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霖 圖片:Unsplash 有段時間,我家小朋友特別喜歡轉圈圈。 在家里玩時自己轉,繞著桌子轉,還喜歡大人拉著或抱著轉。 在外面也喜歡轉,站在原地旋轉,坐在秋千上轉,坐到旋轉木馬上就不想下來。 看到店鋪前旋轉的廣告投影燈,他會跟著圖案一起轉。 我怕他暈喊他停下,他堅持說自己不暈……實際上一會兒就暈了。 我覺得挺好玩,想了解下孩子為什么喜歡轉圈,結果網上一查嚇壞了! 網上說,孩子特別喜歡轉圈圈,家長一定要重視。 如果久轉不暈,可能是前庭失調,甚至可能是自閉癥! 網上還說,前庭失調是感統(tǒng)失調的一種,是很多自閉癥孩子的癥狀。感統(tǒng)失調產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剖腹產,因為出生時對胎兒的前庭部位刺激不足。 我家小朋友就是剖腹產啊,還曾經被診斷為腦缺氧。 我繼續(xù)查感統(tǒng)失調的表現(xiàn),結果發(fā)現(xiàn)孩子符合的特別多,比如: 對轉動的東西格外感興趣; 喜歡邊走邊跳但平衡力差,容易摔倒; 在人多的地方會迷失方向; 注意力不集中…… 我越看越納悶,不過是喜歡轉圈,怎么就變成自閉癥了? 說一點兒也不慌是不可能的, 但我知道孩子沒問題,更不會是自閉癥。 那是我的孩子呀,他的一舉一動我再清楚不過! 他運動能力不太好,可能有點感統(tǒng)失調。他需要的只是更多的訓練、陪伴和關愛,但絕對不是去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不放心的我又去國外網站查了資料,看了不少育兒書,確認所有的孩子都會喜歡轉圈,但喜歡轉圈絕對不意味著就有自閉癥! 孩子為什么喜歡轉圈? 有18年教育經驗的Meghan Fitzgerald認為, 孩子喜歡轉圈,是一種單純的學習過程。 嬰兒時期,孩子的大腦是混亂的。他們需要重復的行動,通過不斷積累經驗去開發(fā)大腦,這是幼兒早期學習的原理。 孩子們重復的行為模式,教育專家稱之為“圖式”。 最早提出“圖式”的是心理學家皮亞杰,他認為: “動作圖式是協(xié)調知覺和運動的系統(tǒng),它構成了任何可以重復且能夠.被應用于新的情境中的基本行為,例如,抓取、移動、搖動。” 孩子喜歡的游戲中,有很多種都是在探索“圖式”。在《認識嬰幼兒的游戲圖式:圖式背后的秘密》一書中,作者將圖式歸結為8大類:軌跡、定向、連接、旋轉、圍合、包裹、定位和搬運。 理解了圖式,就很容易理解孩子喜歡玩的游戲。比如: 孩子喜歡將東西排成一行,那是因為他在探索“軌跡”圖式; 孩子喜歡固定地排在隊伍某個位置,是在體驗“定向”; 孩子喜歡將物品拿來拿去,是“搬運”圖式在起作用…… 而那個喜歡轉圈的孩子,正是在感知和探索“旋轉”圖式! 旋轉圖式不需要教,到了一定年齡,孩子自然會發(fā)現(xiàn)。 他會突然對旋轉的事物感興趣,比如風車、車輪、風扇、旋轉木馬。 他會發(fā)現(xiàn)繞著桌子轉圈很好玩,自己轉圈很好玩,被人抱著轉圈很好玩,在地面上滾著也很好玩…… 通過不斷的觀察和重復這些旋轉的動作,他最終會形成這樣一個概念:“哦,這就是旋轉!”這時,他的大腦比之前更強大,對世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轉圈對孩子有什么好處? 幼兒教育專家瑪格達·格伯有句名言: “多觀察孩子,少做些什么(Observe more,Do less.)”, 美國教育家約翰·霍爾特也說: “相信孩子(Trust children.)”。 當孩子熱衷于轉圈時,這些教育理念同樣適用。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放手,讓他盡可能有機會參與到感興趣的圖式中。 如果他喜歡轉圈,就讓他轉吧,當他感覺暈的時候,我們再輕輕抱住他; 如果他喜歡打滾,就找個安全的地方,容他在童年的地上打個滾吧; 他喜歡看旋轉的液體,不妨做飯時教他攪雞蛋或面糊; 拿個童車倒過來,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對著旋轉的輪子驚嘆; 買個風車或者陀螺,這樣的旋轉足夠孩子興奮一段時間…… 當孩子對“旋轉圖式”感興趣時,能夠參與旋轉的機會越多越好。事實上,即使只是原地轉圈,對孩子也有許多好處: 1.增強身體平衡能力 根據(jù)美國兒童感統(tǒng)訓練專家Kawar &Frick 的研究,孩子在旋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會激活內耳充滿液體的空腔,而后傳感器將告訴大腦如何保持平衡。 孩子重復轉圈時,大腦會積極調節(jié)眼、手、腿等各個部位,在旋轉中盡力保持身體平衡,因此孩子的平衡能力能夠提高,同時觸覺、感覺等感官也得到綜合發(fā)展。 2.促進前庭平衡,提高注意力 孩子旋轉過程中,眼前變化的景象會不斷刺激大腦中的前庭覺。為了不摔倒在地,前庭覺需要及時過濾信息并傳入大腦,左右腦同時使用以保持身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前庭平衡得以改善,同時會提高注意力。 3.強化動覺意識,獲得肌肉記憶 動覺意識是我們對自身運動的感知,比如像走路、吃飯、刷牙等行為,我們不需要特別去思考,但潛意識知道該怎么做。 旋轉也一樣。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孩子會獲得肌肉記憶,從而通過感覺就能判斷出如何避免摔倒。 4.理解速度與力量,提升做決策的技巧 轉圈的時候,孩子能夠體驗到速度、力量、運動方向的綜合作用,同時他的大腦也必須積極思考,決定自己能夠轉多少圈,什么時候停下來還能保持身體平衡。
轉圈、感統(tǒng)失調和自閉癥? 我們說了這么多轉圈的好處,那么轉圈與感統(tǒng)失調或自閉癥是不是沒有一點兒關系呢?也不是的!
在《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一書中,作者曾這樣說旋轉與感統(tǒng)失調的關系: “當兒童做原地旋轉的動作時, 其前庭體系中的網狀組織會迅速發(fā)揮其調節(jié)作用, 使大腦一直保持一種適度清醒和警覺的狀態(tài), 這樣才不至于出現(xiàn)摔倒的情況。 當兒童的前庭體系發(fā)展失調時, 大腦的調節(jié)功能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 這類兒童大多做不了轉圈的動作?!?/span>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做不了轉圈的動作,或者轉圈時特別容易眩暈,那么有可能是前庭功能失調,也就是感統(tǒng)失調,需要找專業(yè)機構進行評測。 ![]() 那么,有感統(tǒng)失調的孩子,是否就是自閉癥呢?答案當然是否! 美國心理學家J·Ayres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孩子都存在一些感統(tǒng)失調癥狀,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孩子能夠達到完美的感覺統(tǒng)合。 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xiàn)象!我們要做的是提供盡量豐富的生活環(huán)境,滿足孩子運動和成長的各種需要。當然,嚴重的感統(tǒng)失調,也需要找專門的機構進行康復訓練。 ![]() 我們再來說下自閉癥孩子的轉圈。 自閉癥孩子的轉圈與普通孩子明顯不同,他怎么旋轉也不會感覺暈,甚至不覺得累,同時伴隨有身體搖晃、嘴巴嘟囔、接收不到外界信息等不協(xié)調行為。 《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中是這樣描述的: “在前庭覺上,大部分自閉癥兒童缺乏足夠的敏感性,如喜歡看旋轉物體、長時間做旋轉類活動且無眩暈現(xiàn)象;這類兒童運動能力雖強,但本體感覺發(fā)展不完善,運動企劃能力也明顯不足。” 自閉癥兒童喜歡轉圈,但對他們來說,這不是學習,而是一種刻板的緩解情緒的異常行為。 ![]() 自閉癥近年來得到了大家的重視,這是件好事。 因為從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兒童自閉癥患病率有上升趨勢,2014年的患病率高達1:68。 而自閉癥的及早發(fā)現(xiàn),對于科學干預和治療有積極意義。
但是,我們也不能過于風聲鶴唳。 就比如孩子喜歡轉圈這事兒,其實與自閉癥關系真的不大。不能因為它是自閉癥的一個特征,就開始懷疑家里那個喜歡轉圈的孩子。 畢竟,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歡轉圈!除了1:68的概率可能是自閉癥,更多的時候,孩子只是在學習和感知這個世界,千萬別再刻意去打斷和阻止了! 兒童心理課堂 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兒童心理學發(fā)展;關注撫養(yǎng)者心理健康,陪伴爸爸媽媽成長 566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