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首財君 排單排到明年! 又一風口,“悄悄”地來了? 鋰電池可謂是A股這段時間的最強風口,幾乎天天都在上漲。但首財君發(fā)現還有一條“新能源”賽道,也在悄悄地發(fā)力,7個交易日板塊指數累計漲幅已達到了14%,細看一下其實比鋰電池10%的漲幅還要高一些。 與此同時,上周CCTV-2也對此行業(yè)進行了大篇幅報道,一家蘇州的能源設備企業(yè)對央視財經記者表示,在雙碳目標推動下,今年上半年,他們的氫氣制造設備訂單量出現了猛增,現在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這個行業(yè)是什么呢?想必已經不用首財君明說了,這條“新能源”賽道就是——氫能源。那么氫能的市場空間有多大?產業(yè)鏈機會又有哪些?接下來聽首財君給大家細細道來。 一、何為氫能源 氫是宇宙中最輕、也是含量最豐富的一號元素,其燃燒熱值位居除核燃料之外的各種燃料之首。同時氫能也是目前最清潔、高效、可持續(xù)的能源,按照機構們的說法,氫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選擇,將成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關鍵補充。 從技術角度來說,氫能是世界上最干凈的清潔能源,具有燃燒熱值高的特點,其熱值(142KJ/g)約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目前相關技術已經趨于成熟。 從產業(yè)化角度考慮,中國是全球最大制氫大國,生產和應用已經具備產業(yè)化條件。盡管短期國內氫能生產應用尚處于初始期,但隨著氫能在冶金、汽車等領域加快應用,未來氫能的消費需求前景大好。 從政策層面看,氫能產業(yè)已被寫入“十四五”規(guī)劃。隆基股份和中國石化等新老能源企業(yè)也紛紛進軍氫能源。 從市場空間來看,中國氫能聯盟在其《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yè)白皮書》中測算,到2050年,預計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 根據美銀美林近日發(fā)布的研報稱,氫可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為汽車提供燃料、為家庭供暖,并幫助應對氣候變化,預計到2050年,市場份額將猛增6倍,產生2.5萬億美元的直接收入,間接基礎設施市場潛力高達11萬億美元。 而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公司的觀點則更為樂觀,其預計到2030年燃料電池市場規(guī)模將達4.5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600億元),是2018年的22.6倍。 二、氫燃料電池汽車VS鋰電池汽車 從產業(yè)鏈條看,氫能產業(yè)鏈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站、電池應用等環(huán)節(jié);從終端應用來看,氫能源在能源、交通、工業(yè)、建筑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在初期應用的突破口與主要市場。機構表示與鋰電池產業(yè)鏈相比,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yè)鏈更長,復雜度更高,理論經濟價值含量更大。 氫燃料電池汽車有何優(yōu)點?主要有3點: 從技術原理來看:氫燃料電池原理是氫與氧結合生成水的同時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該過程不受卡諾循環(huán)效應的限制,理論效率可達90%以上,具有很高的理論經濟性。同時,不同于鉛酸、鋰電等儲能電池,燃料電池類似于“發(fā)電機”,且整個過程不存在機械傳動部件,沒有噪聲和污染物排放。 從熱值來看:氫氣是常見燃料中熱值最高的,約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這意味著消耗相同質量的石油、煤炭和氫氣,氫氣所提供的能量最大,這一特性是滿足汽車、航空航天等實現輕量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全能:盡管鋰電池技術已經發(fā)展得很成熟,但仍然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商用車天然對載重、長途運輸、低溫啟動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鋰電技術則難以解決這三個難題。 舉個例子,50噸的柴油大掛車,在續(xù)航800公里需求下,一般需要10600兆焦耳的能量,換算成柴油約為290升左右,但如果換成鋰電池,則需要裝載體積為3立方米、11噸重的3000kwh電池,再加上十幾噸的車身自重,有效載重將不足一半,充電時間更是會長達數十個小時。 但氫燃料電池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在同樣條件下,如果用氫能,則只需2立方氫氣,有效載重就可提升50%以上,加注時長接近于傳統(tǒng)加油。更重要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不怕冷”,在-20℃~60℃以內均可正常工作,但鋰電池不行了,一般氣溫接近0度時,輸出功率就會明顯減弱。 三、氫燃料電池迎來爆發(fā)期 中短期來看,按照《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規(guī)劃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推廣氫燃料電池車10萬輛。 遠期來看,隨著上游制氫、儲氫、運氫規(guī)?;杏螝淙剂蟿恿ο到y(tǒng)逐步國產化,預計氫燃料電池車有望實現與柴油車平價,并減少能源消耗成本。據機構測算,到2030/2060年,氫燃料電池車(商用車及乘用車)年銷量將分別達到29萬輛/200萬輛,燃料電池車保有量134萬輛/1546萬輛,對應總氫氣需求將達到129萬噸/3031萬噸。 投資機會 氫能行業(yè)各產業(yè)鏈剛起步發(fā)展,行業(yè)一方面需要上下游共同努力,在技術、規(guī)模等方面持續(xù)提升從而實現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在當前階段仍較為依賴政府政策支持。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國家對氫能產業(yè)的支持力度正持續(xù)提升,在政府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相關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正積極選擇切入氫能行業(yè),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水平的引入都將推動行業(yè)景氣度持續(xù)提升。 投資建議方面: (1)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氫,尤其是利用棄風、棄光電力制氫,可有效消納棄風、棄光電力,降低制氫成本,同時也是一個低碳過程,是相對最理想的制氫方式,且風光發(fā)電成本的持續(xù)下降也是推動制氫成本下降的核心要素;國內光伏風電產業(yè)鏈的龍頭企業(yè)正積極切入氫能產業(yè)鏈發(fā)展布局,建議關注隆基股份(601012)、陽光電源(300274)。 (2)中游:作為氫能利用的中間橋梁,加氫站的建設得到了各方極大的重視,隨著社會資本和法規(guī)政策的落實與就位,加氫站設備提供商及加氫站設計、建設與運營商將最先受益,建議關注各關鍵設備供應商厚普股份(300471)、雪人股份(002639)、京城股份(600860)、深冷股份(300540)、富瑞特裝(300228)等,以及加氫站建設運營商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中國神華(601088)等。 (3)下游:燃料電池車示范推廣階段,系統(tǒng)商將作為示范城市群推廣龍頭,聯合上下游,構建完善的產業(yè)生態(tài)圈,有利于其掌握先發(fā)優(yōu)勢。建議關注億華通(688339)、騰龍股份(603158,公司控股國內燃料電池領先企業(yè)新源動力)、濰柴動力(000338,公司控股球燃料電池龍頭巴拉德)、捷氫科技(上汽集團子公司,未上市)、東岳未來氫能(質子交換膜龍頭企業(yè),未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
|
來自: 天道酬勤tah926 > 《財經》