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加載圖片 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戰(zhàn)爭,大到國家領(lǐng)土小到個人安危等各種問題、紛爭總是接連不斷,就算身處科技發(fā)達(dá)、國泰民安的二十一世紀(jì),我們偶爾也會聽到有關(guān)國家周邊領(lǐng)土問題從而引起的紛爭。 點擊加載圖片 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隨著科技和武器的發(fā)展,我們一般采用遠(yuǎn)程攻擊這樣相對安全的方法。那么在武器科技并不發(fā)達(dá)的古代,人們面臨戰(zhàn)爭時是怎樣取勝? 在封建時期人們往往會面臨城池?fù)寠Z和資源搶占的問題,但是古人大多以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冷兵器為主,城池的搶奪是兩個國家的戰(zhàn)爭,自然不是靠一兩個人的拳腳互搏可以解決的,這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斗爭。 點擊加載圖片 我們常見的除了戰(zhàn)場上真刀真槍的廝殺,還有攻城時最常見的人海戰(zhàn)術(shù),古代的城池大都修筑的高大且堅固,易守難攻,關(guān)閉城門之后如果糧草足夠充足的話,一座城堅守幾年不是問題。 所以攻城便成為了古代戰(zhàn)爭中比較大的難題,因為古代沒有飛機(jī)大炮,想要攻城就只能靠人力順著梯子爬上城墻從而拿下城池,或者拿攻城錘撞開城門直接破城而入;但是后者就比較難以實現(xiàn)。 點擊加載圖片 因為城門一般是防守最強的地帶,撞開它不僅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就算城門打開總免不了再次廝殺一番,這樣一來就會大大削弱己方的兵力,這樣就算攻下城池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守住它,最終還是難逃失守的命運。 所以要想攻占一座城,云梯就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傳云梯是由春秋時期的木匠鼻祖魯班發(fā)明的。 點擊加載圖片 到了唐朝云梯就有了很大改進(jìn),以木為床,下設(shè)六輪,將梯身固定于底盤上,另外除主梯之外還加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最頂端增設(shè)了一對轆轤,改良后的云梯可以沿墻壁上下自由移動,相比初代云梯二代云梯大大降低了士兵在城墻下架梯的危險性和艱難程度。 云梯改良之后,便成了攻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攻城的過程中士兵可借助云梯爬上城墻,斬殺守城士兵從而攻占城池。 點擊加載圖片 既然云梯對于攻城如此方便,那么是不是只要攻城方使用云梯,就可以順利攻下城池呢?答案肯定不是。世界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既然有矛的誕生那么盾也會隨之而來,雖然云梯對于攻城有很大作用,但它也不是堅不可摧的。 在很多電視劇攻城的片段中,我們常能看見守城的士兵用石頭砸、用弓箭射甚至用滾燙的熱油往下潑來防御。 點擊加載圖片 雖然這些方法不失為一種防御云梯的妙計,但是為什么士兵能想到這些相對復(fù)雜的方法,而對于最原始的方法,直接推到梯子,卻置之不理?肯定是想不到,是不是這其中另有隱情? 原來是因為真正古代戰(zhàn)爭中所用的云梯,并不像電視劇中的梯子一樣,高度與城墻持平,實際戰(zhàn)爭中的梯子遠(yuǎn)比城墻矮,如果士兵伸手去推梯子勢必會將身體探出城墻,而戰(zhàn)爭中最忌諱的就是暴露自己。 點擊加載圖片 城墻下不僅有爬梯子的士兵,還有為掩護(hù)爬梯子士兵的弓箭手,他們嚴(yán)陣以待只要守城士兵露出一點身體就會將其射殺。不僅如此,攻城用的云梯頂部都是呈尖刀狀的,而且在尖端涂有劇毒,就算有不顧個人安危的士兵想推到梯子,怕是也無法下手,最終只能白白枉送性命。 點擊加載圖片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魯班大師所造的云梯,不是一般的梯子那么簡單,不僅有主梯和副梯,還有木輪,底盤,這些都是由實木所造,后又經(jīng)改良還在云梯外圍加了一層鐵皮,這也就讓云梯有近幾噸的重量,光是移動云梯就要耗費很多人力,更何況還要在抵御重重夾擊的同時去推梯子,這或許真的不太現(xiàn)實。 點擊加載圖片 古人的智慧是我們遠(yuǎn)遠(yuǎn)無法想象的,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守城的將士也不會傻傻地等死。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云梯看似牢不可破,但是它也有致命弱點,士兵在由下而上攀爬途中防御能力是最薄弱的。 這時守城方居高臨下占據(jù)優(yōu)勢,守城方士兵拿起石頭朝著梯子上的士兵砸,又或者直接將熱油潑下去將梯子一把火燒盡,這些方法雖然不一定能將敵人全部殺死,但是可以有效的阻止敵人借助云梯攻上城墻,從而大大有效組織敵人攻城。 ![]() 點擊加載圖片 戰(zhàn)爭是所有人最不想看到,但又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狼煙四起,代表的不一定是下一個太平盛世的誕生,一將功成萬骨枯,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或許是我們永遠(yuǎn)不能感同身受的痛,一個士兵的離去,或許對于整場戰(zhàn)爭來說可能算不了什么,但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zāi)。 他們無名,但卻是耄耋之年的父母翹首以盼的兒子,是二八佳人魂牽夢縈的阿郎,是五尺微童從未謀面但又日思夜想的父親。 ![]() 點擊加載圖片 我們生逢燦爛的和平年代,但我們的和平依然是由那些舍小家為大家的子弟兵來守護(hù),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依然暗流涌動,處處存在危險。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愿老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幼有所教;更愿狼煙不再起,華夏無戰(zhàn)事。天下太平,你我安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