來越自我,很多事情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想老了以后被人嫌棄,所以現(xiàn)在盡自己所能為將來存一些倚仗。 養(yǎng)兒防老,是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醒悟,老了以后還是應該靠自己。 人到晚年,如果不想被人嫌棄,請盡早記住這幾種活法,避免自己成為令人討厭的老人。 -01- 老有所樂 老了以后,盡量不管子女的閑事,有自己的生活。 中國式父母是世界上最累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為了子女,年輕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以后,年老了也要為小家庭奉獻最后的余熱。 他們很偉大,但這份偉大不需要再延續(xù)下去了,當下的年輕人,更關注自己的生活,他們有態(tài)度有主意,以后的年輕人也只會更自我。 所以當你老了,盡量也試著去過自己的生活,不要對年輕人的生活過多的干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不要過分焦慮,吃一頓垃圾食品不會立馬中毒,星期天睡一次懶覺也不會怎么樣。 什么樣的老人最受年輕人歡迎,就是在他們身邊,也能感受到自由的老人。 -02- 老有所養(yǎng) 母親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他們可能是最后一代孝敬父母的子女了。 前幾年我對這幾句話感受不深,總覺得自己對父母還好,但最近幾年,因為種種原因回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有些事情總在過去許久之后才能從他人口中知道。 或許這就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吧,總以為自己對父母做的夠多。 但其實他們需要的,可能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陪伴,一日三餐都能照顧的關愛。 但這些,是我們這些遠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很多時候別說做到甚至都難以想到的,甚至很多關鍵的時刻,他們都不愿意讓我們知道。 都說養(yǎng)兒能防老,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話,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盼著子女有更廣闊的天地,所以老有所養(yǎng)這件事,在當下的環(huán)境里,不再是一句空話。 -03- 老有所居 人到晚年最害怕三件事,一是沒錢,二是生病,三是沒房,沒有房子的老年人,走到哪里都像是漂泊的孤雁,沒有歸屬感。 認識一個老人,退休之后為了給兒子看孩子,賣了老家的地方到了兒子家,后來婆婆和兒媳不合,經常和他們鬧脾氣。 他們不忍心兒子夾在中間為難,只好在兒子的附近租了個房子照顧孫子,有時候也想一氣之下回老家,可是想想老家已經沒有自己居住的地方,回去怎么面對親朋好友的追問,只好繼續(xù)忍耐。 老了老了,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土窩,因為那不僅僅是一個住所,還是一條后路。 所以無論如何,老了以后都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04- 做好保健 人到老年才知道,有了健康,什么都不怕。 身體強健,用不著別人照顧,自然不必受別人的顏色,身強體壯,不需要處處花錢,自然在家里也有底氣。 很多老人,明明是為了家庭才累出一身的毛病,可等到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依然受盡委屈。 沒辦法,久病床前無孝子,古已有之,所以唯有趁年輕健康的時候好好保養(yǎng),才是硬道理。 老去才知萬事空,但悲不見少年時。 年輕的時候,總是想著等以后有時間,等以后有條件,等以后有錢,老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那些年輕時的遺憾,老了以后早沒有心力去彌補。 老了才發(fā)現(xiàn)這世上真正屬于自己的,其實就是自我的感受和回憶。 趁現(xiàn)在還年輕,趁現(xiàn)在還健康,提前為自己籌謀打算,盡量做一個心胸寬廣,自由開闊的老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