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張涔汐 前幾日,阿里成立了一個反陋習小組。
前段時間,阿里事件人盡皆知。 今天,我們不談此事件,而是要談談如何避免跳入職場坑,學會保護自己。 01別把同事想得太高尚,披著羊皮的狼,大有人在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教授王大偉說,近60%的犯罪(包括強奸案件在內(nèi))都是熟人所為。搜索“熟人作案”關鍵字,竟然出現(xiàn)了231000條信息。 很多人在職場,以為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親如家人,對同事的警惕之心大打折扣,殊不知你的放松警惕之心,或許給了別人傷害你的機會。 074職場女性法律熱線在2018年調(diào)查編寫了《中國職場性騷擾調(diào)查報告》。 此次調(diào)查共收到有效問卷233份,受訪者主要來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大部分為19-29歲的年輕人,包括212名女性和21名男性。 受訪者中有150名女性和5名男性遭受過職場性騷擾。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遭遇過職場性騷擾的人數(shù)中,僅僅近一年內(nèi)遭遇過職場性騷擾的人數(shù)就超過四分之三。 尤其是女性在職場,不要把同事想得太高尚,保持警惕心,這是在保護自己。 02別當職場老好人,同事推給你的事兒,那都是要背鍋的 涔汐之前寫過職場老好人的文章。 在職場當老好人,這是在給自己挖坑,你來職場是賺取你的勞動酬勞的,不是讓同事們給你發(fā)“好人卡”的。
背后卻把小芹當驢使喚,好處便宜都讓自己占了,棘手的困難全部扔給了小芹。 明擺著就是拿職場老好人當免費的助理使喚,關鍵時刻還能擋槍,專業(yè)背鍋戶,這明擺著給自己挖坑。 03拉幫結派死得慘,別成為辦公室政治的工具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是非。 在職場很多人會面臨“幫派”站隊的問題,尤其是稍微有規(guī)模的公司,員工們會陷入權力、職稱之爭。 這個時候幫派人會拉攏同事,成為自己上位的勢力。 作為一個普通職場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陷入幫派之爭,你以為你是在找靠山,其實你只不過是某個上司上位的棋子。 你以為大老板是吃干飯的,有時候不過是他用掣肘方式來控制幾派的勢力罷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干好自己本職工作,別站隊,讓老大們看到自己是干實事兒的人,隨便站隊,讓你最后成為辦公室政治的犧牲品。 《天道》中,正天集團要進行總裁的選舉。 丁元英給韓楚風的建議是不要站隊,不要急于去爭奪總裁之位,讓出道來讓其他人去爭,你好好辦事兒,讓老總裁看到誰是爭權奪位的人,誰是干實事兒的人,最后總裁的位置你的勝算最大。 04別只埋頭苦干,學會定期系統(tǒng)工作匯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職場中有一種“笨人”是只知道埋頭苦干,但是功勞被其他人邀跑了,為什么?因為不會匯報工作。 在一家企業(yè),員工太多的話,你不主動詳細地匯報工作,誰知道你具體干了什么,具體如何解決困難的?干的結果是什么? 這是非?,F(xiàn)實的問題,上司不可能盯著每個人看工作細節(jié)。 往往埋頭苦干不匯報工作的人,自己的很多功勞被有心計的同事占用了。 這個時候怎么辦?匯報工作??!
匯報工作要詳細、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化。 聽匯報工作的上司,在心里就在給你打分了,當你養(yǎng)成系統(tǒng)、詳細、數(shù)據(jù)化匯報工作的習慣,上司會對你做的事情非常放心。 你以為匯報工作是在邀功,錯了。 匯報工作是顯示你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調(diào)能力、統(tǒng)籌安排工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總結復盤能力的合計。 這無形都是在給你在職場綜合能力加分。 05別在職場里交摯友,或許出賣你的就是那個摯友 剛進入職場的小白會犯一個大忌:拿出在校交摯友的心態(tài),在職場交好友。 在職場見到對眼的同事,于是自來熟,稱兄道弟。 這種情況會把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之所以提到這個問題,那是因為我在職場吃了這個大虧了。 剛進入職場,因為單純把在校交友的那一套帶入職場,跟同事無話不談,吐槽工作的不如意,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 那個“摯友”卻是老板放在公司的眼線。 你把人家當摯友,人家視你為情報。 吃了大虧的我,把這個血淋淋的教訓分享給大家,職場沒那么簡單,別在職場交摯友,最了解你的人,對你最危險。 06別整天只提問題,不給解決方案,這會被視為牢騷戶 我曾經(jīng)遇到一個職場同事,這個同事沒啥心機,嘴上愛說公司毛病。 今天說公司這里有問題,明天說工作那里應該改善,后天說上司如何如何。 其實他本人沒啥壞心,希望公司能好些。 但這樣的一個人沒過多久被辭退了,為啥呢?他犯了一個職場大忌: 整天只提這里有問題,那里有毛病,但是從來不提供解決方案。 在上司眼里這叫什么? 這叫動搖軍心,傳播負能量的牢騷戶。 在職場能干的人是既能提出問題,又能給出解決問題方案之人。 而不是整天發(fā)牢騷,卻不給解決方案的無能之輩,挑毛病誰都會,但是能解決問題的人,卻少有。 鴻星爾克吳總曾經(jīng)在微博上感慨: 1、公司的問題往往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抱怨和埋怨公司就是打自己耳光,更是在放棄機會; 2、遇到問題請先思考,只反映問題是入門水平,思考并解決問題才是高級水平。 所以,在職場警惕你的言語,在你提出一個問題前,先過過腦子,思考你有沒有哪些方案可以解決你提出的問題。 別只當一個挑毛病,卻不給解決方案的牢騷戶。這種思維習慣是在給自己挖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想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沒那么簡單。 以上6點職場避坑干貨,學到了,記得文末給涔汐點贊啦~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fā)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號(id:zhangcenxi99)讓你增值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